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众轩期刊论文网!     

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主页 > 历史论文 > 近现代史 > 分析成就武汉四大小吃今日风光的多重因素

分析成就武汉四大小吃今日风光的多重因素

作者2019-07-23 16:09未知
  本文是一篇近现代历史论文,分析成就武汉四大名小吃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人文文化等多因素。揭开武汉小吃历史发展的神秘面纱。
  
  历史论文从四类小吃的两种不同小吃的属性来看, 武汉的小吃是极具多元性的。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 武汉的四大小吃将“水性”与“干性”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每一种小吃,在武汉的一年四季都能吃到, 可谓极其便捷。而在夏季吃和冬天吃又各有滋味, 令人回味无穷。
  
  1.“水性”与“干性”的融合
  
  历史论文中提到从地理位置上来看,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 位于两江交汇之处, 淡水鱼鲜资源尤为丰富。鱼糊粉和豆皮这两种小吃就体现出了武汉“鱼米之乡”的特性, 与江水、平原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因而称其为“水性”.如鱼糊粉中的糊汤是由鱼熬而制成的, 米粉则是盛产稻谷的江南水乡特有的食品, 由大米磨成浆后加工而成。再如豆皮则是由大米和绿豆磨成的浆粉烫成外层的豆皮, 里面配以糯米, 再加之肉丁、冬菇等。
  
  从气候上来看, 武汉夏季炎热, 冬季寒冷, 四季雨水较多, 因而在饮食上需要一些干爽、麻辣的食物作为调和, 热干面和周黑鸭乃为其中的代表。热干面浑圆劲道, 配以浓郁的芝麻酱、香油等, 干爽可口。而周黑鸭作为卤味小吃, 麻辣劲爽, 令人回味无穷。>>>>武汉四大小吃近现代历史发展探寻
  
  2.文化地域
  
  历史论文作者分析武汉的小吃品种繁多, 每一种小吃的风味又颇为不同。热干面的油润爽口, 豆皮的外酥内软、松嫩鲜香, 鱼糊粉的黏稠柔糯, 周黑鸭的麻辣甘甜, 各具特色。从热干面的故事中可以看出, 热干面正是由于一次偶然的创新才发展而来, 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 推出了虾仁热干面、雪菜肉丝热干面、炸酱热干面、果味热干面、红油牛肉热干面、鲍鱼热干面等品种。再如“老通城”的豆皮, 也是在选材、配料上不断改进, 推出了蟹黄豆皮、虾仁豆皮、牛肉豆皮、黑椒豆皮等。这和武汉人坚韧执着, 开拓进取的品格是紧密相关的, 也与武汉“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近代历史论文作者认为一个地方的饮食和其文化应是密不可分的。武汉的四大小吃与武汉的文化底蕴、城市精神亦是密切相关。武汉由于位于“南北激荡, 东西融合”的中部地区, 市民来自四面八方, 因而这座城市极具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体现在饮食上, 则是荟萃各地美食, 包容着各地口味, 并极力融合地方特色,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饮食文化。
  
  武汉的四大小吃本是风格各异, 有的干爽有的柔糯, 有的麻辣有的清甜, 有的属于传统小吃有的属于新兴小吃, 但却汇聚于一地, 很好地体现出了多元并存、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全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晋绥边区是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山西新军以及其他抗日部队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在敌后建立的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它位于山西省西部和绥远省 (现属内蒙古自治区) 中东部, 西临黄河, 与陕甘宁边区隔河相望, 是阻敌西进的屏障, 是保卫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前卫阵地;东与晋冀鲁豫边区、晋察冀边区相接;南达晋南...[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蒋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蒋介石当时无可替代的地位, 是在他实施的一系列内外政策中奠定的。虽然政策制定的初衷与实施效果存在差距, 但是, 1936年的以来各方面的发展迹象让人民重新燃起了希望。 (一) 军事称雄 1928年东北易帜,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1936年9月两广平定后, 更是无人再有问鼎中原的能力。此外, 蒋加紧备军、整顿军务, 加强国防。其中包括实行征兵制度...[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国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西安事变得以顺利解决, 不仅与蒋介石拥有抗日之心有密切关联, 客观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蒋介石在当时的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巧踞军政大权, 使得中国无他, 便很难凝聚在一个旗帜下。这种无人能替的影响力, 是他获释的必然, 也是西安事变能够和解的重要原因。这一核心地位亦可以从事变发生后的各派反应得到印证。 国民党虽...[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从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6年, 杨虎城与张学良为逼迫蒋介石一致对外、共同抗日而发起西安事变。这一事变成为从兄弟操戈到共同御辱的转折点, 在我国抗日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影响。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亦从未停止, 研究角度较为多样, 成果颇丰。学者何扬鸣论述了国际舆论对西安事变发展的影响;左双文分析了西安事变后以戴季陶、何应钦为中心的南京讨伐派状况;[2]占善...[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南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7年12月, 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并制造出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现如今, 80多年过去了, 国外民众关于该历史事件的记忆已经出现断层。对此, 自2017年9月起, 笔者一方面委托朋友在外国向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另一方面亲自走访南京、北京、广州等地区向来中国旅行、工作、学习或定居的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希冀能够粗浅地窥探当前国外民众对南京大屠...[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域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多数国外民众尚不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在487位调研对象当中, 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的仅有282人, 占比57.91%;而不知晓该事件的人数竟高达205人, 占比42.0 9%。可见, 较之亚美尼亚大屠杀和犹太人屠杀事件, 南京大屠杀事件在全球的知晓度并不高, 数据反映有将近一半的国外民众完全不知晓该事件。此外, 在当前由互联网构建成的地球村里, 身为网络原住民的...[全文]
关闭窗口 论文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