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众轩期刊论文网!     

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主页 > 历史论文 > 近现代史 > 论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论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作者2019-08-05 10:17未知
  总书记2016年在黑龙江省考察工作时曾强调:“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 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 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 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在抗击日本法西斯战争中, 气质风貌和精神品格的集中展现。其寓意博大精深, 内涵丰富深邃。近代历史毕业论文网呼吁大家在新的时代, 要加强对东北抗联精神研究, 大力宣传和弘扬伟大东北抗联精神, 以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中国力量, 坚持中国道路, 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一、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地位
  
  东北抗日战争中培育的伟大东北抗联精神,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浩然的民族正气、坚强的不屈意志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因而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1. 东北抗联精神体现了东北抗日军民炽热的爱国主义热情。
  
  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指引下, 东北大批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 面对民族危机, 誓死不当亡国奴, 掀起全民抗日热潮, 奋起抗击, 捍卫家园。
  
  2. 东北抗联精神体现了东北抗日军民英勇顽强的不屈精神。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肩负着救亡图存的重任, 哪里有日本侵略者, 就在哪里展开战斗。在强大的敌人面前, 他们不怕牺牲, 前仆后继, 以血肉之躯英勇杀敌, 血洒疆场。58硕博毕业论文网栏目下的历史论文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3. 东北抗联精神体现了东北抗日军民不畏艰苦的高尚品质。
  
  东北抗日联军不仅要同数倍、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于己的敌人殊死搏斗, 还要克服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但是, 就是在这样的残酷条件下, 他们英勇坚持了14年, 直到东北彻底解放。
  
  4. 东北抗联精神体现了东北抗日军民万众一心的团结意识。
  
  在生死存亡之际, 东北民众纷纷行动起来, 有钱的出钱, 有力的出力, 不论青年壮年、男人女人, 都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最前线。他们万众一心, 同仇敌忾, 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5. 东北抗联精神体现了东北抗日军民不畏牺牲的献身精神。
  
  面对凶残强大的敌人, 东北优秀儿女没有被征服、吓倒, 而是毫不畏惧, 愤然而起, 勇往直前, 英勇抗击日本法西斯。他们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不惜付出一切牺牲, 怀着必胜的信念, 誓与日军血战到底。
  
  二、东北抗联精神的当代价值
  
  在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闭幕之后, 新的省委班子第一次集体学习活动就来到东北抗联博物馆, 省委书记张庆伟对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做出重要指示。他说:“我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攻坚期、推进振兴发展的关键期, 更加需要弘扬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凝聚起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推动全民振兴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为此, 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凝聚黑龙江人民的力量, 激发广大民众干事创业热情, 在奋力走出黑龙江振兴发展新路子中发挥强大动力, 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重大现实课题。本文是58硕博毕业论文网栏目下的历史论文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1.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矢志不移、坚定信念。
  
  信念, 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是支撑一个民族奋发向上, 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一个缺乏信念的民族, 就是失去了精神支柱、失去了追求与目标、失去了上进心与凝聚力的民族。这样的民族, 是没有希望、没有前途的。我们党之所以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 就是因为我们党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东北抗日联军的信念就是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 将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取得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
  
  2.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实事求是、勇闯新路。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是贯彻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是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漫长的抗战岁月里, 东北抗日联军在党的领导下, 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紧密团结东北广大优秀儿女, 结合东北抗日斗争的实际环境, 在孤悬敌后得不到外援、敌我力量对比异常悬殊、斗争环境极为恶劣条件下, 创造性地提出武装抗日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带领东北抗日军民坚持抗日斗争达14年之久, 直到坚持到抗战的最后胜利, 成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战斗时间最早、坚持时间最长、战斗最勇敢的一支英雄部队。
  
  3.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依靠群众、担当为民。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既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重要源泉。东北抗日联军是由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组成的, 是一支来自群众、依靠群众, 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军队。这支军队以维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宗旨, 有着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纪律, 与人民群众有着千丝万缕血肉联系。从抗战初期起, 东北抗日联军就时刻与人民群众建立密切联系, 不断发动组织人民群众, 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启发他们只有拿起武器, 团结起来, 坚决抗击日本侵略者, 才能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在党组织的启发教育下, 具有反侵略传统的东北人民, 不甘心当亡国奴, 他们愤然而起, 加入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站到抗日斗争的最前线, 投入到抗击外敌入侵的洪流中。本文是58硕博毕业论文网栏目下的历史论文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东北抗联14年的抗战历史, 是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历史, 也是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并肩战斗的历史。之所以能够坚持14年的斗争, 除了党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将士的浴血奋斗以外, 更主要的原因是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因此, 深入地、密切地联系群众, 关心和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是我们党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4.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夙夜为公、奋力前行。
  
  为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视死如归、英勇献身, 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品质, 这种精神品质在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中得到最充分、最生动、最集中的体现。在14年的艰苦抗战中, 东北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代表中华民族和人民大众的利益, 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 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 面对数倍于我的敌人, 没有丝毫屈服, 更没有一点点退缩, 而是舍生忘死, 浴血战斗, 誓死抗敌。如果说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战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那么这一奇迹就是一首充满着英雄气概、高扬着英雄主义的英雄壮歌, 是一本记载着无数英烈的英雄事迹、飘扬着英雄英魂的英雄史记。正是这种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牺牲精神, 激励着广大的抗联将士以血肉之躯英勇杀敌, 舍命疆场, 将鲜血喷洒在祖国母亲的大地上。本文是58硕博毕业论文网栏目下的历史论文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就要夙夜为公、奋力前行。在黑龙江的历史上, 有无数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 为了祖国的富强昌盛, 一往无前, 前仆后继, 呕心沥血, 任劳任怨, 慷慨奉献, 谱了气势磅礴、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黑龙江省的广大党员干部更应该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 向英雄模范学习,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多做贡献。
  
  当下, 黑龙江省正处于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 落实好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需要各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满怀为国分忧、无私奉献的情怀, 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 增强奋发进取、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勇气, 真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永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要勇于担当, 善于担当, 夙兴夜寐, 激情工作。本文是由58硕博毕业论文网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全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晋绥边区是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山西新军以及其他抗日部队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在敌后建立的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它位于山西省西部和绥远省 (现属内蒙古自治区) 中东部, 西临黄河, 与陕甘宁边区隔河相望, 是阻敌西进的屏障, 是保卫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前卫阵地;东与晋冀鲁豫边区、晋察冀边区相接;南达晋南...[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蒋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蒋介石当时无可替代的地位, 是在他实施的一系列内外政策中奠定的。虽然政策制定的初衷与实施效果存在差距, 但是, 1936年的以来各方面的发展迹象让人民重新燃起了希望。 (一) 军事称雄 1928年东北易帜,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1936年9月两广平定后, 更是无人再有问鼎中原的能力。此外, 蒋加紧备军、整顿军务, 加强国防。其中包括实行征兵制度...[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国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西安事变得以顺利解决, 不仅与蒋介石拥有抗日之心有密切关联, 客观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蒋介石在当时的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巧踞军政大权, 使得中国无他, 便很难凝聚在一个旗帜下。这种无人能替的影响力, 是他获释的必然, 也是西安事变能够和解的重要原因。这一核心地位亦可以从事变发生后的各派反应得到印证。 国民党虽...[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从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6年, 杨虎城与张学良为逼迫蒋介石一致对外、共同抗日而发起西安事变。这一事变成为从兄弟操戈到共同御辱的转折点, 在我国抗日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影响。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亦从未停止, 研究角度较为多样, 成果颇丰。学者何扬鸣论述了国际舆论对西安事变发展的影响;左双文分析了西安事变后以戴季陶、何应钦为中心的南京讨伐派状况;[2]占善...[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南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7年12月, 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并制造出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现如今, 80多年过去了, 国外民众关于该历史事件的记忆已经出现断层。对此, 自2017年9月起, 笔者一方面委托朋友在外国向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另一方面亲自走访南京、北京、广州等地区向来中国旅行、工作、学习或定居的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希冀能够粗浅地窥探当前国外民众对南京大屠...[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域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多数国外民众尚不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在487位调研对象当中, 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的仅有282人, 占比57.91%;而不知晓该事件的人数竟高达205人, 占比42.0 9%。可见, 较之亚美尼亚大屠杀和犹太人屠杀事件, 南京大屠杀事件在全球的知晓度并不高, 数据反映有将近一半的国外民众完全不知晓该事件。此外, 在当前由互联网构建成的地球村里, 身为网络原住民的...[全文]
关闭窗口 论文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