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众轩期刊论文网!     

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主页 > 历史论文 > 近现代史 > 武汉饮食文化前人研究借鉴下的再次升华

武汉饮食文化前人研究借鉴下的再次升华

作者2019-07-24 15:43未知
  本文是一篇近代史历史论文,主要是进行武汉饮食文化的研究,通过在二十一世纪伊始许多学者开始将眼光放在区域文化上, 文化学和民族学等学科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在武汉文化的研究虽然不是最早开始的基础下进行研究,但是总体来讲还是有不少学者,由其是湖北武汉当地的学者投入到武汉饮食文化的研究中,为我们提供了相当的资料借鉴。其中主要研究内容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汉味”文化
  
  有人说, “武汉”这个名字, 武昌赋予了其姓, 汉口、江汉赋予了其名, 因为背靠江汉码头, 武汉这一带的文化也常常被称作“汉味”文化。汉味文化不仅仅是指老武汉那些汉味饮食, 还包括了武汉人的性格、生活方式等等。可以说, 汉味文化不光是武汉饮食的体现, 也是作为武汉的文化标志、一个深深地影响着武汉饮食文化的重要因素存在着。
  
  历史论文中提到武汉的汉味文化通常是与码头文化牵扯在一起的, 因为靠着长江, 汉口码头的轮渡运输行业自民国以来就十分发达, 使得码头文化一度在武汉人的性格中打上一个烙印
  
  2.武汉小吃的形成
  
  在提到一种文化时势必离不开对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的探讨,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地理环境不仅决定了食物的原材料, 同时其气候也深深地影响了饮食中的烹饪方式和菜品种类。而地理气候对于“一方人”性格的培养, 又反过来作用在其饮食表现上。>>>>>分析成就武汉四大小吃今日风光的多重因素
  
  3.武汉名小吃
  
  武汉主要的名小吃几乎都集中在了“过早”中, 可谓早餐不重样, 尽管“过”这个字体现出早餐的匆忙, 但在早餐的种类和花样上, 武汉人可是一点都不含糊。光是名气享誉国内各地的就有热干面、豆皮、桂花糊米酒、面窝、蛋酒、米粑等, 更别说还有一些名不见经传但是无比可口的特色小吃。前人在这方面资料搜集做得很全面, 对其产生、做法进行了尽可能详尽的考证, 发现有很多小吃背后甚至还带有一些传说性质的故事, 为武汉小吃文化增添不少趣味色彩。
  
  历史论文作者表示也有不少研究者除了将关注点放在小吃种类上, 还追本溯源, 开始对武汉小吃的烹饪方法进行整理比较, 再将之与整个鄂菜体系中的烹饪方式加以对照, 把武汉小吃文化放在鄂菜文化这个大背景中进行考察, 更加全面、深层次地把握武汉小吃的起源以及文化内涵。
  
  4.武汉小吃的经营、老字号的建设
  
  历史论文作者认为在2006年4月商务部制定出台的《“中华老字号”认定规范》中界定了中华老字号的概念, “中华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历史痕迹、有独特的工艺和经营特色, 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和良好商业信誉的企业名称和产品品牌。老字号原本对于一个地区小吃的推广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在武汉许多老字号不仅仅面临着因缺乏推陈出新导致的自身号召力与影响力不足, 甚至面临着侵权等一系列品牌建设不力的问题, 连自身经营都成困难。所以, 如何加强老字号品牌建设, 发挥其原有的作用也是在这一领域正如火如荼展开讨论的话题。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全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晋绥边区是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山西新军以及其他抗日部队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在敌后建立的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它位于山西省西部和绥远省 (现属内蒙古自治区) 中东部, 西临黄河, 与陕甘宁边区隔河相望, 是阻敌西进的屏障, 是保卫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前卫阵地;东与晋冀鲁豫边区、晋察冀边区相接;南达晋南...[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蒋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蒋介石当时无可替代的地位, 是在他实施的一系列内外政策中奠定的。虽然政策制定的初衷与实施效果存在差距, 但是, 1936年的以来各方面的发展迹象让人民重新燃起了希望。 (一) 军事称雄 1928年东北易帜,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1936年9月两广平定后, 更是无人再有问鼎中原的能力。此外, 蒋加紧备军、整顿军务, 加强国防。其中包括实行征兵制度...[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国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西安事变得以顺利解决, 不仅与蒋介石拥有抗日之心有密切关联, 客观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蒋介石在当时的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巧踞军政大权, 使得中国无他, 便很难凝聚在一个旗帜下。这种无人能替的影响力, 是他获释的必然, 也是西安事变能够和解的重要原因。这一核心地位亦可以从事变发生后的各派反应得到印证。 国民党虽...[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从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6年, 杨虎城与张学良为逼迫蒋介石一致对外、共同抗日而发起西安事变。这一事变成为从兄弟操戈到共同御辱的转折点, 在我国抗日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影响。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亦从未停止, 研究角度较为多样, 成果颇丰。学者何扬鸣论述了国际舆论对西安事变发展的影响;左双文分析了西安事变后以戴季陶、何应钦为中心的南京讨伐派状况;[2]占善...[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南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1937年12月, 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并制造出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现如今, 80多年过去了, 国外民众关于该历史事件的记忆已经出现断层。对此, 自2017年9月起, 笔者一方面委托朋友在外国向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另一方面亲自走访南京、北京、广州等地区向来中国旅行、工作、学习或定居的国外民众发放问卷, 希冀能够粗浅地窥探当前国外民众对南京大屠...[全文]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域
本文是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 ,多数国外民众尚不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在487位调研对象当中, 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的仅有282人, 占比57.91%;而不知晓该事件的人数竟高达205人, 占比42.0 9%。可见, 较之亚美尼亚大屠杀和犹太人屠杀事件, 南京大屠杀事件在全球的知晓度并不高, 数据反映有将近一半的国外民众完全不知晓该事件。此外, 在当前由互联网构建成的地球村里, 身为网络原住民的...[全文]
关闭窗口 论文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