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论文研究通过优化问题设计的方式引导培养
作者2019-07-30 19:39未知
教师设计这一表格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对甘地在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打分的基础上, 客观公正的对甘地的思想理念做出判断和评价, 以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情感收获的目的。由于该表格中设计的相关指标都是以甘地的为人处事、性格特征、思想行为等为依据的。通过不同的方面概括和浓缩了甘地的一生。历史论文作者认为这种全新的教学设计方式, 对于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认知和考量历史人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是以其对历史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为基础的。假如该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那么就应该以肯定为主, 反之则应该以否定为主。
而针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分析其是否符合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意愿。
(2) 历史论文作者认为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随着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多元化历史人物评价方法, 要求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对历史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利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 不仅对学生全面客观看待历史人物以及提供了便利, 同时也为其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 教师在讲授《圣雄甘地》这一章节的内容时,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对甘地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另外, 由于表格中设计了可以添加选项的功能, 所以,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 不仅牢牢的抓住了历史人物的特色, 同时对其发散思维的激发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比如, 很多学生在学习时, 以甘地的饮食习惯为基础, 添加了甘地的健康指数这一指标。还有很多学生则在猜想甘地的心理和体会的基础上, 添加了幸福指数这一指标。想了解更多历史论文可以到58博学论文网查看。
- 上一篇:历史论文研究营造合适的教学情境重要性
- 下一篇:【历史论文】胡适誉满天下生平经历概述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全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晋绥边区是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山西新军以及其他抗日部队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在敌后建立的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它位于山西省西部和绥远省 (现属内蒙古自治区) 中东部, 西临黄河, 与陕甘宁边区隔河相望, 是阻敌西进的屏障, 是保卫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前卫阵地;东与晋冀鲁豫边区、晋察冀边区相接;南达晋南...[全文]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蒋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蒋介石当时无可替代的地位, 是在他实施的一系列内外政策中奠定的。虽然政策制定的初衷与实施效果存在差距, 但是, 1936年的以来各方面的发展迹象让人民重新燃起了希望。 (一) 军事称雄 1928年东北易帜,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1936年9月两广平定后, 更是无人再有问鼎中原的能力。此外, 蒋加紧备军、整顿军务, 加强国防。其中包括实行征兵制度...[全文]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国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西安事变得以顺利解决, 不仅与蒋介石拥有抗日之心有密切关联, 客观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蒋介石在当时的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巧踞军政大权, 使得中国无他, 便很难凝聚在一个旗帜下。这种无人能替的影响力, 是他获释的必然, 也是西安事变能够和解的重要原因。这一核心地位亦可以从事变发生后的各派反应得到印证。 国民党虽...[全文]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从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6年, 杨虎城与张学良为逼迫蒋介石一致对外、共同抗日而发起西安事变。这一事变成为从兄弟操戈到共同御辱的转折点, 在我国抗日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影响。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亦从未停止, 研究角度较为多样, 成果颇丰。学者何扬鸣论述了国际舆论对西安事变发展的影响;左双文分析了西安事变后以戴季陶、何应钦为中心的南京讨伐派状况;[2]占善...[全文]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南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7年12月, 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并制造出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现如今, 80多年过去了, 国外民众关于该历史事件的记忆已经出现断层。对此, 自2017年9月起, 笔者一方面委托朋友在外国向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另一方面亲自走访南京、北京、广州等地区向来中国旅行、工作、学习或定居的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希冀能够粗浅地窥探当前国外民众对南京大屠...[全文]
-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域
-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多数国外民众尚不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在487位调研对象当中, 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的仅有282人, 占比57.91%;而不知晓该事件的人数竟高达205人, 占比42.0 9%。可见, 较之亚美尼亚大屠杀和犹太人屠杀事件, 南京大屠杀事件在全球的知晓度并不高, 数据反映有将近一半的国外民众完全不知晓该事件。此外, 在当前由互联网构建成的地球村里, 身为网络原住民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