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众轩期刊论文网!     

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主页 > 历史论文 > 近现代史 > 我国农民起义并不具备反封建性浅析

我国农民起义并不具备反封建性浅析

作者2019-07-24 18:11未知
  中华民族有两千年的封建史,漫长的封建社会存在大量的农民起义,正确地认识农民起义的性质,尤其是农民起义是否带有反封建性,对于高中中国古代史教学是非常必要,但现在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代历史毕业论文网认为,农民起义不具有反封建性,理由如下:
  
  一、从农民起义与封建生产关系的关系看,农民起义不具有反封建性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关系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地位。农民在封建生产关系中与封建地主之间形成租佃关系,它与地主之间形成了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作为阶级概念的农民,必然对应着封建地主阶级。农民参加起义的目的从生产关系上说,并不是要推翻封建的生产关系,而是要迫使封建统治者减轻剥削,或者是改变自己在封建生产关系中的地位而变成封建地主,因此我们看到即使是成功了的农民起义,在改朝换代后,大大小小的农民领袖变成了大大小小的地主,封建生产关系仍然存在、甚至于进一步巩固。诚然,历史上,从王小波、李顺起义到明末李自成起义、再到近代史时期太平天国运动,提出过均贫富、均田免粮等口号和《天朝田亩制度》中绝对平均分配田地等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农民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不满,但这些口号或主张都只是作为动员农民参加起义的策略,并没有也不可能实施,因此也没有改变封建生产关系。58硕博毕业论文网栏目下的历史论文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既然农民起义连封建生产关系都不反对,又怎能得出农民起义反封建的结论?
  
  二、从农民起义与封建政权的关系来看,农民起义也不具备反封建性
  
  由于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民不聊生,农民为获得最起码的生存权必然揭竿而起,农民毫无疑问地反对当时的封建统治当局,但我认为,农民这时候反对的是残暴的封建统治者,并不是封建制度,相反,我们可以看到,当农民起义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农民领袖称王称帝,从最早的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到唐朝末年黄巢、元朝末年朱元璋、明朝末年高迎祥李自成、乃至近代洪秀全、杨秀清等等,可以说贯穿了整个农民起义的历史。而且,一旦夺取政权,农民起义的领袖就变成了封建统治者,如朱元璋、李自成。正是由于农民自始至终都不反对封建统治,因此也就不具备反封建的性质。
  
  三、从农民起义在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来看,农民起义也不具备反封建性
  
  我认为农民起义在封建社会发展历程中,起到的是自发调整封建统治秩序,推动封建社会向前发展的作用。农民起义必定打击当时的封建统治者,为巩固统治,继任的统治者必然减轻对农民的剥削,把封建剥削降到了农民能接受的程度,从而推动封建社会向前发展,例如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灭亡教训,修养生息;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朝灭亡教训,知人善任,勤政节俭等等。同时,农民起义促使腐朽封建统治者灭亡,新的统治能力强大的统治者上台,也使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由于最高的封建统治集团采取世袭制,王朝建立初期统治者的勤政节俭逐渐被其继任者抛弃,奢侈腐化,对老百姓则是苛捐杂税,严刑酷法,统治集团越来越腐朽,对封建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而农民起义打击了旧的腐朽的封建集团,自发地选择了较为优秀的封建统治集团,如用李渊家族取代了残暴的杨广统治集团,使封建社会出现了少有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本文是58硕博毕业论文网栏目下的历史论文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总之,我认为,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的角度看,单纯的农民起义本身并不具备反封建性,民主革命时期,农民之所以能在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还在于无产阶级的领导。本文是由58硕博毕业论文网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全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晋绥边区是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山西新军以及其他抗日部队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在敌后建立的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它位于山西省西部和绥远省 (现属内蒙古自治区) 中东部, 西临黄河, 与陕甘宁边区隔河相望, 是阻敌西进的屏障, 是保卫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前卫阵地;东与晋冀鲁豫边区、晋察冀边区相接;南达晋南...[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蒋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蒋介石当时无可替代的地位, 是在他实施的一系列内外政策中奠定的。虽然政策制定的初衷与实施效果存在差距, 但是, 1936年的以来各方面的发展迹象让人民重新燃起了希望。 (一) 军事称雄 1928年东北易帜,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1936年9月两广平定后, 更是无人再有问鼎中原的能力。此外, 蒋加紧备军、整顿军务, 加强国防。其中包括实行征兵制度...[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国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西安事变得以顺利解决, 不仅与蒋介石拥有抗日之心有密切关联, 客观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蒋介石在当时的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巧踞军政大权, 使得中国无他, 便很难凝聚在一个旗帜下。这种无人能替的影响力, 是他获释的必然, 也是西安事变能够和解的重要原因。这一核心地位亦可以从事变发生后的各派反应得到印证。 国民党虽...[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从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6年, 杨虎城与张学良为逼迫蒋介石一致对外、共同抗日而发起西安事变。这一事变成为从兄弟操戈到共同御辱的转折点, 在我国抗日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影响。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亦从未停止, 研究角度较为多样, 成果颇丰。学者何扬鸣论述了国际舆论对西安事变发展的影响;左双文分析了西安事变后以戴季陶、何应钦为中心的南京讨伐派状况;[2]占善...[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南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7年12月, 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并制造出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现如今, 80多年过去了, 国外民众关于该历史事件的记忆已经出现断层。对此, 自2017年9月起, 笔者一方面委托朋友在外国向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另一方面亲自走访南京、北京、广州等地区向来中国旅行、工作、学习或定居的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希冀能够粗浅地窥探当前国外民众对南京大屠...[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域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多数国外民众尚不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在487位调研对象当中, 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的仅有282人, 占比57.91%;而不知晓该事件的人数竟高达205人, 占比42.0 9%。可见, 较之亚美尼亚大屠杀和犹太人屠杀事件, 南京大屠杀事件在全球的知晓度并不高, 数据反映有将近一半的国外民众完全不知晓该事件。此外, 在当前由互联网构建成的地球村里, 身为网络原住民的...[全文]
关闭窗口 论文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