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众轩期刊论文网!     

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主页 > 历史论文 > 近现代史 >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蒋介石抗日战争政策制定方案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蒋介石抗日战争政策制定方案

作者2019-10-19 17:20未知
  本文是近现代史毕业论文,蒋介石当时“无可替代”的地位, 是在他实施的一系列内外政策中奠定的。虽然政策制定的初衷与实施效果存在差距, 但是, 1936年的以来各方面的发展迹象让人民重新燃起了希望。
 
  (一) 军事称雄
 
  1928年东北易帜,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1936年9月两广平定后, 更是无人再有问鼎中原的能力。此外, 蒋加紧备军、整顿军务, 加强国防。其中包括实行征兵制度, 统一军令、政令;拟定国防计划和边区设置, 修筑国防;强化陆军, 编练一支有德国顾问整训的机械化部队;扩建空军, 购买飞机, 开办学校训练飞行员, 建机械修理厂等;修整海军。蒋希望倚靠嫡系军阀的势力, 通过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联合实现其“孤注一掷”的救国之望。
 
  (二) 财政扩收
 
  第一, 1928年6月起, 发起改定新约运动, 其关税自主基本实现, 成为财政收入的三大来源之一。第二, 整顿盐税, 促进盐的跨区域流动, 是国民党财政收入的第二大支柱。第三, 裁撤厘金, 设立统税。与民更始, 有利于农村商业的开展。第四, 实行币值改革。1935年春夏, 日本在华北挑衅之时, 蒋介石即颇担心日本侵略势头的发展, 曾急电孔祥熙做好金融币制方面的应急准备。[13]1935年11月4日起, 南京国民政府即开始推行以白银国有、采用法币、统制外汇交易为主的币制改革。一系列的财政税收政策, 为发展国民经济、巩固国家政权, 奠定了基础。推荐阅读:拖乌乡社会经济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三) 精神一统
 
  1934年到1949年, 国民政府第二首都南昌推出以教育国民为目的的新生活运动。蒋希望通过使全国国民过军事化的共同一致的新生活以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新生活运动是一次以传统儒家思想为核心, 重建民族国家意识的尝试, 但它脱离了人们的生活实际, 没有解决人们最关心的温饱问题, 片面强调培养形式上的新式国民, 不能成功构建南京国民政府的基层群众基础, 也不能为其统治提供有力的信仰支撑。
 
  蒋自述抗战前期为“埋头苦干”, “以和日掩护外交, 以交通掩护军事, 以实业掩护经济, 以教育掩护国防, 韬光养晦乃为国家唯一自处之要道乎。”[7]1161935年8月胡适曾说:“蒋先生成为全国公认的领袖, 是一个事实, 因为更没有别人能和他竞争这领袖的地位”。[7]116例如, 蒋在1931年12月15日, 因林森、胡汉民压力辞去本兼各职后, 仍“迭接各军师长电以军费多未领到, 膳食无法维持”的电报。[]可见蒋依然是这一组织结构的核心。
 
  综上所述, 蒋介石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轴心人物, 在财政、军事、外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影响。更为重要的是, 蒋介石始终支持抗日, 并在各方面为抗日战争运筹规划, 虽然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尽如人意。但是不可否认, 正是这些因素为西安事变最终能够和解奠定了基础。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全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晋绥边区是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山西新军以及其他抗日部队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在敌后建立的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它位于山西省西部和绥远省 (现属内蒙古自治区) 中东部, 西临黄河, 与陕甘宁边区隔河相望, 是阻敌西进的屏障, 是保卫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前卫阵地;东与晋冀鲁豫边区、晋察冀边区相接;南达晋南...[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蒋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蒋介石当时无可替代的地位, 是在他实施的一系列内外政策中奠定的。虽然政策制定的初衷与实施效果存在差距, 但是, 1936年的以来各方面的发展迹象让人民重新燃起了希望。 (一) 军事称雄 1928年东北易帜,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1936年9月两广平定后, 更是无人再有问鼎中原的能力。此外, 蒋加紧备军、整顿军务, 加强国防。其中包括实行征兵制度...[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国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西安事变得以顺利解决, 不仅与蒋介石拥有抗日之心有密切关联, 客观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蒋介石在当时的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巧踞军政大权, 使得中国无他, 便很难凝聚在一个旗帜下。这种无人能替的影响力, 是他获释的必然, 也是西安事变能够和解的重要原因。这一核心地位亦可以从事变发生后的各派反应得到印证。 国民党虽...[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从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6年, 杨虎城与张学良为逼迫蒋介石一致对外、共同抗日而发起西安事变。这一事变成为从兄弟操戈到共同御辱的转折点, 在我国抗日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影响。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亦从未停止, 研究角度较为多样, 成果颇丰。学者何扬鸣论述了国际舆论对西安事变发展的影响;左双文分析了西安事变后以戴季陶、何应钦为中心的南京讨伐派状况;[2]占善...[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南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7年12月, 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并制造出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现如今, 80多年过去了, 国外民众关于该历史事件的记忆已经出现断层。对此, 自2017年9月起, 笔者一方面委托朋友在外国向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另一方面亲自走访南京、北京、广州等地区向来中国旅行、工作、学习或定居的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希冀能够粗浅地窥探当前国外民众对南京大屠...[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域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多数国外民众尚不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在487位调研对象当中, 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的仅有282人, 占比57.91%;而不知晓该事件的人数竟高达205人, 占比42.0 9%。可见, 较之亚美尼亚大屠杀和犹太人屠杀事件, 南京大屠杀事件在全球的知晓度并不高, 数据反映有将近一半的国外民众完全不知晓该事件。此外, 在当前由互联网构建成的地球村里, 身为网络原住民的...[全文]
关闭窗口 论文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