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助推智慧
作者2019-03-25 11:33未知
水利现代化是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积极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水利电子政务系统等一批高标准的水利信息化系统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提升了防汛抗旱整体水平、提高了水资源管理能力、改善了水土保持工作条件、增强了灌区管理和服务能力,有力促进了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纵观水利事业未来发展,必须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现代水利必将向数字化和智慧化迈进,用智慧构建未来。
一、智慧水利的内涵和地位
“智慧水利”是基于水利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运用新一代物联网、移动通信网络、光网络等手段,利用云计算技术、MSTP、3S、3G/4G等高性能数字化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高度整合水利信息资源,实现水利感知、传输、应用的网络化与智能化,有效地实现水利信息的共享,提升水利工程运用和水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智慧水利”的发展能够推动水利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实现水利部门对水资源的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配置优化、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水利部门的管理效率和社会服务水平。“智慧水利”是促进和带动水利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革命性的方向,将是提升水资源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保障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也是大幅提升水资源效能的必然途径。
二、智慧水利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
2012年全国首个“水利部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在江苏省无锡市揭牌成立。无锡实施的“感知太湖,智慧水利”项目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对太湖水质、蓝藻、湖泛等进行智能感知,可实现对蓝藻打捞、运输车船等的智能调度,有效的提升了蓝藻打捞、太湖治理的科学水平。从已公布的水利部《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来看,“十三五”时期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强化水安全保障,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水利体制机制改革,迫切需要通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实现水利信息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全面提升水利工作的效率和效能,“智慧水利”将在“十三五”时期得到快速发展,并且发挥更大效益。
“智慧水利”的资源整合共享是前提,提高水利行业管理的综合能力和管理水平是目的。受各级水利部门技术水平、任务来源和资金渠道的不同,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大多分散在不同业务部门,建设管理各异,运行维护分散而且与具体业务处理紧密绑定,服务目标单一,导致信息资源只能在有限范围,由少数人员熟悉使用,甚至是单机使用。形成了以部门为边界的“信息孤岛”,客观上形成了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严重影响了智慧水利的发展。
三、顶层设计的目的和作用
2015年4月,水利部正式印发了《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以下简称“顶层设计”),其目标是在水利信息化资源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统筹共建以及必要补充,优化水利信息化资源配置,建成三级部署(水利部、流域机构、省级)、五级应用(水利部、流域机构、省级、市级、县级)的水利信息化部署应用体系,实现信息共享、应用协同、基础支撑和安全保障,并逐步过渡到集中部署、多级应用。
顶层设计为今后水利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整套的方法,明确了信息化建设应坚持“五统一”的建设原则,即“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运行环境、统一安全保障、统一数据中心和统一门户”,实现各个信息化项目之间的无缝集成,提高系统的整体性、可用性、协作性,实现信息资源与应用系统的高度整合和共享。
四、依托顶层设计发展智慧水利
1.水利数据整合共享
采取物理集中与逻辑集中相结合的存储方式,基于“一数一源、一源多用、持续更新”、“统一数据中心”的原则,建立面向对象的统一水利数据模型,对基础、业务和政务等数据进行整合,实现水利数据空间、属性、关系和元数据的一体化管理,统一对象编码,统一数据字典,为“智慧水利”提供规范、权威和高效的数据支撑。
2.水利应用整合共享
以应用支撑平台为基础,按照“总体规划、适度集中、分散维护、分级负责”的原则,采用面向服务体系架构,构建统一应用支撑平台,主要对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等水利核心业务,以及电子政务等重要政务进行整合,将各种业务和政务应用中通用的系统功能进行复用,形成统一的数据交换、地图服务和用户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封装成可以调用的服务,通过服务的调用和再封装等技术,为“智慧水利”提供开放的、标准化的调用接口。
一、智慧水利的内涵和地位
“智慧水利”是基于水利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运用新一代物联网、移动通信网络、光网络等手段,利用云计算技术、MSTP、3S、3G/4G等高性能数字化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高度整合水利信息资源,实现水利感知、传输、应用的网络化与智能化,有效地实现水利信息的共享,提升水利工程运用和水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智慧水利”的发展能够推动水利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实现水利部门对水资源的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配置优化、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水利部门的管理效率和社会服务水平。“智慧水利”是促进和带动水利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革命性的方向,将是提升水资源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保障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也是大幅提升水资源效能的必然途径。
二、智慧水利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
2012年全国首个“水利部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在江苏省无锡市揭牌成立。无锡实施的“感知太湖,智慧水利”项目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对太湖水质、蓝藻、湖泛等进行智能感知,可实现对蓝藻打捞、运输车船等的智能调度,有效的提升了蓝藻打捞、太湖治理的科学水平。从已公布的水利部《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来看,“十三五”时期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强化水安全保障,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水利体制机制改革,迫切需要通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实现水利信息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全面提升水利工作的效率和效能,“智慧水利”将在“十三五”时期得到快速发展,并且发挥更大效益。
“智慧水利”的资源整合共享是前提,提高水利行业管理的综合能力和管理水平是目的。受各级水利部门技术水平、任务来源和资金渠道的不同,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大多分散在不同业务部门,建设管理各异,运行维护分散而且与具体业务处理紧密绑定,服务目标单一,导致信息资源只能在有限范围,由少数人员熟悉使用,甚至是单机使用。形成了以部门为边界的“信息孤岛”,客观上形成了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严重影响了智慧水利的发展。
三、顶层设计的目的和作用
2015年4月,水利部正式印发了《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以下简称“顶层设计”),其目标是在水利信息化资源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统筹共建以及必要补充,优化水利信息化资源配置,建成三级部署(水利部、流域机构、省级)、五级应用(水利部、流域机构、省级、市级、县级)的水利信息化部署应用体系,实现信息共享、应用协同、基础支撑和安全保障,并逐步过渡到集中部署、多级应用。
顶层设计为今后水利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整套的方法,明确了信息化建设应坚持“五统一”的建设原则,即“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运行环境、统一安全保障、统一数据中心和统一门户”,实现各个信息化项目之间的无缝集成,提高系统的整体性、可用性、协作性,实现信息资源与应用系统的高度整合和共享。
四、依托顶层设计发展智慧水利
1.水利数据整合共享
采取物理集中与逻辑集中相结合的存储方式,基于“一数一源、一源多用、持续更新”、“统一数据中心”的原则,建立面向对象的统一水利数据模型,对基础、业务和政务等数据进行整合,实现水利数据空间、属性、关系和元数据的一体化管理,统一对象编码,统一数据字典,为“智慧水利”提供规范、权威和高效的数据支撑。
2.水利应用整合共享
以应用支撑平台为基础,按照“总体规划、适度集中、分散维护、分级负责”的原则,采用面向服务体系架构,构建统一应用支撑平台,主要对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等水利核心业务,以及电子政务等重要政务进行整合,将各种业务和政务应用中通用的系统功能进行复用,形成统一的数据交换、地图服务和用户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封装成可以调用的服务,通过服务的调用和再封装等技术,为“智慧水利”提供开放的、标准化的调用接口。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研究西藏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水利工程]简析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
-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始终是施工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基础施工技术能够在很多大程度上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符合标准,重要性可见一斑。通常情况下,基础工程处于工程的底层,这就要在完工后对其进行细致的检查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这就需要对其认真施工。但在实际的施工中,有的施工人员没有高度重视基础施工,马虎大意,出现了很多不该出现的问题。文章将对...[全文]
- [水利工程]浅谈水库除险加固设计
- 在新中国成立后,各个行业都需要大力发展,在水利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加大。一些水库由于长久没有维修加固,存在着各种质量病害问题,对其自身的作用发挥也有着很大影响。加上水库建造时候的材料质量比较低劣,在时间的推移下,整体的质量以及坚固程度也大大受损。加强对水库除险加固设计的方法实施,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充分重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就能提出...[全文]
- [水利工程]浅谈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
-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作为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水利工程建成后稳定、安全运行,尤其是与水库下游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生产及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如何做好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是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水平、杜绝质量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 1水...[全文]
- [水利工程]浅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
-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通常简称三峡大坝或三峡工程,它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中段三斗坪,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一、建设背景 长江,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养育着长江流域亿万人民,同时长江洪水也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除害兴利,开发长江水力资源,是长江流域亿万人民千百年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早在民国6年(1918年),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全文]
- [水利工程]浅析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
- 0引言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我国工程建造方面的重要技术之一。我国的建筑部门和建筑企业都非常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开发和创新。近年来,各种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建筑的数目逐渐增加,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在水利水电施工当中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 混凝土施工技术近年来取得了良好发展,...[全文]
- [水利工程]探究船舶撞击对码头结构
- 0引言 港口作为国际经济文化合作交流的窗口和交通运输的枢纽,对促进资源全球性调动配置以及区域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海岸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开放度不断提升,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我国港口行业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我国港口绝大部分为混凝土结构的码头,...[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