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众轩期刊论文网!     

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主页 > 历史论文 > 中国通史 > 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中国视觉文明通史——解读《

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中国视觉文明通史——解读《

作者2019-03-25 10:45未知
近三四十年,人们愈来愈多地关注起了图像这一媒介,并开始对其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行讨论与研究,这些研究的范围包括了图像的概念、作用和强大威力等多个方面。南京大学教授韩丛耀主编的通史类巨著——百卷本《中华图像文化史》(中国摄影出版社,2016 年6 月第一期出版40 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多卷本《中国新闻传播技术史》”(14ZDB129))与读者见面。丛书邀集了近百位大陆及台港澳地区在图像学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对自远古以来至1949 年之前的“中华图像”从时段、类型、专题、层次等角度进行深入地剖析与总结,深刻阐释了不同类型图像的本体意义,具有融科学性与创新性为一体的学术特色与价值。
  该书的开创性意义,首先在于对图像阐释方法及其框架构建上的突破。此前,有很多中西方学者一直试图对图像意义的分析及其阐释理论进行尝试性研究,但并未能提出一套真正行之有效的理论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韩丛耀认为,在对图像意义进行阐释的时候,务必要从图像的三种形态与三个场域着手研究,即“技术性形态、构成性形态和社会性形态”与“图像制作的场域、图像自身的场域和图像传播的场域”。在这套理论体系中,图像的三种形态是图像文化研究的基础,即要关注生产图像技术,要了解图像创造者们的自身背景、工作状态、建构图像的手段等相关因素,要对图像生产的社会形态予以充分关照。只有对这三种形态给予充分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图像意义因何来自于图像的三个场域。而这三个场域又是与三种形态相辅相成,围绕这三种形态和场域所设置的系列相关问题则是支撑我们能够充分研究并阐释图像意义的合理且科学的途径。在这样一种方法框架下,作为图像阐释者的研究者们在很大程度上会避免对图像意义进行过度阐释。其次,在于对中华图像文化的系统研究与精准把握。该书提出,中华图像的形态表现为中华文化范畴的发展和演变。每一时期图像都会有其起主导作用的范畴,并围绕它而展开着一个文化体系。“中华图像文化”是一个不断运动、演化着的生命过程,只有通过动态的“史”的研究,才能真正把握“中华图像文化”的真谛。而图像文化史研究的任务实则是从众多的范畴中找出一个支配文化体系的主导范畴,并找出支配整个时代全部图像文化意涵的基本问题及其独特表现。因此,全书从断代和类型两方面,以历史的逻辑统一文化发展规律为张本,循着中华图像文化行进的轨迹展开研究。从中华图像文化的发萌期“先人岩画”开始,直至近代文化的冲撞期图像及其生产的“蜕变与新生”终止,始终体现出中华图像文化不断运动、演化的生命过程。
  当然,作为一部具有一定超前探索意识的学术研究丛书,《中华图像文化史》也并非完美无缺,还存有些许值得商榷的问题。但点灰终难掩其华彩,整套丛书内容丰富多彩、研究新颖深入,颇有马克斯•韦伯所言“理想型”之风。丛书断代研究匠心独运,新意迭出,议论风发,启人心智;专题研究风姿摇曳、气象开阔,确确实实是一部具有极高品位、开阔视野的文化史研究著作。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中国通史]清末留学欧美运动的缘起
在清末以留学日本为主的大潮中,不可忽视的还有留学欧美的活动。自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首批公派留美幼童和随后的福建船政学堂派学生留欧之后,到清末新政之前,没有派遣较大规模的学生留学欧美。随着清末新政时期鼓励留学政策的颁布,留学欧美也再度兴起,成为清末留学大潮的一部分,而欧美留学生则成为晚清中国留学大潮中文化学术水平非常优秀的群体。 一、早期留...[全文]
[中国通史]浅议中国通史革命发生的
观 中国通史 以来,革命在中国,好长时间以来,都是一个时髦的话题。少年来,革命在中国都是一个泛化的概念,陈胜吴广式的农民造反,似乎也是革命。而且一说革命,就是底层造反,起义,战争,混乱,然后颠覆统治者。这样泛化意义上的革命,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在中国,所有人似乎都有答案。这个答案是经济学意义上的老百姓活不下去的时候,革命就来了。 但是,在...[全文]
[中国通史]史底层关怀的几点领悟毕
随着时代变迁,人类对历史的记载与传承经历了由结绳记事的物传到话语表达的言传,再到文字发明后文传的过程;步入现代社会,录音笔和摄像机的出现,使得对历史的记录又增加了音传和像传。但就记录面而言,自阶级社会以来,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被记录的历史大都是统治阶层、社会精英和政治方面的活动,对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则较少关注,有之也多为枯燥的统计数据,缺...[全文]
[中国通史]“三女戏”的思想文化根
一、三女戏的生物学根源 在远古漫长的生产生活中,人类有感于被杀动物血流不止,血尽而亡,于是联想到血与生命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关联,血不仅可以赋予生命,同时血液中还寄存着生物体中难以捉摸的一种灵魂{论文就找博学论文原创论文网},灵魂的散失就意味着躯体即生命力的丧失。著名宗教学家爱德华.泰勒先生认为:最初的灵魂观念的出现就是人类从自身的生理心...[全文]
[中国通史]近代湘西历史研究不足之
关于近代湘西历史诸方面研究情况的介绍可以见到近代湘西历史研究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些专门问题研究得到了不断深入,但是同时也应当注意到上述研究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现在 中国通史毕业论文 作者就来给大家讲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研究范围比较狭窄.近代湘西的历史范围无论从历史延续性还是从地理关联性上看都不是指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行政区...[全文]
[中国通史]近代政治史军事研究湘西
史学理论毕业论文方面关于近代湘西的研究,有很多,现在 中国通史毕业论文 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其中的一个方面: 近代政治史、军事史研究比较集中,湘西抗战研究成为重点.代表性的成果如辛亥时期湘西史研究,主要有印盛威的《湘西护国战争浅探》(湖南社会科学,1991年第6期);向国双的《论湘西护国之役的天时地利论文范文》(怀化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 王继年的《论护...[全文]
关闭窗口 论文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