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众轩期刊论文网!     

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主页 > 历史论文 > 近现代史 > 浅谈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浅谈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作者2019-08-23 16:52未知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它发生在甲午战争失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它兴起之初轰轰烈烈,但却如昙花一现般迅速失败。然而,这次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的失败却不是偶然的,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封建思想的禁锢、反动势力的异常强大以及资产阶级上层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表指导等等都注定了戊戌变法难逃失败的命运。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58硕博毕业论文网提醒历史学科教师在历史类职称晋升论文时,可以结合现代实际情况分析,这样可以起到历史的借鉴作用,以下是戊戌变法论文,供您参考借鉴。
 
1、戊戌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
 
甲午海战中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署了耻辱的《马关条约》。而且宣布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德国强行占领胶州湾,国家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许多有崇高理想的人认识到,洋务运动并不能使中国繁荣昌盛,于是他们开始探索新的救国道路。
 
1.1清政府的腐败统治
 
1.1.1繁重的苛捐杂税
 
首先各地都开始加厘加税,其次,中国的海运商人通过关卡时需要缴的税费通常是外国船只的很多倍。这样中国产品运到大陆后的价格往往高于国外的产品,失去了竞争力。另外,清政府也设立了一些限制民营资本投资的壁垒,因为他们非常害怕强大的私人资本。
 
简而言之,清政府为了维持腐败统治,不得不增加财政收入。结果却增加了群众的负担,严重阻碍了中国私人资本的自由发展。
 
1.1.2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首先在铁路方面,铁路对侵略统治尤其重要,帝国主义将尽一切可能赢得中国铁路建设的特权,从而让铁路线成为其附属公司。
 
其次,表现在让日本在中国设厂。日本得到中国城市的贸易港口,任意设立工厂,日本在中国的所有项目均免征各项税款。此后,清政府成为维护帝国主义利益的代言人。
 
1.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外国资本的侵入却加速了这一过程。
 
帝国主义取得特权可以在中国设厂,进一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造成大批手工业者失业,为了生计,他们必须出售他们的劳动力。
 
另一方面,甲午战争失败签订的《马关条约》需要清政府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他们没有足够的财力让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企业继续运行下去,加上当时反对帝国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让一些工厂不得不转为商办、官商合办。
 
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1资产阶级自身的弱点
 
中国资产阶级是由地主阶层和官僚阶级逐渐转变而来的,在半殖民半封建的背景下,中国资产阶级必然与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受封建主义的压迫。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本身没有能力生产机器设备,不得不从外国资产阶级手中购买,这样,资产阶级就不可避免地与帝国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2.2反动势力异常强大
 
当时的慈禧太后是拥有实权的,而且掌握地方政权的也大都是慈禧太后的爪牙,而维新派中的康有为、梁启超以及谭嗣同等等都不是当权者。
 
他们没有军事力量,即使是光绪皇帝也不是真正的掌权者,只是一个傀儡皇帝。因此当他们在发动政变时就非常的被动、难堪又无可无奈何。
 
2.3维新派没有广泛的发动人民群众
 
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然而,维新派却非常害怕人民,他们看不到隐藏在人民群众中的伟大的革命力量。
 
似乎维新派未能提出一个充分动员群众的革命纲领并不是偶然的,最令人遗憾的是,维新派在戊戌政变后仍然没有看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以及拥有自己的军队的的重要性。
 
2.4封建君权思想的束缚
 
内在因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而外在因素则是改变事物发展的条件。资产阶级本身的力量是变法能否成功的内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一致的力量来壮大自己则是变法能否实现的外因。
 
维新派企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发起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运动,而不是依靠自身强大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2.5变法过于急于求成
 
当变法派取得了皇帝信任并开始推行时,他们不应该急于求成,主张”快变与大变“的改革方式,而应该采取突破一点,逐步扩大战果的渐进方式。也就是由于变法战略的失误,光绪帝在103天的时间内,发布了关于选拔人才、农工商业、裁汰官员、废除科举、财政经济、法律制度、文化教育、军事国防等几乎所有方面的上谕二三百条。
 
以上就是今日提供近现代史毕业论文的论文素材,更多的素材请关注本网。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全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晋绥边区是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山西新军以及其他抗日部队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在敌后建立的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它位于山西省西部和绥远省 (现属内蒙古自治区) 中东部, 西临黄河, 与陕甘宁边区隔河相望, 是阻敌西进的屏障, 是保卫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前卫阵地;东与晋冀鲁豫边区、晋察冀边区相接;南达晋南...[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蒋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蒋介石当时无可替代的地位, 是在他实施的一系列内外政策中奠定的。虽然政策制定的初衷与实施效果存在差距, 但是, 1936年的以来各方面的发展迹象让人民重新燃起了希望。 (一) 军事称雄 1928年东北易帜,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1936年9月两广平定后, 更是无人再有问鼎中原的能力。此外, 蒋加紧备军、整顿军务, 加强国防。其中包括实行征兵制度...[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国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西安事变得以顺利解决, 不仅与蒋介石拥有抗日之心有密切关联, 客观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蒋介石在当时的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巧踞军政大权, 使得中国无他, 便很难凝聚在一个旗帜下。这种无人能替的影响力, 是他获释的必然, 也是西安事变能够和解的重要原因。这一核心地位亦可以从事变发生后的各派反应得到印证。 国民党虽...[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从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6年, 杨虎城与张学良为逼迫蒋介石一致对外、共同抗日而发起西安事变。这一事变成为从兄弟操戈到共同御辱的转折点, 在我国抗日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影响。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亦从未停止, 研究角度较为多样, 成果颇丰。学者何扬鸣论述了国际舆论对西安事变发展的影响;左双文分析了西安事变后以戴季陶、何应钦为中心的南京讨伐派状况;[2]占善...[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南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7年12月, 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并制造出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现如今, 80多年过去了, 国外民众关于该历史事件的记忆已经出现断层。对此, 自2017年9月起, 笔者一方面委托朋友在外国向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另一方面亲自走访南京、北京、广州等地区向来中国旅行、工作、学习或定居的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希冀能够粗浅地窥探当前国外民众对南京大屠...[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域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多数国外民众尚不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在487位调研对象当中, 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的仅有282人, 占比57.91%;而不知晓该事件的人数竟高达205人, 占比42.0 9%。可见, 较之亚美尼亚大屠杀和犹太人屠杀事件, 南京大屠杀事件在全球的知晓度并不高, 数据反映有将近一半的国外民众完全不知晓该事件。此外, 在当前由互联网构建成的地球村里, 身为网络原住民的...[全文]
关闭窗口 论文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