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翻转课堂优化逻辑学课堂教学
一、引言
现代社会科技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进步,高速的科技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脚步,适应这种形势的翻转课堂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由最初在国外创始、流行、发展并走向成熟,如今也开始在国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彰显了教育信息化在国家层面的受重视程度,为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应用创造了条件,伴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日益显著,愈来愈多的教师都在努力把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本文重点对翻转课堂如何在高校逻辑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进行了探析。
二、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又称反转课堂(InvertedClassroom)或颠倒课堂,简称FCM,是指任课教师根据讲授课程的内容,整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部分新知识点,创建相关教学视频,提前把教学视频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课下自己利用时间学习视频中的新课程内容,以此发表知识的传递。接受了新知识的学生可以自己先通过相关视频进行测试,找出自己吸收内化不好的地方,然后带着问题到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进而对知识进行彻底内化,发表学习过程。
三、高校逻辑学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契合点
1.高校逻辑学教学的困境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高校学生的人才素质培养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高校逻辑学教师一直努力致力于逻辑学的教学改革,期望能提高逻辑学的课堂教学效果,但结果却不太乐观,逻辑学在教学方面仍是困难重重。
在课程设置方面,逻辑学的地位在高等教育中不够重视,表现在好多高校,逻辑学已经淡出了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即使部分高校仍保留逻辑学的课程设置,也是有的由原来的必修课变为选修课,有的教学学课时被不断压缩、减少;在学生方面,学生的逻辑学基础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上大学之前没有接触过逻辑学,甚至不知道逻辑学是什么。有基础的学生也反映,逻辑学比较抽象,单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听老师讲,接受起来很吃力,课下自己又不知道怎么学,所以,逻辑学的教学效果一直不好。
据统计,在开设逻辑学的高校中,逻辑学的不及格率一直是比较高的。而另一方面,社会对逻辑学知识的需求却没有减少,创新能力和综合推理能力在人的能力考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以公务员考试为代表的各种社会考试中,一直比较重视逻辑能力的考查,逻辑知识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样就出现了尴尬的局面,逻辑学教学地位的下降和社会对逻辑能力考查的比例不断增大,形成鲜明的对比,迫使高校逻辑学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要进行改革,有所突破。为解决我国高校逻辑学教学中的困境问题,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可以在逻辑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课前环节
翻转课堂课前环节主要是围绕教学视频展开的。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学生观看教学视频,以及学生利用教学视频进行自我检测等一系列活动,都在课前阶段发表。关于教学视频的制作,上文我们提到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则变为发表指导者和推动者。发表指导者和推动者要想发挥发表指导和推动作用,首要任务是教学视频的制作。教学视频的制作目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教师不自己亲自去制作,而是直接把网络上优秀的教学视频网址发给学生。另一种是教师自己录制相关教学视频。两种方法没有绝对的好和坏,各有利弊。前一种方式比较方便,可以直接利用网络上已有的现成的优秀开放教学资源;不足之处是由于我们的教学平台和条件不同,已有的资源不一定和我们具体的课程设置相符合。第二种方式的缺点是,自己录制视频相对比较麻烦;优点是这种方式更能从学生和课程设置的具体实际出发。自己录制教学视频这种方式还需要注意的是若干个教学目标的发表,教学目标的发表必须立足于教学大纲的总目标,总目标还要分解成若干个单元目标,单元目标的发表手段是设定具体的任务,最后根据具体的任务去录制相应的教学视频。
2.课中环节
逻辑学是一种工具性质的学科。之所以说它具有工具性,是因为通常情况下它不会直接给你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会给你提供获得答案的方法和手段。目前高校逻辑学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运用逻辑知识的能力,重点是运用,逻辑学翻转课堂模式如何突出学生的运用知识能力?课中环节的设计理念应是突出逻辑学的工具性,工具性是动力、目的和核心,要突出逻辑学的应用价值。在设计逻辑学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设计成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发表来发表知识的内化。具体环节可总结为:任务设定环节—任务发表环节—任务汇报环节。任务设定环节:这个环节主要由老师发表,老师先设定具体的任务,具体任务的设定应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任务发表环节:翻转课堂的目的是利用课堂时间发表知识的成功内化,所以情境、交流以及协作等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因素都应被充分地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的是在任务发表环节,任务不同,组织课堂的方式也不同。如果预设的任务小、容易,可以由学生单个人来发表,如果任务大、难,则应以小组的形式来发表较好。小组可以由老师事先分好,也可以课堂上随机组合,但小组的人数有要求,一般来说不能突破5人。另外,如果任务可分解,还可以再细化为各个子任务,小组成员每人或几人研究一个子任务,发表后再汇合在一起,这种方法类似于“拼图”,注重的是突出合作的效应;如果任务不宜划分,则可由小组每个成员独自发表,遇到问题后再与其他成员交流或协作讨论。任务汇报环节:发表任务后,学生需要呈现任务结果。任务结果的呈现能体现出学生吸收内化新知识的程度,结果呈现的好,说明课前阶段学习的效果比较好,课上交流讨论进展的也比较顺利,这样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能够体现逻辑学的工具性价值。
3.课后环节
经历了课前热身预习,课上交流讨论之后,学生对相关逻辑学新知识的内容已经基本掌握,但学习环节还没有结束,课后学生还要多加练习,不断巩固,总结反思,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这样才能真正学会知识。
五、案例分析
这里我们通过逻辑学中的一个新知识内容来演示一下具体应用翻转课堂的流程。在概念间的关系一节,课前先录制教学视频,录制的教学视频中涵盖了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的定义、特征以及各自相对应的欧拉图的具体画法。讲授具体关系后还设定了一道思考题用来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成果。思考题如下:画出下列概念间关系的欧拉图。(1)鲁迅—《故乡》的作者;(2)学生—大学生;(3)民法—法律;(4)男—女;(5)老年人—青年人。课中环节:老师先设计了一个任务:“自行车是机动车,摩托车是非机动车,马路上还有其他车子,车子中有的是两只轮子的车子,有的不是两只轮子的车子”。该任务中涉及到了7个概念,分别是A.自行车,B.非机动车,C.摩托车,D.机动车,E.马路,F.车子,G.两只轮子的车子,任务要求学生用欧拉图表示出这7个概念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学生最后要发表一组图形,在这组图中能体现出7个概念彼此之间的关系。接到任务后,学生开始着手发表任务,由于A和B,C和D,D与F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学生可以独立发表,自己画图即可;E与F,B与G,D与G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老师可以先给学生分组,5人一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发表,发表之后再把前面的关系合在一起,呈现最终结果。如果学生呈现的结果如图2所示,说明任务汇报环节圆满发表。课后环节:欧拉图的画法是逻辑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知识点,这方面的练习题很多,学生课后要多加练习,把容易出现错误的关系总结出来记在笔记上,用来巩固复习。
六、结语
综上所述,逻辑学翻转课堂模式有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优化师生关系、促进教育公平、内化逻辑知识等优点,可以突破传统逻辑学课堂教学的困境,对提高逻辑学课堂教学效果很有帮助。因此,我国高校逻辑学课堂教学有必要应用翻转课堂模式。
- 上一篇:思考中国近代逻辑学教育的几个问题
- 下一篇:浅析从逻辑学角度看学生展开分论点常犯错误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逻辑学]论工具神化为目的西方主
- 从古希腊起就高度推崇理性,逐步使其成为西方文化的精神支柱之一,而在进入理性化即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后,更是在全球范围内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深入反思会发现,这种理性精神潜藏着将工具性价值神化为目的性价值的内在悖论,结果在理论和实践中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扭曲和误导。文章试图通过厘清理性概念的核心语义,分析某些西方哲学大师的相关见解,指出西方哲...[全文]
- [逻辑学]批判性思维测试研究
- 不断提倡批判性思维应该是 20 世纪教育的首要目标 ( 如约翰 杜威 (John Dewey)1910 年的著作《我们如何思考》、 1961 年教育政策委员会的《美国教育的核心目标》 ) ,但人们所做的实际工作并不多。好在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批判性思维教学受到了广泛重视 相应地,曾经一度被忽视的批判性思维测试也得到些许关注。笔者认为,目前关于批判性思维测试的研究虽有亮点,但由于...[全文]
- [逻辑学]浅析理性的悖论: 工具神化
- 西方主流哲学从古希腊起就高度推崇 理性 ,逐步使其成为西方文化的精神支柱之一,而在进入 理性化即现代化 的历史阶段后,更是在全球范围内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深入反思会发现,这种 理性 精神潜藏着将 工具性价值 神化为 目的性价值 的内在悖论,结果在理论和实践中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扭曲和误导。文章试图通过厘清 理性 概念的核心语义,分析某些西方哲学大师的...[全文]
- [逻辑学]浅谈逻辑学通识课教学改
-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思维方法和论证的科学,逻辑学通识课是指适用于所有专业能使受教育者得到逻辑思维训练的课程,有别于逻辑学专业课。开设逻辑学通识课的意义非常重要,若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对逻辑学通识课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 一、逻辑学通识课教学改革的目标 简言之,逻辑学通识课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全面改革教学诸要素,培养创新型人才。...[全文]
- [逻辑学]浅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 列宁给马克思主义者遗留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辩证法、逻辑学和认识论的统一。列宁打算一部关于辩证逻辑的著作,并为此做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准备。《哲学笔记》就是最显著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遗憾的是,列宁还没有发表这一宏伟的目标就与世长辞了。每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都有责任为之实现这个遗愿。辩证法、逻辑学和认识论的统一思想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及...[全文]
- [逻辑学]浅析从逻辑学角度看学生
- 一篇好的议论文,有一个好的中心论点固然重要,学会分解中心论点出恰当的分论点也同样重要。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 必修 4) 讲到了横向、纵向展开分论点两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展开分论点的犯了较多的错误,这些错误多和逻辑学有关系。下面一一举例分析。 一、分论点扣不住题目或中心论点中关键词的本质属性 错误示例 1 以《简单》为题,学生出的分论点: ① 简单...[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