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宪政危机的三个阶段分析
作者2019-03-29 10:42未知
摘要:2011年2月11日到2014年, 三年间埃及经历了最为复杂的宪政危机。回顾埃及宪政危机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1年1月25日至2012年6月。这期间政权由SCAF掌管, 颁布了宪法声明、举行了宪法修正案公投、议会选举以及总统选举。第二阶段为2012年6月24日至2013年7月3日。这期间以穆尔西为领导的穆兄会, 颁布了新的宪法声明扩大总统的权力, 并进行新宪法草案公投。第三阶段为2013年7月3日至2014年6月8日SCAF再次掌握政权, 罢黜了穆尔西, 重新进行总统选举之后军方首领塞西上台, 并修正2012年的宪法, 2014年宪法是否会走向民主还有待商榷。
关键词:埃及; 宪政危机; 演变;
1、SCAF宪法导致宪政危机
穆巴拉克政权被推翻后不久, SCAF通过解散议会和中止1971年宪法的方式接管了埃及。宣布尽快通过先宪法, 进行议会和总统选举将政权交给民众。
几天后, 它任命宪法委员会来宪法中一些旧的条款。委员会提出的修正案阐明了有关总统候选人的各项规定。还涉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司法监督如何进行、总统在确定的时间内任命副总统以及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的条件。即将成立百人委员会来起草宪法, 该宪法将接受全民公投。该宪法案主要是1971年的宪法第75、76、77、88、93、139、148、179、189条, 最突出的是第77条的, 把总统任期从6年减少为4年, 规定总统只能连任一届, 这样埃及总统任职最长不超过8年。这个十分重要, 因为在中东地区大多数总统的任期都长达20到30年。其次, 对第88条的, 制订了司法监督选举全过程的内容。尽管多数人反对该修正案, 由于穆兄会和SCAF的支持, 公投结果是77%的赞成票。随后SCAF宣布将举行议会选举。
新修正案没有改变旧宪法的第二项, 即伊斯兰法是立法的来源。修正案通过后, SCAF颁布了一些法律。例如, 第73/1956号法律规定了议会选举候选人的程序。议会选举制度进行了调整, 以便更好地代表少数群体和妇女。还降低了选举的法定年龄。其实在SCAF接管政权后, 军方和穆兄会就建立了联盟。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何新修正案高票通过。反过来, 穆兄会不仅接受了军方提出的过渡路线, 还动员其成员投票支持SCAF的宪法修正案。起初, 联盟似乎对双方都有好处。军方能够在穆兄会的支持下, 让自己在变革中处于主导地位, 而穆兄会将能够在即将到来的选举中利用其组织力量。但是, 为了凸显军方地位, 宪法宣言第56条规定了最高军事委员会在立法、预算、颁布和废除法律等方面的大权。这表明军方不仅在过渡期大权在握, 新总统上任后, 仍掌握着国家大政权。这种非宪法框架的权力转移, 为后来埃及总统与军方的权力之争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然而, 2011-12年的议会选举后, 穆兄会与军队间的关系变得复杂。穆兄会意识到, 尽管他们在选举中取得了胜利, 但他们将无法影响改革进程, 他们的权力将受到严重限制。SCAF不仅在宪法进程中分配了事实上的否决权, 而且还积极地试图预先决定其结果。最令人不快的是副总理阿里·艾尔-塞米, 公布的所谓“塞尔米原则”赋予了军队比前一部宪法更大的自治权。这项倡议不仅遭到穆兄会的强烈反对, 也遭到其他政治力量的强烈反对。最后, 这些原则被撤回, 但军事领导人通过这份文件强调其完全独立于政治领导人, 这也预示着军方和穆兄会冲突不断。
2、穆尔西颁布宪法激化宪政危机
无论如何穆尔西赢得了2012年总统选举, 因为SCAF的宪法赋予自身最终决策权。所以穆尔西上台的第一件事宣布SCAF的宪法声明无效, 进行新宪法草案公投, 目的是扩大总统权力。
上台后, 穆兄会在政治上越来越强硬。穆尔西在解散议会缺席的情况下宣誓就职。随后, 穆尔西颁布了几项总统法令, 旨在促进稳定, 防止非民选机构越权。尽管总统的行动存在争议, 但其目的绝不是破坏民主过渡。8月8日, 激进分子在西奈半岛杀了16名士兵。在四天之后的第二次行动中, 总统宣布SCAF的宪法声明无效, 并对军队领导层进行了的改组。拉法安全事件引发了总统和军方之间的激烈分歧, 军方领导人呼吁在西奈半岛实施紧急状态, 穆尔西认为这一举措有些过分。在双方紧张关系加剧之际, 穆尔西抓住机会削弱军方, 巩固其总统权威。这些事态发展表明, 穆兄会利用了公众对军方领导层的愤怒发动了一场“政变”, 以增加自己的力量。
8月12日, 他宣布了许多高级军事官员的退休, 包括国防部长坦塔维, 由塞西接替。穆尔西还收回了SCAF在6月解散选举产生的议会时为自己所用的行政权。尽管最终不足以对抗有弹性的SCAF, 但穆尔西试图让军方服从文官统治的努力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相反, 穆尔西政府正越来越多地卷入与前总统不同部分的权力斗争之中。这些斗争在宪法进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因此, 穆尔西对军事人员的重组与其说是单方面强加总统意愿, 不如说是协调一致的领导权重新分配。
冲突在11月22日穆尔西的法令中达到高潮, 穆尔西将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 并试图使宪法起草过程免受司法干预。各界指责总统的绝对权威, 严重破坏了民主进程。在反对派不断升级的背景下, 穆尔西担心最高法院会再次解散立宪会议。因此, 采取了先发制人的行动, 以确保及时发表宪法。12月的第三周进行了宪法的全民公投, 尽管投票率很低, 新宪法还是得到了批准和实施。反穆尔西的抗议者挤满了解放广场, 高呼“独裁者穆尔西”、“总统暴政”.由于民众的反应, 该法令不久后就被取消。
在这种背景下, 埃及本已脆弱的局势进一步恶化。2013年2月, 塞得港爆发骚乱, 导致近80人死亡。塞西警告说, 持续的公共混乱可能会破坏国家的稳定, 这一警告被一些人解读为军方正在策划一场针对伊斯兰政府的政变。此外, 反对派建立了包括“救国阵线”和“塔玛罗德”在内的跨党派团体。于总统就职周年纪念日走上街头, 要求他下台。军方给穆尔西下了最后通牒, 但穆尔西拒绝辞职。反对派之所以能成功推翻总统,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目标与军方高层的利益相吻合。SCAF关心的是保持其地位, 不受文官统治的影响。
3、塞西宪法是否走向民主之路?
2013年7月3日, SCAF再次掌权。穆尔西职位被夺, 穆兄会的主要成员也被拘留入狱。宪法被暂停, SCAF任命最高法院院长曼苏尔为临时总统, 他将留任至下一任总统当选。次日成立过渡政府和修宪委员会, 对2012年宪法的。显然, 这是军方再次通过自我赋权的方式, 重新取得了对制宪权的控制。新宪法草案于2013年12月1日由“宪法复议委员会”修订完, 在2014年1月15和16日两天的公投中, 以98.1%的支持率顺利通过。
军方的干预是恢复独裁的前奏。随后, 安全部队地镇压了每一个反抗的迹象, 尤其是穆兄会的成员。数万人因政治原因被监禁, 削弱了穆兄会的组织结构, 并威胁到伊斯兰和非伊斯兰抗议者。最终以2013年8月大规模非法杀害和平抗议者事件暂时结束, 政变支持者将SCAF的接管视为人民意愿的实现。根据这种说法, 针对穆尔西的抗议活动, 军方被迫做出反应。然而, 通过军事政变驱逐民选政府不仅被认为是“人民意志”的合法实施, 而且断言军方的干预是对示威活动合理的回应。在新的宪法进程中, 军方为了努力确保其机构自治。由曼苏尔领导委员会起草新宪法在2014年1月公投中通过, 两周后, 军方批准塞西为总统候选人。2014年宪法赋予军方关于在“国家安全”的问题, 预算问题和军事司法问题上更果断的宪法权力。
纵观埃及宪政危机:军方发布宪法宣言和修正条款, 致力于把持制宪权, 遂引发宪法危机;而穆尔西的盲目修宪扩权志在谋求教派利益, 稳固统治根基, 加剧了宪法危机;在军方庇护下的曼苏尔过渡政府的修宪旨在保障军方与世俗派的统治地位, 但危机的根源犹存。埃及的宪法危机同时也说明, 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 以及不同国家权力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都可能对现有宪制体制构成重大威胁, 从而演化成严重危机。
参考文献
[1] 俊杰。埃及一二五革命探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 夏新华, 丁峰。政治转型时期埃及的宪法危机及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 (3) :82.
[3] Fadel, M.What killed Egyptian democracy?[J].Boston Review, 2014, 39 (1) :14.
[4]Frisch, H.The Egyptian army and Egypt's “spring”[J].The 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 2013, 36 (2) :195.
[5]Housden, O.Egypt:Coups‘étator are volution protected?[J]Rusi Journal, 2013, 158 (5) :76.
[6]夏新华, 丁峰。政治转型时期埃及的宪法危机及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 (3) :83.
关键词:埃及; 宪政危机; 演变;
1、SCAF宪法导致宪政危机
穆巴拉克政权被推翻后不久, SCAF通过解散议会和中止1971年宪法的方式接管了埃及。宣布尽快通过先宪法, 进行议会和总统选举将政权交给民众。
几天后, 它任命宪法委员会来宪法中一些旧的条款。委员会提出的修正案阐明了有关总统候选人的各项规定。还涉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司法监督如何进行、总统在确定的时间内任命副总统以及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的条件。即将成立百人委员会来起草宪法, 该宪法将接受全民公投。该宪法案主要是1971年的宪法第75、76、77、88、93、139、148、179、189条, 最突出的是第77条的, 把总统任期从6年减少为4年, 规定总统只能连任一届, 这样埃及总统任职最长不超过8年。这个十分重要, 因为在中东地区大多数总统的任期都长达20到30年。其次, 对第88条的, 制订了司法监督选举全过程的内容。尽管多数人反对该修正案, 由于穆兄会和SCAF的支持, 公投结果是77%的赞成票。随后SCAF宣布将举行议会选举。
新修正案没有改变旧宪法的第二项, 即伊斯兰法是立法的来源。修正案通过后, SCAF颁布了一些法律。例如, 第73/1956号法律规定了议会选举候选人的程序。议会选举制度进行了调整, 以便更好地代表少数群体和妇女。还降低了选举的法定年龄。其实在SCAF接管政权后, 军方和穆兄会就建立了联盟。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何新修正案高票通过。反过来, 穆兄会不仅接受了军方提出的过渡路线, 还动员其成员投票支持SCAF的宪法修正案。起初, 联盟似乎对双方都有好处。军方能够在穆兄会的支持下, 让自己在变革中处于主导地位, 而穆兄会将能够在即将到来的选举中利用其组织力量。但是, 为了凸显军方地位, 宪法宣言第56条规定了最高军事委员会在立法、预算、颁布和废除法律等方面的大权。这表明军方不仅在过渡期大权在握, 新总统上任后, 仍掌握着国家大政权。这种非宪法框架的权力转移, 为后来埃及总统与军方的权力之争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然而, 2011-12年的议会选举后, 穆兄会与军队间的关系变得复杂。穆兄会意识到, 尽管他们在选举中取得了胜利, 但他们将无法影响改革进程, 他们的权力将受到严重限制。SCAF不仅在宪法进程中分配了事实上的否决权, 而且还积极地试图预先决定其结果。最令人不快的是副总理阿里·艾尔-塞米, 公布的所谓“塞尔米原则”赋予了军队比前一部宪法更大的自治权。这项倡议不仅遭到穆兄会的强烈反对, 也遭到其他政治力量的强烈反对。最后, 这些原则被撤回, 但军事领导人通过这份文件强调其完全独立于政治领导人, 这也预示着军方和穆兄会冲突不断。

2、穆尔西颁布宪法激化宪政危机
无论如何穆尔西赢得了2012年总统选举, 因为SCAF的宪法赋予自身最终决策权。所以穆尔西上台的第一件事宣布SCAF的宪法声明无效, 进行新宪法草案公投, 目的是扩大总统权力。
上台后, 穆兄会在政治上越来越强硬。穆尔西在解散议会缺席的情况下宣誓就职。随后, 穆尔西颁布了几项总统法令, 旨在促进稳定, 防止非民选机构越权。尽管总统的行动存在争议, 但其目的绝不是破坏民主过渡。8月8日, 激进分子在西奈半岛杀了16名士兵。在四天之后的第二次行动中, 总统宣布SCAF的宪法声明无效, 并对军队领导层进行了的改组。拉法安全事件引发了总统和军方之间的激烈分歧, 军方领导人呼吁在西奈半岛实施紧急状态, 穆尔西认为这一举措有些过分。在双方紧张关系加剧之际, 穆尔西抓住机会削弱军方, 巩固其总统权威。这些事态发展表明, 穆兄会利用了公众对军方领导层的愤怒发动了一场“政变”, 以增加自己的力量。
8月12日, 他宣布了许多高级军事官员的退休, 包括国防部长坦塔维, 由塞西接替。穆尔西还收回了SCAF在6月解散选举产生的议会时为自己所用的行政权。尽管最终不足以对抗有弹性的SCAF, 但穆尔西试图让军方服从文官统治的努力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相反, 穆尔西政府正越来越多地卷入与前总统不同部分的权力斗争之中。这些斗争在宪法进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因此, 穆尔西对军事人员的重组与其说是单方面强加总统意愿, 不如说是协调一致的领导权重新分配。
冲突在11月22日穆尔西的法令中达到高潮, 穆尔西将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 并试图使宪法起草过程免受司法干预。各界指责总统的绝对权威, 严重破坏了民主进程。在反对派不断升级的背景下, 穆尔西担心最高法院会再次解散立宪会议。因此, 采取了先发制人的行动, 以确保及时发表宪法。12月的第三周进行了宪法的全民公投, 尽管投票率很低, 新宪法还是得到了批准和实施。反穆尔西的抗议者挤满了解放广场, 高呼“独裁者穆尔西”、“总统暴政”.由于民众的反应, 该法令不久后就被取消。
在这种背景下, 埃及本已脆弱的局势进一步恶化。2013年2月, 塞得港爆发骚乱, 导致近80人死亡。塞西警告说, 持续的公共混乱可能会破坏国家的稳定, 这一警告被一些人解读为军方正在策划一场针对伊斯兰政府的政变。此外, 反对派建立了包括“救国阵线”和“塔玛罗德”在内的跨党派团体。于总统就职周年纪念日走上街头, 要求他下台。军方给穆尔西下了最后通牒, 但穆尔西拒绝辞职。反对派之所以能成功推翻总统,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目标与军方高层的利益相吻合。SCAF关心的是保持其地位, 不受文官统治的影响。
3、塞西宪法是否走向民主之路?
2013年7月3日, SCAF再次掌权。穆尔西职位被夺, 穆兄会的主要成员也被拘留入狱。宪法被暂停, SCAF任命最高法院院长曼苏尔为临时总统, 他将留任至下一任总统当选。次日成立过渡政府和修宪委员会, 对2012年宪法的。显然, 这是军方再次通过自我赋权的方式, 重新取得了对制宪权的控制。新宪法草案于2013年12月1日由“宪法复议委员会”修订完, 在2014年1月15和16日两天的公投中, 以98.1%的支持率顺利通过。
军方的干预是恢复独裁的前奏。随后, 安全部队地镇压了每一个反抗的迹象, 尤其是穆兄会的成员。数万人因政治原因被监禁, 削弱了穆兄会的组织结构, 并威胁到伊斯兰和非伊斯兰抗议者。最终以2013年8月大规模非法杀害和平抗议者事件暂时结束, 政变支持者将SCAF的接管视为人民意愿的实现。根据这种说法, 针对穆尔西的抗议活动, 军方被迫做出反应。然而, 通过军事政变驱逐民选政府不仅被认为是“人民意志”的合法实施, 而且断言军方的干预是对示威活动合理的回应。在新的宪法进程中, 军方为了努力确保其机构自治。由曼苏尔领导委员会起草新宪法在2014年1月公投中通过, 两周后, 军方批准塞西为总统候选人。2014年宪法赋予军方关于在“国家安全”的问题, 预算问题和军事司法问题上更果断的宪法权力。
纵观埃及宪政危机:军方发布宪法宣言和修正条款, 致力于把持制宪权, 遂引发宪法危机;而穆尔西的盲目修宪扩权志在谋求教派利益, 稳固统治根基, 加剧了宪法危机;在军方庇护下的曼苏尔过渡政府的修宪旨在保障军方与世俗派的统治地位, 但危机的根源犹存。埃及的宪法危机同时也说明, 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 以及不同国家权力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都可能对现有宪制体制构成重大威胁, 从而演化成严重危机。
参考文献
[1] 俊杰。埃及一二五革命探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 夏新华, 丁峰。政治转型时期埃及的宪法危机及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 (3) :82.
[3] Fadel, M.What killed Egyptian democracy?[J].Boston Review, 2014, 39 (1) :14.
[4]Frisch, H.The Egyptian army and Egypt's “spring”[J].The 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 2013, 36 (2) :195.
[5]Housden, O.Egypt:Coups‘étator are volution protected?[J]Rusi Journal, 2013, 158 (5) :76.
[6]夏新华, 丁峰。政治转型时期埃及的宪法危机及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 (3) :83.
- 上一篇:法律层面探讨区块链应用的风险
- 下一篇:网络传播的作品能否构成“出版”论述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民商法]银行金融卡被盗刷的法律
- 摘 要: 本文针对银行金融卡被盗刷的犯罪现象, 探析了伪卡交易这一犯罪行为的法律认定、密码泄露过错的举证责任、民刑交叉审理、民事诉讼主体等问题, 并基于商业服务的视域就预防银行金融卡被盗刷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银行金融卡; 盗刷问题; 法律建议; 一、银行金融卡被盗刷的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案例分析。蔡先生是秀屿区一家银行的储户, 2017年12月9日, 他突然收...[全文]
- [民商法]无人驾驶汽车事故风险与
- 摘 要: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 无人驾驶汽车区分为弱人工智能阶段无人驾驶汽车和强人工智能阶段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相较于传统汽车具有诸多的优越性, 却也对社会公共安全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带来了刑事风险, 诸如对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的适用形成挑战。但是, 刑法规制无人驾驶汽车也应保持必要限度。因此, 宜构建与无人驾驶汽车特殊性相适应的预防和惩治体系。...[全文]
- [民商法]我国法官惩戒事由的结构
- 摘 要: 法官惩戒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 这可以说是各个法治国家法官惩戒制度的共同目的。但各国基于自身的法治传统、司法观念、司法体制等差异在惩戒事由的选择上各具特色, 从而形成法官惩戒事由划分标准的两种模式, 即行为-结果模式与法内-法外模式。我国基于自身的司法条件, 应当在法官惩戒事由的认定标准上从法内-法外模式转向行为-结...[全文]
- [民商法]我国青少年社区矫正文献
- 摘 要: 介绍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在社区矫正中的教育矫正概述, 从社区矫正和青少年的界定入手, 对教育矫正做了概述, 梳理了青少年的教育矫正的内容方式以及实践状况, 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 青少年社区矫正; 教育矫正; 研究综述; 青少年犯罪预防和教育矫正是新时代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 也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 教育矫正在纠正青少年犯罪, 避免...[全文]
- [民商法]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内容与
- 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内容, 其次介绍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特点, 最后阐述了目前我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现状并对未来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司法鉴定; 环境损害; 现状; 污染;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是在诉讼过程中, 鉴定人运用专业的知识, 通过各种技术手段, 包括:监测、检测、勘查和综合分析等, 对于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诉讼进行鉴别...[全文]
- [民商法]恢复原状请求权的本质与
- 摘 要: 恢复原状请求权强调表面上的技术性恢复。大陆法系国家民法中的恢复原状是将非常态下的法律关系恢复到当事人之间初始法律关系状态, 恢复原状请求权不仅运用于财产领域, 也可以运用于精神损害领域。恢复原状请求权是民事责任体系中的重要救济措施, 但我国对其性质存在争议。恢复原状请求权为债权请求权更符合恢复原状本质特征, 为切实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 我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