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逻辑学角度看学生展开分论点常犯错误
一篇好的议论文,有一个好的中心论点固然重要,学会分解中心论点出恰当的分论点也同样重要。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 4)讲到了横向、纵向展开分论点两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展开分论点的犯了较多的错误,这些错误多和逻辑学有关系。下面一一举例分析。
一、分论点扣不住题目或中心论点中关键词的本质属性
错误示例 1 以《简单》为题,学生出的分论点:
①简单是一种追求。
②简单是一种精彩。
③简单是一种快乐。
这三个分论点看似较好,实则与题目“简单”没有必然联系,因为它们都没有抓住“简单”的本质属性。“简单”是指结构单纯,容易理解、使用或处理,或指经历、能力等平凡, 以上三个分论点都没有抓住简单的基本含义,甚至在别的题目上也可以用,比如把题目换成“简单”的反义词“复杂”或近义词“单纯”都可以用,这说明分论点可能跑题了。
正确示例 1 以《简单》为题,学生出的分论点:
①简单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朴实无华,没有太多的装点、粉饰。
②简单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单纯无邪,没有太多的私心杂念。
③简单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明白容易,没有太多的隐晦曲折。
这三个分论点都抓住了“简单”的多个本质属性,肯定了简单是美丽的,从而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简单之所以美丽的原因。
学生扣不住论题或中心论点本质属性的问题症结在于不能正确审题,不能准确把握题目或中心论点中关键概念的内涵,而无限扩大了概念的外延。
二、分论点不是并列平行或逐层深入的关系,而是出现了意思上的重复或概念上的交叉
错误示例 2 以《妥协》为题,学生出的分论点:
①理性的妥协为我们带来胜利。
②理性的妥协为我们带来成功。
③理性的妥协为我们带来荣誉。
三个分论点中,“胜利”“成功”“荣誉”在概念上有重复或交叉,三个分论点的意思也有重复,可以合并成一个。
正确示例 2 以《妥协》为题,学生出的分论点:
①妥协能让我们在困难面前调整方向,做好准备。
②妥协能让我们在障碍面前绕过障碍,曲折前进。
③妥协能让我们在矛盾面前回避矛盾,融洽关系。
这三个分论点预想了在遇到困难、障碍、矛盾三种情况下妥协的好处,这三种情况是并列平行的,没有意思上的重复或概念上的交叉,所以论述的角度全面合理。
分论点出现意思上的重复或概念上的交叉问题,症结在于不能辨明概念间的全同、包含、交叉、矛盾、反对等关系。在分解中心论点时,分论点中的概念如果出现了全同、包含关系就会出现意思上的重复,如错误示例中的“成功”和“胜利”;如果出现了概念间的交叉就会使分论点之间逻辑关系不严密,如错误示例中的“成功”与“荣誉”并不是按照同一个标准来划分出来的概念,犯了概念交叉的错误。
三、分论点不是一个命题,而是一个词或短语,不能作出判断
错误示例 3 以《幸福》为题,学生出的分论点:
①幸福的来源。
②幸福的感受。
③幸福的好处。严格来说,这不是三个分论点,而只是标出了的大致范围。三个分论点都没有对幸福作出判断,没有说出作者对幸福的认知或理解,它们不是一个完整的命题,所以这三个短语根本就不是论点。
正确示例 3 以《幸福》为题,学生出的分论点:
①生活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对幸福的感受。
②幸福不仅是要感受得到,更是一种真诚的付出。
③幸福不仅是真诚的付出,更是付出后收获快乐。
这三个分论点都对幸福作了判断,并且逐层递进,
纵向展开,从感受幸福到真诚付出,再到付出后收获快乐,层层深入,揭示了幸福的三个不同层次。学生出的分论点是一个词语或短语,从表面上看是没有思考完整,实际上学生不懂得分论点就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分论点从句子角度看最好是一个判断句;从逻辑学的角度上看就是一个命题, “命题就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
四、分论点摆放的顺序不合逻辑,特别是纵向展开时理不清分论点之间的递进关系,导致次序颠倒
错误示例 4 以《欢乐与痛苦》为题,学生出分
论点:
①苦就是乐,乐就是苦。
②苦中作乐,乐时思苦。
③看轻欢乐,看淡痛苦。
这三个分论点阐述了作者对欢乐和痛苦的理解,观点是可取的,但是没弄清三层意思之间的递进关系。分论点③是最低层次,只是孤立地阐述了对待欢乐和痛苦的不同态度;分论点②是较高层次,阐述了痛苦时怎样转变成欢乐、欢乐时不要忘记了痛苦;分论点①是最高层次,阐述了痛苦和欢乐的辩证关系,苦就是乐,乐就是苦,只有到了最高境界才能有这样的认知。这样看来三个分论点要调整顺序。
正确示例 4 以《欢乐与痛苦》为题,学生出分论点:
①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明白人生就是有欢乐和痛苦组成。
②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看轻欢乐,看淡痛苦。
③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苦中作乐,乐时思苦。
④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明白苦就是乐,乐就是苦。
分论点顺序摆放不合理的症结在于学生不懂得分论点之间有一个内在的逻辑顺序,这个顺序应该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总而言之,学生分论点时常犯的和逻辑有关的错误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1. 把握不住概念的本质属性;2. 辨不清概念之间的关系;3. 不懂分论点就是一个命题;4. 理不顺分论点之间的次序。要解决这四个问题,教师在进行议论文思维训练之前就必须教给学生必要的逻辑学知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 4)在单元《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和《学习纵向展开议论》之后了《逻辑和语文学习》一文,教师要明白教材者的良苦用心,在议论文思维训练前一定要给学生讲讲这篇文章中的逻辑学知识,这样做对学生纠正分论点的错误是大有裨益的。
具体到发表指导学生议论文训练时,教师要加强审题练习,要让学生认真辨析论点中关键词的基本含义,做到对关键概念的理解不偏不倚,从而准确把握关键概念的内涵,既不扩大也不缩小范围;在学生出分论点后,教师要发表指导学生学会,不是一个判断的分论点要改成一个判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想想各个分论点是依照什么顺序摆放的,谁先谁后;如果分论点有意思上的重复或交叉,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舍弃或合并。只有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加严谨,学生出的分论点才会更加合乎逻辑。只有好分论点,才能为整篇议论文搭好框架。
- 上一篇:浅析翻转课堂优化逻辑学课堂教学
- 下一篇:浅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的统一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逻辑学]论工具神化为目的西方主
- 从古希腊起就高度推崇理性,逐步使其成为西方文化的精神支柱之一,而在进入理性化即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后,更是在全球范围内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深入反思会发现,这种理性精神潜藏着将工具性价值神化为目的性价值的内在悖论,结果在理论和实践中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扭曲和误导。文章试图通过厘清理性概念的核心语义,分析某些西方哲学大师的相关见解,指出西方哲...[全文]
- [逻辑学]批判性思维测试研究
- 不断提倡批判性思维应该是 20 世纪教育的首要目标 ( 如约翰 杜威 (John Dewey)1910 年的著作《我们如何思考》、 1961 年教育政策委员会的《美国教育的核心目标》 ) ,但人们所做的实际工作并不多。好在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批判性思维教学受到了广泛重视 相应地,曾经一度被忽视的批判性思维测试也得到些许关注。笔者认为,目前关于批判性思维测试的研究虽有亮点,但由于...[全文]
- [逻辑学]浅析理性的悖论: 工具神化
- 西方主流哲学从古希腊起就高度推崇 理性 ,逐步使其成为西方文化的精神支柱之一,而在进入 理性化即现代化 的历史阶段后,更是在全球范围内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深入反思会发现,这种 理性 精神潜藏着将 工具性价值 神化为 目的性价值 的内在悖论,结果在理论和实践中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扭曲和误导。文章试图通过厘清 理性 概念的核心语义,分析某些西方哲学大师的...[全文]
- [逻辑学]浅谈逻辑学通识课教学改
-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思维方法和论证的科学,逻辑学通识课是指适用于所有专业能使受教育者得到逻辑思维训练的课程,有别于逻辑学专业课。开设逻辑学通识课的意义非常重要,若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对逻辑学通识课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 一、逻辑学通识课教学改革的目标 简言之,逻辑学通识课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全面改革教学诸要素,培养创新型人才。...[全文]
- [逻辑学]浅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 列宁给马克思主义者遗留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辩证法、逻辑学和认识论的统一。列宁打算一部关于辩证逻辑的著作,并为此做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准备。《哲学笔记》就是最显著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遗憾的是,列宁还没有发表这一宏伟的目标就与世长辞了。每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都有责任为之实现这个遗愿。辩证法、逻辑学和认识论的统一思想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及...[全文]
- [逻辑学]浅析从逻辑学角度看学生
- 一篇好的议论文,有一个好的中心论点固然重要,学会分解中心论点出恰当的分论点也同样重要。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 必修 4) 讲到了横向、纵向展开分论点两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展开分论点的犯了较多的错误,这些错误多和逻辑学有关系。下面一一举例分析。 一、分论点扣不住题目或中心论点中关键词的本质属性 错误示例 1 以《简单》为题,学生出的分论点: ① 简单...[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