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环境科学专业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内容与形式
一、引言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GIS)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不仅仅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相关专业开设,在许多非地理相关学科也开设了地理信息系统课程,非相关专业的GIS课程往往为选修课程,课时无法保障可以完整讲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各个方面。以吉林大学环境科学系为例,所开设的环境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包括试验学时在内总共为40学时,这就造成了目前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存在的三组矛盾。其一,前置课程缺失造成的测绘学与地理学基础知识缺乏与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基础课程驳杂的矛盾;其二,地理信息系统理论、软件应用与开发三大部分的内容与有限课时之间的矛盾;其三,学生软件应用基本技能缺失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功能强大操作复杂的矛盾。
二、课程内容的探讨
从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内容角度考虑,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应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为基本理论,第三部分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操作,讲授ArcGIS或者MapInfo等软件的相关操作,第四部分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但是如前所述,无法对每个部分完全展开,因此应在课程内容上有所取舍与侧重。结合环境学科特点,作者在课程内容上做了如下调整。
1.突出特点
作为非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针对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结合,向学生介绍地理信息系统解决环境问题的作用,从未来应用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在研究、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明确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兴趣。
2.以应用为核心
作为环境科学专业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而言,学生更关注是如何在研究、工作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因此作为非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开设本课程,应以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软件应用为核心,着重讲述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的相关功能,尤其是对于空间分析、制图、空间统计等与环境学科结合较为紧密的功能。
三、课程形式的探讨
与传统课程以讲授为主不同,应注意课程形式对本课程的影响,不能以PPT或板书讲解单一形式为主,应结合课程内容以PPT讲授、板书与上机实验结合,既有相关概念、理论等需要为学生讲解的内容,也有向学生介绍目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前沿与应用的授课内容,针对环境科学专业特点,将课程讲授形式分为三种,下文分述之。
1.PPT授课——大量信息展示
绪论、地理信息系统与环境问题等课程内容,需要大量的图片、文字信息,向学生讲授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组成、功能、发展历程与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应用,此时采用PPT课件讲授的形式,同时这部分讲解内容较少,基本为向学生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掌握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一些常识,因此采用PPT授课的形式同时也具有更高的效率。
2.上机实验——直观接触地理信息系统
作为非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环境学科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其核心应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因此上机实验是本课程的主要授课形式,在教师讲解示范后,由学生通过亲自上机实验,发表教师布置的任务,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学习,与讲授课程不同,上机实验课更多的是采用了任务驱动型授课方式,通过对任务的分解与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结合,使学生在发表任务的同时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相关功能。
四、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于非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具有应用价值。因此在环境学科本科生教学中开展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工作对加强学生研究、工作技能与推广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学科中的应用有着重要作用。鉴于非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在课时安排、课程设置上的限制,应从课程内容,授课形式上进行改进。基于此,本文从环境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与讲授形式上进行了探讨,并针对该课程与环境学科结合的特点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激发学生学习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兴趣,促进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细节还有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 上一篇:浅析环境科学专业化学热力学章节教学环节
- 下一篇:探讨改进非甲烷总烃测定方法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毕业论文】鲜
- 本文是 环境科学毕业论文 ,鲜切花是指从植物体上剪切下来的花枝、花朵、果枝、叶片及干枯枝条等的总称,我国尤其是云南的鲜切花产业已开始大规模发展,从各主要花卉产区反映的情况看,由于采后技术措施不完善,使花卉,尤其是鲜切花的采后数量损失很大,鲜切花在采收、包装、贮藏、运输、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由于凋谢萎蔫而损失率达40%以上。 鲜切花凋谢萎蔫通常...[全文]
-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国际
- [摘要]高等教育国家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现在环境科学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一个趋势,这个专业会在未来大受欢迎。本 环境科学论文 就以天津大学为例,从海外多层次多维度国际联合培养、国内全英文授课和科研型教学实践,及拓宽学生国际交流平台等方面,对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 国际化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为相关领域国际化培养提供支撑。 [关...[全文]
-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发展中的生态道
- 在我国科学技术影响下,人类生活呈现出显著的变化,随着人口的剧增,人类寿命逐渐延长,基于这种情况下环境问题随之出现,水污染、空气污染、气候异常等现象异常严重。在科学发展中,应对生态问题加以重视,对人类行为进行道德约束。本 环境科学毕业论文 分别从:环境科学兴起的必要性、环境道德是环境科学提出的严肃问题、生态道德教育对策研究,详情如下。 1、...[全文]
- [环境科学]浅析绿色发展根植于文化
- 1962年美国女科学家雷切尔?卡森的著作《寂静的春天》问世,标志着人类开始注意现代化进程中地球与人类安全保护的问题。该书一出即震惊了社会,随即遭到现代工业资本家的围剿。半个世纪之后,人类对环境的认识进入第二阶段,它的标志性著作是美国贾雷德?戴蒙德教授的《毁灭》,经过大量的现实调查和历史考察,得出结论是人类毁坏生态自然的行为,终将导致人类自身的...[全文]
- [环境科学]有关环境工程建设与生态
- 经济在快速进步,这种形势下更多人也意识到环保的必要价值,开始重视环保。环境工程的内涵为:针对环境污染,探析相应的防治手段及技术。这种基础上,致力于防控更广范围的环境污染,消除多层次的污染。然而受到多样的要素影响,环境工程现有的建设状况并不完善,有待长期的改进。建设环境工程的做法应当有利于净化城乡环境,为人们提供洁净且优美的日常生活环境...[全文]
- [环境科学]关于我国环境诉讼适格原
- 环境诉讼是指以维护公共环境利益为唯一出发点和目的的诉讼,这类诉讼没有直接的利害对象,故不能适用传统诉讼理论的利益关联原则来确定其适格原告。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任何理论的合理性和生命力都深深扎根于社会现实之中,现实需要为理论提供价值源泉。本文主要从维护环境公益的现实需要出发,来探讨环境诉讼的适格原告问题。 一、由政府及其环境行政部门提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