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众轩期刊论文网!     

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主页 > 历史论文 > 古代史 > 明代急递铺的几个问题毕业论文

明代急递铺的几个问题毕业论文

作者2019-07-26 14:50未知
  古代史毕业论文:作为中国古代邮驿组织之一的急递铺肇始于宋,元朝已普遍推广,至明代则成为与水马驿、递运所并称的邮驿三大机构之一,且居于首位,日夜不停地为国家、、服务,在巩固封建政权中起着巨大作用。急递铺也是中国古代邮驿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其中不甚明晰的问题诸如急递铺的数量、急递铺的递送手段、铺兵的负担与承充期限等问题做了较为充分的研究,毕业论文还订正了过去人们长期认为明代急递铺是马递的误解,而得出了明代急递铺是步递的新结论。并指出急递铺的创立是邮驿发展史上的一个进步,它的广泛设立也有助于商业的贸易,促进沿途经济的交往、文化的融合和风俗的同化。
  
  一
  
  急递铺,为中国古代邮驿组织之一。它肇始于宋,迄元朝普遍推开。
  
  宋代,邮驿组织由兵部驾部直接。“凡奉使之官赴阙,视其职治给马如格。官文书则量其迟速以附步马急递”[①]。邮驿组织的功用与效应,日益为全所关切,分工越细密。一种高速为军事目的服务的快速军邮制——急脚递,就在这时应运而生。这种急脚递,有步递,有马递,有急脚递。急脚递最快,日行四百里。递铺之间相距不一,有10里,有20里。但据说,这种快递只用于战争时期。至北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又有一种金字牌急递铺,如同古代羽檄一般,速度更快,每天可行五百里,专门递转皇帝下达的紧急军务。毕业论文金国章宗泰和元年(1201年),设有都提控急递铺兵[②]。
  
  元代,国家疆域广大,“东渐西被,暨于朔南,凡在属国,皆置邮传,星罗棋布,脉络通通,朝令夕至,声闻毕举”[③]。急递铺的作用极为显着。元世祖时,自燕京至开平府,复自开平府至京兆,每十里或十五里、二十里,则设一铺,于各州县所管民户及漏户内,签起铺兵[④]。至元九年(1272年),有人上疏说:诸路急递铺名,不合人情。急者急速也,国家设官署名字必须吉祥者为美,宜更定之。遂更为“通远铺”[⑤]。于是,后来又称急递铺为“通远铺”。
  
  明太祖立国之初,为发表统一大业,复兴社会经济,在南征北战、发展生产的同时,对于邮驿事业亦看得十分要紧。治水,开山,修路,造桥,备马匹,置车船,一方面承元旧制,一方面有所创新。于洪武元年(1268年)正月二十九日,同时并“置各处水、马站及递运所、急递铺”[⑥]。后来,又分别在两京和各州县设立急递铺总铺。水、马站,洪武九年改为水马驿。水置船,陆用牛、马、车。
  
  急递铺与水马驿、递运所,并称为明代邮驿三大机构,古代史毕业论文日夜不停地为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服务,在巩固封建政权中起着巨大作用。也是中国古代邮驿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可惜,《明实录》、《大明会典》等主要史籍,对于急递铺的情况缺乏完整的记录。有些问题说得比较清楚,有些则不甚明晰。例如:它的数量与递送手段、铺兵的负担与承充期限等,或是根本未予涉及,或多语焉不详。以致后人不能明其全貌,有的甚至造成误解。因此,很有必要加以勾画和研究。本文试就前述几个问题,略叙己见。不妥之处,敬希赐正。
  
  二
  
  急递铺的数量与分布,事关其在明代邮驿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其数量又与铺距不无关系。
  
  有人说:“高皇帝(明太祖)混一区寓,幅员万里而遥,遐迩相联,将命之臣,奉公之役,趾日错于道而不休。自京师设会同馆外,每于边腹郡邑,村镇要会处所,设立水马驿、递运所,司递转运之役,所关军国机务最急”[⑦]。又有人说:“驿递者,国之脉络,不容壅滞者也。故在国初(明初),水马驿栉比蔓绵,恒处于有余”[⑧]。
  
  《明史》卷七二《职官志一·兵部》言:“凡邮传,在京师曰会同馆,在外曰驿,曰递运所,皆以符验关券行之”。
  
  以上都只提到水马驿、递运所。毕业论文万历《大明会典》卷一四五《驿传一·水马驿上》、卷一四六《驿传二·水马驿下》、卷一四七《驿传三·递运所》,分别胪列了分布在全国各府州县水马驿、递运所的名称与数目。水马驿总计1032处,递运所146处。该书卷一四九《驿传五·急递铺》,却只寥寥数语,铺名、铺数,一概全无。《元史》、《永乐大典》编修于明初,二书对元代水马驿的名称与数目,记载甚为详备,唯独对元代急递铺的名目是空白。可见《明实录》与《大明会典》的做法,也是本于“明承元制”[⑨]。
  
  汉制,每30里置一驿。唐与汉同,全国共有水、驿1639处。宋代,对驿站之间的距离做了更新,改为60里置一驿,不如汉、唐那般稠密。而其急递铺的建制,为10里,或25里,设一铺。从里距看,急递铺多于水马驿,应属无疑。
  
  古代史毕业论文元朝建国以前,元世祖忽必烈于中统元年(1260年)下诏:“随处官司,设传递铺驿”,急递铺自是广泛建立。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进一步在元大都“设置总急递铺提领所,降九品铜印,设提领三员”,以加强对急递铺的管理。据《元史·兵志四·站赤》载:元代中书省所辖腹里各路,以及河南与江北等处、陕西、四川、云南诸路、甘肃等9个行中书省,所辖陆站、水站、牛站、狗站、马站、轿站、步站,总计为1401处。元代驿站的里距,史书(包括《永乐大典》在内)没有留下明确的文字。但由宋、明前后二代驿站的里距推测,元代驿站的里距,与宋、明当相去不远。元代急递铺的里距,一般是:“每十里或十五里、二十五里,则设一铺”[⑩],铺兵5人。毕业论文以此观之,元代急递铺的数量,亦将在水马驿之上。
  
  明代驿递之制,基本上沿袭元代。急递铺尤其如是。从铺舍建设、内部经理、公文、包装、交接手续,到急递之法与对铺兵的具体要求等,几如出自同一模式。明代水马驿的里距,“陆站六十里或八十里”;水站一般比陆站长些。
  
  急递铺的铺距。洪武元年正月规定:“急递铺,凡十里设一铺”。实际虽非如此划一,但以10里者居多,则是凿凿有据。
  
  古代史毕业论文例如:北直隶顺天府宛平县万历时,有急递铺12处。其规制、职掌、铺兵额数、铺距、方位、邮递路线为:每铺设铺司(铺长)1名,掌送到官文书籍记件角时日而递发之。铺兵3名,轮次传送,凡46人。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古代史]建国初期党对社会主义建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分别从我国当时的社会、、、和外交等各方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得出许多成功的经验, 毕业论文 这些经验和成果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1956年初,在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发表后,毛泽东认为摆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任务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他和中央领导集体...[全文]
[古代史]论元代杂剧对八股文的影
明清的科举文体八股文与元代的杂剧有着潜在的关系, 毕业论文 具体表现在八股文的创体特征、八股文制定者对杂剧的喜好、两者在代言体与起承转合结构等方面的相似。 探讨戏曲与八股文之间关系是古代研究中的一个崭新的视角。对于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前人学者关注的不是太多,周作人在《论八股文》一文中从角度立论八股,卢前《八股文小史》一书中将八股与戏曲的结...[全文]
[古代史]儒学的人文精神毕业论文
人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中的文以人为本位,人以文为本性或自性, 毕业论文 它通过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和人自身心灵的诸关系合乎中节的协调,以教化天下,并由此而开出礼乐文化、人伦文化、仁爱文化、人神文化、自然文化和生生文化等。 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全文]
[古代史]历史教学的问题设计法毕
俗话说:历史怕年头,地理怕河流从事教学这么多年,始终有个问题困挠着我,那就是历史知识内容多、头绪繁,教师难讲,学生难学,死记硬背抓不住重点。虽说教育改革硕果累累,但仍有穿新鞋走老路之嫌。 毕业论文 教师还是老样子教,学生还是被动的学。这种老办法已越来越不适应教学的要求了,必须寻找1条新路子。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这个困境呢?采取问题设计教学法...[全文]
[古代史]浅析历史材料教学法毕业
古代史毕业论文 教学法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必然选择,这种教法以其独特的作用彰显了其现实的必要性与意义。运用这种教法应精心选择材料、把握好运用材料的时机、遵循一定的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与社会》,强调教学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运用历史概念、知识和方法去了解人生、理解生活、参与社会。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全文]
[古代史]北宋亡国的缘由历史毕业
对于北宋何以亡国,人们素来议论颇多。其中,以当时杨时的亡于王安石变法论, 古代史毕业论文 李邺的金强宋弱北宋必亡论以及鲁迅的唱着老调子亡国论最具代表性。前两种说法固然荒谬,鲁迅的议论也未必确当。本文认为,北宋不是唱着老调子,而是唱着新调子亡国;不是亡于变法,而是亡于胡改乱革;绝非落后挨打,实因极度腐败亡国。 北宋亡国即靖康之变,已是800多年...[全文]
关闭窗口 论文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