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众轩期刊论文网!     

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主页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 > 探究新形势下古代文学教学目的及其实现路径

探究新形势下古代文学教学目的及其实现路径

作者2019-03-25 09:44未知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是由于其具有的重要性,我国对古代文学的教材进行了科学的,对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着重研读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二是培养、提高学生阅读、欣赏、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三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对待祖国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结合当前各高校教学及本人的教学实际,笔者以为,要实现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目的,至少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抓实、抓好教学工作。

  一、讲解应生动形象,避免照本宣科

  当前,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空前多样。课堂教学这种常规式的知识传授方式要想在丰富多彩的知识传播渠道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生动形象上下功夫。例如,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熟练把握,采取演讲或者讲故事的方式授课,以引起广大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沉醉其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主动去掌握教学大纲里所要求掌握的学科知识。而当前在古代文学教学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就是一些教师在授课时没有能够做到生动形象。这些教师常常是照本宣科,没有注意到学生听课反应,结果往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调动起积极性、主动性,只是被动地地接受知识,致使学习的成效不甚理想。对于此方面的问题,一些教师甚至是著名教授也难以避免。这种问题应引起重视,及时予以解决。

  二、根据内容设置情境,注重学生参与互动

  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有许多教学内容是可以设定情境甚至编排成戏剧的。如果教师能够在此方面下功夫,学生就会乐意参与其中,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形成良性循环。例如,教师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文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构思和绘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游子这样一幅令人印象极为深刻的图画。如此,既可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又可提升他们的绘画才能,同时,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与教师交流与互动,实可谓一举多得。又比如在戏剧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角色,可以让学生扮演相关人物,让学生在角色的理解和扮演过程中加深对作品内容和意蕴的感悟,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采取问题解答式教学,促进知识的良好把握

  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再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全面诱导性解答的方式进行阐释说明。通过这样的方式向他们进行知识的讲授,让他们在问题的消解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良好掌握。比如在讲述唐代文学之际,可以通过诱导式提示,让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唐代文学为何会呈现出空前繁荣发展的景象唐诗为何会成为唐代文学的标志性文学成果唐代诗歌主要有哪些流派各个流派具有怎样的特色它们的异同点在哪里唐诗的主体风格是怎样的造成这种主体风格的原因何在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教学,让学生结合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交通、对外交往等情况进行独立解答,力求能够找到尽可能符合客观实际的答案。最后,教师对学生得出的答案进行中肯点评,指出答案的优劣之处,并指引出纠正错误的正确方向。如此,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自己找到解决古代文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通过自我的努力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良好把握和对问题导向思维的良好训练。

  四、通过分组分人讲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大学生的思维相对较为活跃,他们往往不甘于静坐着听老师讲,而乐意自己讲,让同学听。如果让学生自己讲,他们就不得不对自己所要讲述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准备,比如对有关知识进行检索和对相关内容进行丰富等。这样,就可以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胆量、培养他们的教学实战能力,达到巩固知识,以及提高讲授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可谓一举多得。要想通过此种教学方式收到良好成效,教师应当制定良好的分组、分人式教学计划,并将讲述学习任务细化到每位学生身上。同时,教师还必须给予学生较为充足的准备时间,让他们对负责讲述的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不至于在台上忘词、出丑而造成恶性循环,从而影响到整个教学工作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因此,采用此种教学方式,除了必须制定一系列详细计划以外,还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特别是对于一些较为内向的学生,一定要制定出良好的应对措施和心理问题解决办法,要使他们不会因为讲述失败而留下阴影,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未来的教学工作。

  五、适当开展现场教学,让学生在深刻的感悟中掌握知识

  当前,一些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此项工作应当不断强化。比如在讲到律诗的时候,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诗词学会去进行交流学习,通过聆听一些老专家发表的对律诗的理解以及即席创作的诗歌来加深学生对律诗的把握。又如讲到明清小说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文联去学习交流,让当地一些较有名气的作家畅谈他们对小说特点、人物典型的认识,以及他们对明清小说的看法和自身受到的影响等。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大学生聆听这些作家自身对于小说创作的点滴体会。此类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于小说的概念有更深的感悟,还可以让他们对当代小说以及当地文学发展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通过了解古代小说发展史和当代小说发展以及本地文学发展概况,学生可以逐步把握小说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要求以及现实困境等,使他们对小说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以发展其问题导向思维和融合创新思维。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适当组织学生外出进行现场交流学习,可以大大促进各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外出交流学习中,学生往往会主动自觉地设定问题,大胆与校外的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请教有关问题,如此可以使他们获取到更为丰富的知识。

  六、必须充分运用当代教具,让课堂教学更加富有成效

  当前,课堂教学已步入了多媒体时代。但是,我们仍然看到,一些高校的教师依旧坚守着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只是凭着一张嘴、一盒粉笔、一块黑板进行着灌输式的教学。事实证明,在当代社会,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收效甚微的,即便有三寸不烂之舌也是如此,因为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当代大学生已经成为多媒体的嗜好者。如果还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知识讲授,那么必定会受到他们的抵制,即便不被抵制,他们也不会真心实意地听课,即便偶尔聆听,他们也难以长久坚持。因此,在当前新形势下,古代文学的教学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既定的教学目的,就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通过把所要讲述的内容化为一幅幅美好的图景或一首首动听的歌曲,让大学生在一睹和一听之后便难以忘怀。例如,在教学李清照的词作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播放《一剪梅》等词作的MTV,让学生在缠绵悱恻的歌声中感受到李清照词作的风采和独有特色。又如,在讲授岳飞词的时候,除了播放岳飞奋勇杀敌、百战百胜的视频片段外,还可以播放他那首令人热血沸腾的千古名作《满江红》的MTV,让学生在铿锵词句和动人音乐的双重感染下领略岳飞词激昂雄壮、气吞山河的独特风格。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刘禹锡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 迁谪(或谓贬谪)文学究竟始于何时,学界尚无定论(注:或以为源于《周易》、《春秋》,或以为起于《诗经小雅四月》,又或谓当从屈原始,严格意义上的迁谪文学当以后说为是。),但以屈原作为中国文学史上较早的最具代表性的典型迁谪诗人,则是众所公认的。屈原遭谗被逐,而始终抱穷守志,伏节死直,忠君爱国,尽心竭智,为后来的迁谪诗人树立...[全文]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德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范文:德宏傣语《傣汉词典》及其一词二形 根据2010年的人口统计结果,我国共有傣族人口126万,以西双版纳、德宏两地分布最为集中,使用的傣语方言分别为西双版纳傣语和德宏傣语。近二十年来,两大方言的傣汉、汉傣词典陆续出版。西双版纳傣语方面,《傣汉词典》《傣仂汉词典》分别于2002年、2004年出版,《汉傣词典》于2007年出版;德宏傣语方面,《汉傣...[全文]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毕业论文:论《逍
古代文学毕业 论文 范文:庄子关于自由问题比较集中地论述于《逍遥游》一篇。何谓逍遥?魏晋玄学家郭象认为逍遥是: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1]郭象认为庄子的逍遥是指万物虽然形体的大小、觉悟的高低不同,但只要每个个体能够顺其本性、安于本命,便是逍遥。依照郭象的观点来看,万物的存在样式...[全文]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跨媒介传播探究
古代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象征,在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地位时,应尤为重视古代文学的传播。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媒体形式发展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媒体融合已成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为古代文学传播提供了更多途径,打破了媒介之间的界限,有利于其传播范围和影响力的扩大。本 毕业论文 指出...[全文]
[古代文学]忏悔意识在古代文学中的
忏悔意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和发展是十分丰富的,而且无论是在道德标准层面还是在超越层面,它都发挥着很强的推动性作用。因为忏悔意识的历史非常久远,内容也非常丰富,所以忏悔意识也会在不同方面表现出来,我们以两种表现模式具体说明。具体内容见如下 毕业论文 : (一)忏悔意识在道德方面的重要体现 忏悔意识在道德方面表现出来,就说明主体没能达到伦...[全文]
[古代文学]忏悔意识在我国古代文学
忏悔意识在我国文学中是普遍存在的,它常常出现在我国社会历史文化当中,且忏悔的社会群体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他们这种忏悔意识具有促进文学发展的作用。根据笔者对古代文人性格的分析和研究,把他们的忏悔意识一共分为了三种类型:第一种:过度忧国的忏悔意识;第二种:荣辱感的忏悔意识;第三种:性格矛盾的忏悔意识。 拥有这几种性格特征的文人会通过不同...[全文]
关闭窗口 论文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