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众轩期刊论文网!     

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主页 > 历史论文 > 近现代史 > 武汉四大小吃近现代历史发展探寻

武汉四大小吃近现代历史发展探寻

作者2019-07-23 15:50未知
  本文是一篇近现代历史论文,主要讲述关于武汉四大小吃的发展由来。其中武汉四大小吃包含热干面、豆皮、鸭脖、鱼糊粉,本篇文章对其发展典故或文化进行了分别论述。
  
  相传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 汉口长堤街住着一个名叫李包的人, 因一不小心碰倒了麻油壶, 将麻油浸润到了面条上。第二天早上, 他将摊凉的油面放在沸水里烫滤, 再加上芝麻酱、葱花、酱萝卜丁等佐料, 试着做给顾客吃, 结果人人都赞不绝口。有人问这叫什么面, 他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说是“热干面”.“二三年后, 有个姓蔡的人学到了制作热干面的手艺, 就在汉口的满春路口开设了第一个专营热干面的面馆挂起了金字匾额招牌, 这就是驰名武汉三镇的”蔡林记“热干面馆。从此, 武汉热干面的制作日趋讲究, 风味更加完美。”
  
  由上面记载的故事可知, 热干面的发展历史至今已有九十多年。除了民间故事外, 还有许多与热干面相关的民曲、歌谣。
  
  还有《大武汉的热干面》:“武汉太阳火辣辣, 黄鹤楼下是我家;人人爱吃热干面, 百年经典味道佳;生姜大蒜加香油, 芝麻酱上撒葱花;拿双筷子拌均匀, 武汉口味顶呱呱……”《热干面里有春秋》
  
  方方在《热干面的传说及其他》中到:“文化大革命中, 武汉民间有一首歌很为流传。那是知识青年下乡后, 根据《我爱祖国的蓝天》的词曲套改的。‘我爱武汉的热干面, 二两糖票一毛钱;四季美的汤包鲜又美, 老通城豆皮美又鲜;王家的烧饼又大又圆, 一口就咬掉一大边。啊---, 河南人爱虱子, 湖南人爱辣椒, 要问武汉人爱什么, 我爱---武汉的热干面---’”
  
  以及近几年来的一位武汉民谣歌手冯翔在《武汉伢》也唱过:“卖面的老师傅, 来一碗热干面, 多把点油, 少把点盐, 多把点香葱不要大蒜头。”
  
  2.豆皮
  
  历史论文作者最爱的豆皮是地道的武汉风味小吃, 其中以“老通城”的豆皮最为出名。>>>>>孙中山直接民权思想和民主权的联系
  
  姚伟钧在《荆楚社会生活》中对“老通城”豆皮的历史进行了介绍:
  
  “‘老通城', 原名’通城‘饮食点, 是1929年汉阳人曾厚诚在大智路口开办的开张之初, 只供应早、中、晚点。抗日战争胜利后, 1947年, 曾厚诚携家从重庆回武汉, 在原址复业, 大事修饰, 扩充店堂, 增加经营品种, 改招牌为’老通城‘食品店, 以示其资格老, 排面大。
  
  历史论文中提到食品店老板曾厚诚是经营饮食业的行家。他想, 再经营一般的小吃不会有大起色的, 必须有叫得响的名产品撑住门面, 才能使生意红火。几经打听访探了解到曾在武汉几处工作的名厨高金安制作豆皮的手艺出众, 于是便以重金聘用, 有意以高金安师傅拿手的’三鲜豆皮‘为突破口, 作为本店产品的特色, 并在三楼高处安装’豆皮大王‘的霓虹灯, 招徕顾客, 这一招果然大奏奇效。”
  
  3.鸭脖
  
  历史论文作者出差送好友的必备干货。和上述的三种传统小吃相比, 鸭脖的历史要短得多。武汉的鸭脖作为一种新兴小吃, 以“周黑鸭”最为着名, 而它从产生到现在不过才十几年的时间。它的创始人周鹏在1997年开始创业, 从小作坊起家, 由散卖酱鸭单品发展到售卖鸭脖、鸭翅、鸭掌等, 并不断加强品牌建设, 采用“直营店”+“中央厨房”的模式, 发展到如今几乎人人皆知的“周黑鸭”.
  
  “周黑鸭”的鸭脖可谓是后来居上, 以其香、辣、甘、麻、酥契合了武汉人的口味, 一根鸭脖下肚, 满头大汗, 痛快淋漓, 受到了众多武汉人的欢迎。
  
  4.鱼糊粉
  
  相比于热干面和豆皮这两种小吃, 鱼糊粉可能就不那么为人所知了。但它也是武汉的着名小吃, 据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也称糊汤米粉。
  
  据记载, “旧时, 糊汤米粉以田恒启鱼香糊汤米粉店所烹制的最为有名。该店曾改名为群胜米粉店,素以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味而饮誉江城三镇。该店的米粉, 是用小鲫鱼、千米粉和各色调料煮成糊汤, 浇在烫熟的大米粉丝上而成的。”
  
  历史论文作者认为但由于现在社会发展迅速,鱼糊粉较为复杂的制作工艺耗时耗力,导致鱼糊粉已经很少见了,只有在武汉的一些老街巷里还存有正宗的味道。这对于一道具有“鱼米之乡”特色的小吃来讲, 是令人痛心的, 也让人反思和企盼创新重振。现在武汉市场上热干面三秒发表能赶上快节奏的生活,已经占据了武汉每个早点摊位了。更多武汉小吃的历史论文可以到58博学论文网查看。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全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晋绥边区是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山西新军以及其他抗日部队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在敌后建立的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它位于山西省西部和绥远省 (现属内蒙古自治区) 中东部, 西临黄河, 与陕甘宁边区隔河相望, 是阻敌西进的屏障, 是保卫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前卫阵地;东与晋冀鲁豫边区、晋察冀边区相接;南达晋南...[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蒋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蒋介石当时无可替代的地位, 是在他实施的一系列内外政策中奠定的。虽然政策制定的初衷与实施效果存在差距, 但是, 1936年的以来各方面的发展迹象让人民重新燃起了希望。 (一) 军事称雄 1928年东北易帜,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1936年9月两广平定后, 更是无人再有问鼎中原的能力。此外, 蒋加紧备军、整顿军务, 加强国防。其中包括实行征兵制度...[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国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西安事变得以顺利解决, 不仅与蒋介石拥有抗日之心有密切关联, 客观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蒋介石在当时的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巧踞军政大权, 使得中国无他, 便很难凝聚在一个旗帜下。这种无人能替的影响力, 是他获释的必然, 也是西安事变能够和解的重要原因。这一核心地位亦可以从事变发生后的各派反应得到印证。 国民党虽...[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从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6年, 杨虎城与张学良为逼迫蒋介石一致对外、共同抗日而发起西安事变。这一事变成为从兄弟操戈到共同御辱的转折点, 在我国抗日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影响。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亦从未停止, 研究角度较为多样, 成果颇丰。学者何扬鸣论述了国际舆论对西安事变发展的影响;左双文分析了西安事变后以戴季陶、何应钦为中心的南京讨伐派状况;[2]占善...[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南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7年12月, 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并制造出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现如今, 80多年过去了, 国外民众关于该历史事件的记忆已经出现断层。对此, 自2017年9月起, 笔者一方面委托朋友在外国向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另一方面亲自走访南京、北京、广州等地区向来中国旅行、工作、学习或定居的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希冀能够粗浅地窥探当前国外民众对南京大屠...[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域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多数国外民众尚不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在487位调研对象当中, 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的仅有282人, 占比57.91%;而不知晓该事件的人数竟高达205人, 占比42.0 9%。可见, 较之亚美尼亚大屠杀和犹太人屠杀事件, 南京大屠杀事件在全球的知晓度并不高, 数据反映有将近一半的国外民众完全不知晓该事件。此外, 在当前由互联网构建成的地球村里, 身为网络原住民的...[全文]
关闭窗口 论文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