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韩非子政治思想探究
作者2019-08-30 14:43未知
摘 要:中国古代哲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韩非子和商鞅是法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政治思想不仅为维护古代的封建君主专制提供了巨大地支撑,而且更为当今时代的政治建设提供了借鉴作用,该篇历史论文针对韩非子和商鞅的思想,进行具体分析。
关 键 词 :商鞅 韩非子 政治思想
商鞅和韩非子是法家著名的代表任务,他们的政治思想奠定了法家思想的基础.商鞅,又叫公孙鞅,战国时期卫国人,所以又叫做卫鞅.韩非子和李斯同学,但其政治思想比李斯更加突出,主要有《说难》、《孤愤》等篇章.韩非子和商鞅的政治思想主要集中表现为“法”、“术”、“势”农战政策四个方面。
一、 尊君重势——势
在《人主》中有:万乘之君,所以治天下而征诸侯,所以以其威势也.威势者,人主之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主拥有无限的权力,人民只有服从的义务.认为君主最主要的是要有威势,这是君主的筋骨所在.韩非子曾经说到:人主虽不孝,臣不敢侵.这句话更加充分的说明势对于国君的重要性,君主虽然有过错,但是因为他是国君,所以大臣不敢去批评指责君主.李斯曾经也说过:独制天下而无所制.韩非子说: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是天下之常也.相比于儒家的双向对等关系,韩非子把他们的关系对等化,所以,我认为中国的三纲五常的行为是法家的扭曲而不是孔孟.法家主张防民之口,反对臣民议论君主,国君对臣民没有任何责任.人民也不能用道德的标准来批评国君的,划国君于道德之外.而法家更主张反对孝子,认为这样会削弱国君的权利。
二、 统治民众的工具——法
法家认为,法师很有必要的.法指的是法令制度,是国君用来惩恶禁奸,规范人们行为的工具和手段.法家主张明法布令,轻罪重罚,刑无等级.主张要制定相关法律,这些法律要让人民知道,商鞅说要明白易知.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知法阶段.在第二个阶段就是执法阶段,要坚持严刑酷法,反对罪责刑相当,认为法制的目的是让人民畏惧法律。该篇历史论文认为这样社会上人们就敢犯罪,社会就会和谐.做到:官吏不敢非法愚弄民众,人们不敢犯法以干官.在法的第三个方面,法家主张刑无等级.商鞅曾说: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犯国禁,乱上治者,罪死不赦.这里,韩非子和商鞅都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这里的人人平等不是包括所有的人,而是有范围的,它不包括君主和太子.太子犯法惩罚太子的老师教导不好,而君主则凌驾于法律之上.这种法只会最终沦为君主维护其君主统治的工具,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败.君主专制的最终后果就是腐败和落后,这也是为什么清王朝在近代没落的原因.所以,法家的法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而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的工具而已。
三、 驾驭官僚的工具——术
术是统治者独有的秘密武器,是君主用来驾驭百官的工具.韩非子认为聪明的君主治吏部治民.认为管理直接参与人民的管理,而统治者只需要管理好管理就可以治理好人民.所以,法家认为君主和官吏之间是一种利益计算关系,一种关于权力的战争.主张阴谋术,君主应该采用阴谋术来驾驭百官.在国君对待大臣中提出八奸,七术,即国君对付君主的七种诈术.提出国君对付大臣的十种错误的方法.法家的这种思想把君臣关系概括为一场关于利益的斗争,对于加强君主专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 丛林法则——农战之策
这是法家提出的国君富国强兵的手段.商鞅和韩非子都认为国家实力很重要,主张要增强国家实力.认为一个国家之所以受到其他国家的尊重主要的原因是国家的实力.提出: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故明君务力.主张耕战的政策,全民皆兵,把全体人民认为三军,青年男子为上军,青年妇女为中军,老人和孩子为下军.为了增加国家的综合国力,法家主张要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加强国家的实力.在这一点上,法家认为要攘外必先安内,主张增加自身实力才能够抵制外敌入侵.在这一点上法家提出农战的政策是有其积极性,但是它的慕斯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君主的统治,加强君主专制,维护阶级统治,在这一点上,它具有无法避免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法家的几种策略是法家思想植根于封建统治的基础,因为统治者要推行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就必须是能够加强其统治的.思想家一方面要通过迎合统治者才能推行自己的学术思想,另一方面,统治者的长久统治需要有一种思想为自己的统治提供基础.该篇史学理论毕业论文称在封建社会,法家思想正是把封建君主专制提到了至高的地位.法律成为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术成为君主驾驭群臣的工具,势成为国君加强其威慑力的工具,而丛林法则的农战之策成为加强君主统治的基础.正是由于其这一系列维护君主的政策迎合和时代和阶级的需要,所以在封建社会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一道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 编 [M],上海古籍出版社
[2] 《中国古代哲学上 》方立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历史的
- 本片 历史毕业论文 就历史的辉格解释与科学史论文这一主题开展。就科学编史学来说,其中有若干问题是最为重要的、核心的、本质的,对于任何科学史的研究(乃至于阅读)都是无法回避的,当然,对之有关的争论也是持久的。在本章,我们就将讨论这些问题当中的一个,即对历史的辉格解释的问题。 在当代西方的科学史文献中,象历史的辉格解释(the whig interpretation of hi...[全文]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对历史
- 历史毕业论文 范文:历史主义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则为学界所认同,它在历史主义史学方法论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历史主义发展内涵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历史主义是我们追寻历史本真的一把钥匙。对于历史主义概念的界定至今国内外史学界还未达成一致观点,但历史主义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则为学界所认同,它在...[全文]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新民主
- 历史毕业论文 范文: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并由此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是20世纪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最重大变革之一。之所以发生这种变化,除了社会主义理论局限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对赶超型工业化战略的选择,这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强烈愿望的表现,而新民主主义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体制和公私兼顾政策所形成的均衡发展机制,似乎不能保证这...[全文]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中国传
- 历史毕业论文 范文:全球化已经是一个逃不掉躲不开的趋势了,全世界讨论的,已经不再是全球化的可能性和为什么的问题,全球化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办已经逼迫我们去面对,面对新的世界,同时面对我们自己,到底处在这个所谓地球村中的我们,有个什么样的昨天。 李慎之先生生前一篇文章里分析得很透彻,全球化,实质就是美国化。在我看来,美国化,不是西化,西方文明...[全文]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酒泉地
- 历史毕业论文 范文:酒泉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多次被我国作为重要的地点进行科学利用。其位置处于河西走廊西端,所辖地区有余塔县、玉门市、肃州区、敦煌市等。大家对酒泉的了解大多是通过它与丝绸之路的关系而得知。其实,酒泉的史前文明历史悠久,非常值得关注。众所周知,尼罗河的定期泛滥造就了埃及文明。同理,由于祁连山具有季节性冰雪融水的特点,酒泉地区...[全文]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德化窑
- 历史毕业论文 :陶瓷是火与土的艺术。德化作为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资料显示,其制瓷业源始于新石器时代,唐宋时期逐渐兴起,明清时期发展至顶峰阶段。特别是明中后期以来,随着窑炉技术的提高和胎釉配方的改良,德化窑陶瓷获得中国白美誉,是中国白瓷的代表,其中尤以观音瓷雕塑像发展最为突出。 1 观音形象的中国化演变历程简述 作为智慧与慈悲象征的观...[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