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众轩期刊论文网!     

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主页 > 历史论文 > 近现代史 > 叶曙明《山河国运》拜读研究分析中国近代历史

叶曙明《山河国运》拜读研究分析中国近代历史

作者2019-08-02 18:46未知
  本文是一篇近代历史毕业论文。从甲午战败到北洋政府结束,作者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开始叹气,从那之后至1928年北洋政府结束,应是中国历史上最难得的时期,其思想的自由,制度的模仿创造,现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都是中国1860 年走向现代之后最健康的一段时期,仿佛百家争鸣在现代中国的重现.但是,正如一切论文范文体制缺乏效率一样,1895 年之后的维新、新政、宪政,直至共和,确实在效率上无法让人满意,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竟然在关涉自身利益的参战问题上长期争执,久议不决,生生错过了参战的最佳时机,极大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近代史历史毕业论文作者共产主义进入中国和亚洲以后,特别是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实践中的政治运动进入之后,“反赤化运动”在中国在亚洲一度崛起.但是,稍后资本主义世界又不幸发生全球性资本主义危机.社会主义苏联由于实行政府管控的经济制度,历史毕业论文这也是中国急剧“北向”的一个因素.
  
  近代历史毕业论文作者了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固有弊病,科学技术的发展既造福于人类,也是残杀同类的利器.一直引领中国学习西方的梁启超到西方看了一圈,深度怀疑资本主义对中国未来的意义.中国在学习西方六十年之后,又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恰当此时,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苏联向中国抛出橄榄枝,而且苏联新体制在列宁“新经济政策”主导下,确实具有与资本主义不一样的魔力,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活力在新经济体制下获得了充分发展.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糅合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优点,这是当年一度让中国人神往的原因之一.列宁、苏联在1920 年代初期深刻影响了中国政治发展,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并不一定认同苏维埃体制,但对列宁抛给中国的橄榄枝,对列宁构建的政党、政体的纪律、效率印象深刻.
  
  由此篇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反观近代中国在十字路口的选择,应该看到这都是中国人面对现实所作出的最具功利的思考.李泽厚对中国文明有一个“实用理性”的评估.如果用这个观点回望明代中期以来,中国面对西方所作出的每一个重要选择,我们都能感到中国人常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系统讨论近代中国政治选择当然不是这篇短文所能发表的事情,这一点感想只是在拜读了叶曙明先生的新着《山河国运》之后的一点感想,出来以供叶先生及各位同好批评指教.>>>>【历史论文】胡适誉满天下生平经历概述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全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晋绥边区是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山西新军以及其他抗日部队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在敌后建立的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它位于山西省西部和绥远省 (现属内蒙古自治区) 中东部, 西临黄河, 与陕甘宁边区隔河相望, 是阻敌西进的屏障, 是保卫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前卫阵地;东与晋冀鲁豫边区、晋察冀边区相接;南达晋南...[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蒋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蒋介石当时无可替代的地位, 是在他实施的一系列内外政策中奠定的。虽然政策制定的初衷与实施效果存在差距, 但是, 1936年的以来各方面的发展迹象让人民重新燃起了希望。 (一) 军事称雄 1928年东北易帜,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1936年9月两广平定后, 更是无人再有问鼎中原的能力。此外, 蒋加紧备军、整顿军务, 加强国防。其中包括实行征兵制度...[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国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西安事变得以顺利解决, 不仅与蒋介石拥有抗日之心有密切关联, 客观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蒋介石在当时的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巧踞军政大权, 使得中国无他, 便很难凝聚在一个旗帜下。这种无人能替的影响力, 是他获释的必然, 也是西安事变能够和解的重要原因。这一核心地位亦可以从事变发生后的各派反应得到印证。 国民党虽...[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从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6年, 杨虎城与张学良为逼迫蒋介石一致对外、共同抗日而发起西安事变。这一事变成为从兄弟操戈到共同御辱的转折点, 在我国抗日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影响。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亦从未停止, 研究角度较为多样, 成果颇丰。学者何扬鸣论述了国际舆论对西安事变发展的影响;左双文分析了西安事变后以戴季陶、何应钦为中心的南京讨伐派状况;[2]占善...[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南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7年12月, 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并制造出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现如今, 80多年过去了, 国外民众关于该历史事件的记忆已经出现断层。对此, 自2017年9月起, 笔者一方面委托朋友在外国向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另一方面亲自走访南京、北京、广州等地区向来中国旅行、工作、学习或定居的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希冀能够粗浅地窥探当前国外民众对南京大屠...[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域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多数国外民众尚不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在487位调研对象当中, 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的仅有282人, 占比57.91%;而不知晓该事件的人数竟高达205人, 占比42.0 9%。可见, 较之亚美尼亚大屠杀和犹太人屠杀事件, 南京大屠杀事件在全球的知晓度并不高, 数据反映有将近一半的国外民众完全不知晓该事件。此外, 在当前由互联网构建成的地球村里, 身为网络原住民的...[全文]
关闭窗口 论文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