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地位分析
作者2019-08-06 16:53未知
在五四运动之前, 中国存在很多先进分子, 他们积极学习西方的技术, 期望让中国能够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但在外交会议上受到挫折, 他们开始探索新的路线。近代历史毕业论文网了解到在五四运动之后, 我国共产党在当时加速建立, 我国革命得到了新的发展。由此可以发现五四运动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五四运动不仅表现为革命的开端, 更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1 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
1.1 五四运动是民族苏醒的标志
自从1840年以来, 我国从闭关锁国开始转变, 一部分国人将希望放在器物上,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想法。但是经过了甲午战争的失败, 中国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失败不仅体现在技不如人, 更是制度和观念的落后。对于失败的反思以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形式爆发出来。五四运动作为反帝反封建的先进运动, 也作为新文化运动, 标志着民族的苏醒, 也标志着中国的全面苏醒。
1.2 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新起点
若将二十世纪当做是中华民族苏醒的世纪, 那么五四运动就可以看做是苏醒的起点, 是现代史的始点。在五四运动之后, 中国才步入了新民主革命阶段, 才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也是新旧革命的转折点[1]。在革命的过程中, 我国经历了多次危机, 但都坚毅的度过了危机, 获得了胜利。在五四运动中, 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推广,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我国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经过了五四运动, 从成立共产党到成立新中国, 再到后来的迅速发展, 这些并不是巧合, 而是存在内在联系的必然结果。58硕博毕业论文网栏目下的历史论文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2 五四运动的历史作用
2.1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在五四运动的前夕, 工人阶级的数量超过了两百万人。在五四运动中, 他们作为独立一支的力量, 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做出了重大贡献。经过了五四运动之后, 马克思主义在国内得到了范围较广的传播。在全国各地积极知识分子都逐渐组建社团, 在一年内创办了四百多种刊物, 专门对马克思思想进行传播。在马克思主义的引导下, 老一辈的革命家也坚定不移的践行了共产主义信仰, 开始了社会主义在国内的伟大革命。对于今天来讲, 我国想要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仍然需要坚定马列主义, 坚持社会主义。我国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 坚持实施文化创新。
2.2 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经历了五四运动之后, 工人阶级凭借独有的坚定和团结, 成为了独立的一支政治力量, 在运动过程中承担着主干力量, 很多先进分子了解到工人阶级的力量, 从而筹建工人阶级的中国政党。自1920年开始, 国内开始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互相结合的推动下, 在1921年共产党也正式诞生了。在五四运动中, 知识分子和工人群体得到了充分的交流, 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了宣扬。在五四运动期间, 很多有着爱国精神的先进分子, 都开始了对社会主义的学习, 在运动开始之前, 典型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有个别几人, 但是在运动之后, 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社会主义, 将社会主义的红旗高高举起[2]。这对于共产党的建立来讲, 无疑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为共产党的成立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 更为共产党输送了一批优秀的干部人才。通过五四运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我国政党的建立逐渐成熟, 本着社会主义理论的共产党也就得以建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我国才能获得今天的成就。本文是58硕博毕业论文网栏目下的历史论文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2.3 开辟了新民主革命新局面
五四运动中, 学生受到了当局打压, 工人阶级开始崛起, 让很多爱国的学生获得了力量的支持, 找到了同盟者, 这对于五四运动的胜利起着关键作用。知识分子也融入到工人群体中, 让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和工人群体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 知识分子更加了解工人的疾苦, 将立足点放在了工人阶级之上。而工人通过运动也丰富了觉悟和思想。在中国的近代史中, 五四运动是首次在学生和工人的领导下兴起的运动, 是一次针对帝国主义和卖国贼的革命, 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得到了胜利。针对其影响和成就, 甚至超出了辛亥革命的影响。经过了五四运动之后, 中国的革命转变为无产阶级进行领导, 开始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也就是说经历了五四运动, 资产阶级的领导全部结束, 无产阶级的领导正式开始, 这也是中华民族开始复兴的起点, 对于我国的近代史, 也打开了新篇章。
3 结论
综上所述, 本文先是分析了五四运动在历史上的地位, 五四运动不仅是民族苏醒的标志, 更是中国历史的新起点。然后分析了五四运动在历史上的作用, 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国内的传播, 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也开辟了新民主革命新局面。五四运动开辟的道路是极为准确的, 我们也需要坚持这条道路, 让前进的方向得到更明确的验证。本文是由58硕博毕业论文网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全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晋绥边区是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山西新军以及其他抗日部队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在敌后建立的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它位于山西省西部和绥远省 (现属内蒙古自治区) 中东部, 西临黄河, 与陕甘宁边区隔河相望, 是阻敌西进的屏障, 是保卫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前卫阵地;东与晋冀鲁豫边区、晋察冀边区相接;南达晋南...[全文]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蒋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蒋介石当时无可替代的地位, 是在他实施的一系列内外政策中奠定的。虽然政策制定的初衷与实施效果存在差距, 但是, 1936年的以来各方面的发展迹象让人民重新燃起了希望。 (一) 军事称雄 1928年东北易帜,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1936年9月两广平定后, 更是无人再有问鼎中原的能力。此外, 蒋加紧备军、整顿军务, 加强国防。其中包括实行征兵制度...[全文]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国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西安事变得以顺利解决, 不仅与蒋介石拥有抗日之心有密切关联, 客观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蒋介石在当时的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巧踞军政大权, 使得中国无他, 便很难凝聚在一个旗帜下。这种无人能替的影响力, 是他获释的必然, 也是西安事变能够和解的重要原因。这一核心地位亦可以从事变发生后的各派反应得到印证。 国民党虽...[全文]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从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6年, 杨虎城与张学良为逼迫蒋介石一致对外、共同抗日而发起西安事变。这一事变成为从兄弟操戈到共同御辱的转折点, 在我国抗日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影响。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亦从未停止, 研究角度较为多样, 成果颇丰。学者何扬鸣论述了国际舆论对西安事变发展的影响;左双文分析了西安事变后以戴季陶、何应钦为中心的南京讨伐派状况;[2]占善...[全文]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南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7年12月, 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并制造出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现如今, 80多年过去了, 国外民众关于该历史事件的记忆已经出现断层。对此, 自2017年9月起, 笔者一方面委托朋友在外国向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另一方面亲自走访南京、北京、广州等地区向来中国旅行、工作、学习或定居的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希冀能够粗浅地窥探当前国外民众对南京大屠...[全文]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域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多数国外民众尚不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在487位调研对象当中, 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的仅有282人, 占比57.91%;而不知晓该事件的人数竟高达205人, 占比42.0 9%。可见, 较之亚美尼亚大屠杀和犹太人屠杀事件, 南京大屠杀事件在全球的知晓度并不高, 数据反映有将近一半的国外民众完全不知晓该事件。此外, 在当前由互联网构建成的地球村里, 身为网络原住民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