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域外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认知状况探讨
作者2019-10-19 17:10未知
本文是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多数国外民众尚不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在487位调研对象当中, 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的仅有282人, 占比57.91%;而不知晓该事件的人数竟高达205人, 占比42.0 9%。可见, 较之亚美尼亚大屠杀和犹太人屠杀事件, 南京大屠杀事件在全球的知晓度并不高, 数据反映有将近一半的国外民众完全不知晓该事件。此外, 在当前由互联网构建成的“地球村”里, 身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壮年群体 (20-35岁) , 同样也是我国南京大屠杀事件对外传播的核心受众, 也有超过42%的人数 (146人) 并不知晓该事件。
1.域外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认知状况探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为论证南京大屠杀事件存在的真实性, 争取世界民众对日本右翼群体掩盖罪恶行为的正确认知, 我国注重加强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对外传播, 但反观当前国外民众对该事件的认知程度, 可见传播的覆盖范围较小, 传播力和影响力均有待提升。调研数据同样显示, 在282名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调研对象中, 有175人认为“很有必要对外传播南京大屠杀事件”, 占比62.06%;有24人认为“没有必要”, 占比8.51%;另外83人表示“不知道”, 占比29.43%。可见在绝大多数国外民众看来, 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意义较为重大, 其传播力仍有待提高, 亟需我国采取实际行动, 积极对外传播该历史真相。
2. 绝大多数国外民众不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爆发的时间。
在有效的样本中, 除了205名不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调研对象外, 剩余282人, 在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爆发时间”问题上, 仅有73人回答正确, 占比25.89%;有63人回答错误, 占比22.34%;另有146人表示“并不知道”, 占比51.77%。如果算上对南京大屠杀事件完全不知晓的人数, 则能够准确回答事件爆发时间的人数比例仅占14.99%。可见, 绝大多数国外民众并不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爆发的时间, 对于该事件的认知程度仅停留于表层, 尚未深入了解。
3. 绝大多数国外民众并不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中的典型事件。
日军“百人斩”, 是指1937年11月底至12月10日, 两名日本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以“谁先杀满100个中国人为胜”的屠杀比赛。该事件由当时日本的《东京日日新闻》首先披露, 也是我国长期以来对外传播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典型事件。但是282名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调研对象中, 知晓“百人斩”的仅有73人, 占比25.89%, 而明确表示不知道的却有209人, 占比高达74.11%。如果算上对南京大屠杀事件完全不知晓的人数, 则487名调研对象中, 有414人对我国对外传播的典型案例完全不了解, 占比达到85.01%。推荐阅读:中国近代出版报刊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影响
4. 少数国外民众清楚我国南京大屠杀事件的遇难者人数。
南京大屠杀事件的遇难者人数, 是国际社会针对该问题时的主要争论点。虽然早在1946年至1948年,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经审议后就认定:“在日军占领 (南京) 后的六周时间里, 南京城内和附近地区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的总数超过20万人以上。”南京国防部军事法庭也认定:“在南京大屠杀中, 被害总数共30余万人。”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能够完全确定名字的遇难者人数还太少, 日本右翼势力不断质疑“30万”的准确性, 并以此否定南京大屠杀事件。对该问题, 我国对外传播的统一口径为“南京大屠杀事件中, 我国遇难者人数达30多万”。在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调研对象中, 有127人回答“30多万”, 占比45.04%, 符合我国长期以来的对外传播口径;有29人回答“20-30万”, 占比10.28%;有39人回答“不足20万”, 占比13.93%, 其中19人甚至认为遇难人数“不足1万”;另有87人明确表示不知道人数, 占比30.85%。可见, 有超过一半的国外民众对该事件的认知与我国长期以来对外传播的统一口径并不一致。
5. 多数国外民众并不了解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背后的政治意义。
日本靖国神社供奉有二战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死及在狱中死亡的14名甲级战犯, 因此我国长期以来反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的举动, 认定其直接挑战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合法性, 是对包括南京大屠杀事件在内的侵华战争的否认。但对于国外民众而言, 282名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调研对象中, 高达156人认为日本参拜靖国神社“与我无关”, 占比55.32%;仅有88人表示“反对”, 占比31.21%;甚至有38人表示“支持”, 占比13.48%。此外, 如前文所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日本开始有针对性地对历史教科书进行篡改, 企图利用文字游戏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 遭到了我国的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而在看待该问题时, 282名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调研对象中, 有170人明确表示“反对”, 占比60.28%;有83人表示“与我无关”, 占比29.43%;另有29人表示“支持”, 占比10.28%。可见, 有不少国外民众持观望态度, 认为“与我无关”, 甚至有少部分人表示支持。结合全球民众对犹太人屠杀等行为的情绪态度, 可推测出当前民众尚未完全意识到日本系列行为与企图否认二战侵略事实及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政治动机, 才致使态度冷漠。正如一位来自非洲的调研对象在访谈中谈到, 他认为日本参拜靖国神社仅仅是拜祭“国家英雄”而已。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全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晋绥边区是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山西新军以及其他抗日部队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在敌后建立的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它位于山西省西部和绥远省 (现属内蒙古自治区) 中东部, 西临黄河, 与陕甘宁边区隔河相望, 是阻敌西进的屏障, 是保卫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前卫阵地;东与晋冀鲁豫边区、晋察冀边区相接;南达晋南...[全文]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蒋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蒋介石当时无可替代的地位, 是在他实施的一系列内外政策中奠定的。虽然政策制定的初衷与实施效果存在差距, 但是, 1936年的以来各方面的发展迹象让人民重新燃起了希望。 (一) 军事称雄 1928年东北易帜,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1936年9月两广平定后, 更是无人再有问鼎中原的能力。此外, 蒋加紧备军、整顿军务, 加强国防。其中包括实行征兵制度...[全文]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国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西安事变得以顺利解决, 不仅与蒋介石拥有抗日之心有密切关联, 客观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蒋介石在当时的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巧踞军政大权, 使得中国无他, 便很难凝聚在一个旗帜下。这种无人能替的影响力, 是他获释的必然, 也是西安事变能够和解的重要原因。这一核心地位亦可以从事变发生后的各派反应得到印证。 国民党虽...[全文]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从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6年, 杨虎城与张学良为逼迫蒋介石一致对外、共同抗日而发起西安事变。这一事变成为从兄弟操戈到共同御辱的转折点, 在我国抗日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影响。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亦从未停止, 研究角度较为多样, 成果颇丰。学者何扬鸣论述了国际舆论对西安事变发展的影响;左双文分析了西安事变后以戴季陶、何应钦为中心的南京讨伐派状况;[2]占善...[全文]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南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7年12月, 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并制造出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现如今, 80多年过去了, 国外民众关于该历史事件的记忆已经出现断层。对此, 自2017年9月起, 笔者一方面委托朋友在外国向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另一方面亲自走访南京、北京、广州等地区向来中国旅行、工作、学习或定居的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希冀能够粗浅地窥探当前国外民众对南京大屠...[全文]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域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多数国外民众尚不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在487位调研对象当中, 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的仅有282人, 占比57.91%;而不知晓该事件的人数竟高达205人, 占比42.0 9%。可见, 较之亚美尼亚大屠杀和犹太人屠杀事件, 南京大屠杀事件在全球的知晓度并不高, 数据反映有将近一半的国外民众完全不知晓该事件。此外, 在当前由互联网构建成的地球村里, 身为网络原住民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