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众轩期刊论文网!     

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主页 > 历史论文 > 史学理论 > 评《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问题》的现实价值

评《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问题》的现实价值

作者2019-08-30 14:53未知
  [摘 要]《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一书的作者张庆海,在以人为本的史观基础上,强调史学的人文性,反对史学科学化,提出史学理论在中学教学的应用方法,以及直面中学历史教学中突出的问题.作者的这些观点引起学术界和广大教师的极大关注,对史学研究和历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关 键 词]历史教学;中学史学;史学理论;现实价值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一书是张庆海所著,由长春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本书强调人是历史的主体,围绕这一主体详细地论述了中学历史教学中必须直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的史学研究和历史教育有一定的借鉴。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的基本内容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是黄牧航主编的十本一套的“历史教育硕士丛书”中的一本,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中学历史教学理论的著作.该书共215页,分为七章,各章节分别论述了历史事物的评价问题、历史学是什么、史学危机、史学理论在中学的应用方法、常用的史学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及中学历史教学主要模块内容分析。
  
  作者针对我国历史教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分别在各章节中详细阐述自己的史学理论观点和方法,其中着重论述以下观点:
  
  (一)强调史学的人文性
  
  作者认为历史的主体是人,人的生存权应是人类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和核心.人的生存权重于发展权,生存权是天赋人权,任何人获得生存的权利毋庸置疑.他明确指出:“人类的一切行动、一切思想都必须将人类的任何一个群体、一个国家、一个种族的所有人的生存权放到首位,必须珍视每个人的生存权,这是考验一个文明是否具有人文性的基础条件.”[1]充分强调并且无条件地尊重人类的生存权是一切历史评价的前提,是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性评价的基础。历史评价中体现出的价值性和客观性不能偏废。
  
  (二)反对史学科学化
  
  历史具有逝去性,人记载历史存在主观性,史学永远揭示不了事物的全部真相,不具科学实证的特征.以此为依据,作者明确界定史学是关于人的学科,而不是关于物或思想的学科,并坚决反对史学科学化。该篇史学理论毕业论文还进一步指出把史学作为科学学科,将进化论引入史学领域的危害――导致史学陷入危机.当前史学面临的真正危机是其功能的淡化.史学的核心功能是人文性,史学放弃了人文,就等于史学放弃了自身的功能。
  
  (三)提出史学理论在中学的应用观点
  
  作者结合中学历史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史学理论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作者认为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核心都不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历史学体系,不赞同在历史教学中提倡这些史观.同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史学理论,不宜过于追求理论的丰富性,尤其是要避免呈现过多相互矛盾的观念,以免引起学生思维的混乱.比较法是历史教学与历史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这一方法.历史内容具有整体性特征,在教学中不应该将历史课程切割成单个专题,而是应该从整体上宏观把握。马克思主义史学是近代科学史学中唯一将科学性与人文性系统而完整地综合在一起的史学流派,中学历史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史学为中心史观。
  
  (四)直面中学历史教学中突出的问题
  
  作者通过深入分析中学历史教材中的主要教学模块,指出要在教学中正确应用史学理论,避免偏颇和片面的观点.例如针对革命和改革模块的教学,作者提出改革与革命都是历史的常态的观点,认为不论改革和革命的程度如何,只要符合国家的具体情况就是好的.此外,他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用其他史学观念和理论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例如用现代化史观分析经济现代化、现代政治、西方文化、国际关系等相关问题,对照历史与现实问题。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主要理论观点的现实价值
  
  该书的内容紧扣历史教育教学的学术性、实践性、代表性和前沿性四个方面,书中所提出的主要理论观点,对史学理论研究、历史教育教学和当前的课程改革,都有具现实性的发表指导意义。
  
  人文性史观的现实价值
  
  人文性史观帮助我们认识历史重大问题和发表指导理解当前以人为本的政策导向.我国是被半殖民化和发生过多次重大农民起义的国家,由于国内外一些学者反复宣扬西方殖民侵略具有传播文明的“进步性”,片面指出历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极大地破坏生产力,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致使人们对这些历史问题认识混乱.作者根据人文性史观,提出生存权重于发展权,强调评判历史要将价值观摆在核心位置,对任何历史事物的判断和评价,都要首先考虑该事物是否造 的生命权的丧失,如果的确造成了人的生命权丧失,无论该事物对生产的发展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都必须予以否定。这些观点对发表指导我们正确认识殖民侵略和农民起义起到重要的作用.此外,人文性史观,对帮助我们理解当前国家以人为本的相关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开始将工作的重心由发展生产力逐步转向以人为本,加快出台一系列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和制度,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强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二)反对史学科学化,反对史学中引入进化论的现实价值
  
  中国古代的史学主张“文史不分家”.正是如此,才有《左传》《史记》这样不朽的历史巨著问世.而我国当今的史学,由于受到外来学派的影响,很多流派将史学定性为一种科学,一味强调史学的“科学性”“实证性”,追求历史绝对客观和绝对真实,改变了历史学近似真实与逻辑真实的本来面目,将历史学推向“客观如实”的误区,使史学的叙事枯燥僵硬,与社会大众产生严重的疏远排斥,以致史学逐步受到冷落和边缘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此外,还有学者将原本是反映自然规律的进化论推衍到史学领域中来,认为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与自然生命一样,必须经历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线性发展历程,西方国家目前处于发展的最高阶段,其他落后于西方世界的各国以后将会也只能是走西方式道路,甚至将西方的观念、制度模式等作为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是否“先进”的标准.这样,不但将研究人的历史学异化成了研究物的历史学,还使崇洋媚外思潮蔓延,导致国民对文明的认识混乱。
  
  该篇史学理论毕业论文在论述中,坚决反对史学科学化,认为史学不仅不是科学,甚至连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都不是;同时,明确指出进化论在史学领域的应用有着致命的缺陷和弊病.这些史观,对引导我国史学研究和教学走出“误区”,以及消除人们的混乱认识和化解当前的史学危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现代价值
  
  该篇历史论文针对中学历史教学的特点和当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这对促进历史教学水平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史学理论应用研究不足,中学历史课标和教科书的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给历史教学带来不少困惑,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作者在书中用了较大篇幅叙述史学理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根据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实际,提出了相关史学理论在中学教学中应用的观点.例如,在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方面,针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方法非常丰富和艰深,以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讲授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原理隐含在具体史实的叙述、评论之中,以利于学生突破在理论理解方面的障碍,反对在中学历史课堂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以及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理论观点程式化。
  
  在教材过程中怎样合理应用史观方面,作者针对现行的中学历史教科书运用多种史观和方法来,使学生在学习历史中出现思维混乱的现状,强调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不能过于追求史观的丰富性,主张以一种最佳史观为主,借用其他史学理论方法来开展历史教学.针对现实中存在“唯洋是取”,过于“西化”所引起的危害,作者认为在教学中不宜使用具有西方中心观、不具备人文主义核心价值地位的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和现代史观。
  
  在维系历史内容整体性教育方面,针对高中历史课程被专题切割成各个联系不紧密的片段,作者提出历史教师要发挥教学的主体作用,注重做好维系历史整体性的教学,教育学生掌握整体分析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整体性的思维习惯,防止在史学研究和教学中以偏概全,削弱历史研究的学术价值。
  
  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应用方面,作者详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基本内涵,认为马克思主义史学是近代科学唯一系统而完整的具有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史学流派,在当代的史学中,任何史学流派的整体史学观念及其史学研究,都难以达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高度,进而明确指出中学历史教学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史学为中心史观,重点应用其思想和方法.与此同时,作者根据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历史辩证法、整体史观等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相关观点.作者提出的以上各方面观点,为中学历史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中学历史教学史学理论的著作,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但该篇史学理论毕业论文在深入的论述中,直面当前史学研究和教学存在的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观点,“一石击起千重浪”,必将牵动史学研究和教育界的神经,引起更多学者和教师对中学历史教育的关注和探索。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历史的
本片 历史毕业论文 就历史的辉格解释与科学史论文这一主题开展。就科学编史学来说,其中有若干问题是最为重要的、核心的、本质的,对于任何科学史的研究(乃至于阅读)都是无法回避的,当然,对之有关的争论也是持久的。在本章,我们就将讨论这些问题当中的一个,即对历史的辉格解释的问题。 在当代西方的科学史文献中,象历史的辉格解释(the whig interpretation of hi...[全文]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对历史
历史毕业论文 范文:历史主义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则为学界所认同,它在历史主义史学方法论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历史主义发展内涵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历史主义是我们追寻历史本真的一把钥匙。对于历史主义概念的界定至今国内外史学界还未达成一致观点,但历史主义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则为学界所认同,它在...[全文]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新民主
历史毕业论文 范文: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并由此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是20世纪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最重大变革之一。之所以发生这种变化,除了社会主义理论局限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对赶超型工业化战略的选择,这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强烈愿望的表现,而新民主主义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体制和公私兼顾政策所形成的均衡发展机制,似乎不能保证这...[全文]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中国传
历史毕业论文 范文:全球化已经是一个逃不掉躲不开的趋势了,全世界讨论的,已经不再是全球化的可能性和为什么的问题,全球化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办已经逼迫我们去面对,面对新的世界,同时面对我们自己,到底处在这个所谓地球村中的我们,有个什么样的昨天。 李慎之先生生前一篇文章里分析得很透彻,全球化,实质就是美国化。在我看来,美国化,不是西化,西方文明...[全文]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酒泉地
历史毕业论文 范文:酒泉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多次被我国作为重要的地点进行科学利用。其位置处于河西走廊西端,所辖地区有余塔县、玉门市、肃州区、敦煌市等。大家对酒泉的了解大多是通过它与丝绸之路的关系而得知。其实,酒泉的史前文明历史悠久,非常值得关注。众所周知,尼罗河的定期泛滥造就了埃及文明。同理,由于祁连山具有季节性冰雪融水的特点,酒泉地区...[全文]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德化窑
历史毕业论文 :陶瓷是火与土的艺术。德化作为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资料显示,其制瓷业源始于新石器时代,唐宋时期逐渐兴起,明清时期发展至顶峰阶段。特别是明中后期以来,随着窑炉技术的提高和胎釉配方的改良,德化窑陶瓷获得中国白美誉,是中国白瓷的代表,其中尤以观音瓷雕塑像发展最为突出。 1 观音形象的中国化演变历程简述 作为智慧与慈悲象征的观...[全文]
关闭窗口 论文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