Hi:欢迎来到众轩期刊论文网!     

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主页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 >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伦理学谈论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伦理学谈论

作者2019-03-25 10:21未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在治国理政方面的作用,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引经据典,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讲话中, 明确提出了治国理政要善于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他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在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的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为我们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和文化来源。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来说,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来讲,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从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来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是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基因,在中国人内心根植下去,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现在我们提倡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否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道德价值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应发挥重大的作用。国无德,则不兴;人无德,则不立。国家、社会、民族、个人,能否把握自身,有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取决于这个国家、社会、民族、个人的道德价值。中国传统的一些美德,是我国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加强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加强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建设,激发人们的善良的道德意愿、激发人们的道德情感,使人民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当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思想贯彻落实在人民当中,人民就能够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当人民都具备了优秀的道德品质,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所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自信方面提供强大依托

  习近平于2016517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习近平再次提到了文化自信,并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在三个自信之后,习近平又提出了第四个自信,也就是文化自信,这充分说明了文化自信在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要做到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习近平如是说。所以说,文化自信的基础,是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文化自信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习近平指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加强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要让这个基因与当代文化和现代社会相适应、相协调,要弘扬这种跨越了时空,超越了国界、富有永恒的魅力的,并且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要大力加强中国文化的创造性、创新性的转化和发展,激活它的生命力,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同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要做到文化自信,需要结合优秀的当代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创造出优秀的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所有文化的深厚的历史根基,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的依托。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治理提供深厚根基

  2014217日,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加强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创新性的转化和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在社会治理这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社会治理的思想不胜枚举,从儒家到道家,从墨家到法家,仁爱、爱人、兼爱、法治的思想涵盖其中,为当今社会治理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对中华传统文化要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对好的大力发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优秀的现代文化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大力弘扬,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根植于人民内心的,社会自治同样需要依靠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支撑。所以说,社会治理离不开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治理这一方面提供了深厚的根基。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党风建设提供内在保障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党的作风建设,从严治党,对腐败行为严惩不贷。党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为党风建设提供了内在保障。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在我国古代许多有关反腐倡廉的思想和实践,都能体现我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对廉政问题的深入思考,我国的古代政治文明智慧得以体现。纵观我国反腐倡廉的历史,了解我国古代的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可以深刻地启迪我们, 有利于现在运用古人的智慧来推进我党的廉政建设、党风建设。我国古代哲人的政治智慧非常宝贵,经过历史的沉淀,为现在我党的党风建设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借鉴经验。传统文化在党风建设中的突出表现, 在于家风的建设。

  习近平指出,抓作风建设要回归到本质,巩固基础,同时要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要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搞好家风建设。领导干部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修身齐家的要求, 对党风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家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家风建设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当今反腐倡廉的社会背景下,对党风建设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也就是强调领导干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落实,要求领导干部结合党的规章制度,和传统文化中可借鉴的优秀部分,严以律己,做合格党员。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家风建设,为党风建设提供了内在保障。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蕴含了深厚的伦理意义,在治国理政思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社会治理和党风建设这四个层面,作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无疑是要大力发展、推进的,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恰恰可以为这四个层面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通过对习近平同志讲话的解读,可以看到,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是开放、包容的,同时又是具有时代精神和理性精神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是不可或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道德建设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治国理政思想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伦理学]分析教育伦理学:铸造教
近年来,如何解决某些教师道德失范问题成为相关学者关注的焦点。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正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伦理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价值基础,加强教育伦理问题的研究既是学科理论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实践诉求。应当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伦理学,使之更适用于我国...[全文]
[伦理学]分析人的身体和人的尊严
传统医学以救死扶伤和维护人类的健康为使命,其道德合理性几乎从未受到质疑。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医学和生命科学所从事的干预人的身体的工作已经远远超出了救死扶伤和维护人类健康的范畴,延伸到人工辅助生殖、人工流产、安乐死、人类基因增强、人类克隆等诸多领域,于是其道德合理性就不断受到怀疑和抨击。人们总是在追问和争论 : 这些对人的身体的干预...[全文]
[伦理学]分析西方伦理学中的三种
西方传统伦理学中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功利主义和康德主义,都认为 人类道德活动的最终目的 是 幸福 。但是,对于什么是幸福,幸福与德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以及如何获得幸福等问题,却有不同理解,构成了三种迥然有别的幸福论传统。幸福是人追求的最终目标认为人生总有一个最终目标,是古希腊人的基本观念。亚里士多德继承了这种观念,并进一步提出,人生的最终目...[全文]
[伦理学]美德伦理学分析: 以青年榜
榜样作为美德伦理学的正面概念,是美德伦理学的复兴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具体方面。以青年榜样弱化现象为例,揭露当前青年榜样示范教育弱化效应的现象。围绕着美德伦理学中的榜样概念,探索青年榜样示范教育弱化效应的原因。本文通过结合青年特点和环境变化找出榜样示范教育弱化效应的原因,并给出增强榜样示范教育效应的对策,希望榜样示范教育的作用能够日久弥新。...[全文]
[伦理学]美剧《复仇》之文学伦理
美剧《复仇》 (Revenge) 改编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大仲马的复仇文学名著《基督山伯爵》,剧名还被译为《基督山女伯爵》。但除了复仇主题没有改变,故事所发生的背景及人物关系,都和原著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复仇主体不一样,原著是受害者亲自复仇。而本剧是受害者的女儿代父复仇, 由此布下许多疑团,增加剧情的悬念感。其次,原著复仇主线单一,而本剧则有多条复仇...[全文]
[伦理学]探究伦理学视野中的社会
我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虽然已经走过了多年的历程,但从研究内容上来看依旧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基本上仍然停留在对它基本的内容的阐述上。因此我们要扩大研究范围,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与隔阂,从多方面的科学视野来观察和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文就从伦理学和价值分析学的角度入手, 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细致的讨论。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文]
关闭窗口 论文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