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政治文化体现民族性认识的探讨
作者2019-08-30 14:13未知
【摘 要】随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政治文化与民族性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史学理论认为我们所生存的世界是由各民族的人民共同创建的,然而,由于各个民族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所形成的民族政治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异,保留有各自的特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的民族性。
【关 键 词 】政治文化;民族性
我们中华文明已有五千年,而人类的文明更是悠久,世界是由各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并且在各自的生活环境影响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使其具有与其它民族不同的文化特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民族文化.政治文化在全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笔者将在下文中浅谈对政治文化及民族性的认识,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教。
一、简单介绍政治文化民族性
在对文化民族性界定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文化、政治与民族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们在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中创造的成果,包括社会习惯、风土人情等;政治指的是一个团体通过利用共同的特殊权利及一定的原则使社会具有一定的秩序,最终保证社会稳定发展;民族则是人类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某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形成了固定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甚至是共同的语言,进而产生了相互联系的政治文化传统,也就决定了该群体与其它民族不同的在政治文化观念上的特点,最终也就形成了我们所谓的政治文化的民族性.人类文化具有多样性,而文化的民族性是决定这一特点的关键因素,并且已经成为促进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世界上有多少个民族就会相应的存在多少种民族政治文化,这就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景观。
二、解析决定政治文化民族性的诸因素
每个民族、国家都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下一些宝贵文明,形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该篇史学理论毕业论文认为,导致不同民族文化出现的差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生存环境存在差异
一个民族形成的文化是其为了改造自己、适应环境生存下来所形成的精神产物,要想生存下来,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生活资料,而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获取生活资料的基础,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所赋予人类的东西是不同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作用很大,能够决定一个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一个民族的实践和认识,最终导致形成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
(二)民族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存在差异
所谓的经济生产方式指的是组织劳动的方式、劳动的目的及生产关系总和,是由社会性质所决定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毫不夸张的说,每个民族的某段发展时期的特点可以由该民族的经济生产方式及经济形态决定,人类从事的任何生产都不会超过社会许可范围,比如说我国的自然经济亦或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都是那一时期的主要经济生产方式。
(三)文化传统存在差异
该篇历史论文称尽管历史是由人类创造的,但是形成的文化是要有特定条件的,并不能随心所欲。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不是在短时期内一蹴而就的,都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沉淀保留下来的,所谓的传统就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被保存并且延绵不断被后辈继承运行的稳定结构,并且贯穿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之中。
三、 解析政治文化的民族性与民族的政治文化的关系
首先,政治文化的民族性作为民族政治文化的基础,是该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环境、经济特点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不同民族都具有不同的社会心态,民族的政治文化包括人们对政治的认知程度、理想、政治取向等,一般情况下,一个民族的社会政治心态会达成共识,成为一个联结民族的纽带,使民族的成员对该组织有强烈的认同感,最终形成凝聚力;
其次,政治文化的民族性与民族的政治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我们所说的民族文化性指的是各个民族不同于其它民族的文化,而不是纯粹的民族文化,民族性也不是纯粹的本土文化,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一定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就是各个民族的文化是可以相互交流和传播的,而其本身具备的民族性是不会因为文化的简单融合而消失;最后一点是民族政治文化的稳定性优于发展继承性。一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形成一种政治文化定势,这种定势往往会深入人心,取得全体成员的认可,换句话说,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具有稳定性。
四、结语
通过该篇史学理论毕业论文论述可知,对政治文化和民族性实行探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思想等,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有选择性的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创立一个崭新的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
- 上一篇:重视对史学理论的研究和阐释
- 下一篇:浅析蒋介石与结拜、兄弟联盟与政治企图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历史的
- 本片 历史毕业论文 就历史的辉格解释与科学史论文这一主题开展。就科学编史学来说,其中有若干问题是最为重要的、核心的、本质的,对于任何科学史的研究(乃至于阅读)都是无法回避的,当然,对之有关的争论也是持久的。在本章,我们就将讨论这些问题当中的一个,即对历史的辉格解释的问题。 在当代西方的科学史文献中,象历史的辉格解释(the whig interpretation of hi...[全文]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对历史
- 历史毕业论文 范文:历史主义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则为学界所认同,它在历史主义史学方法论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历史主义发展内涵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历史主义是我们追寻历史本真的一把钥匙。对于历史主义概念的界定至今国内外史学界还未达成一致观点,但历史主义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则为学界所认同,它在...[全文]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新民主
- 历史毕业论文 范文: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并由此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是20世纪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最重大变革之一。之所以发生这种变化,除了社会主义理论局限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对赶超型工业化战略的选择,这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强烈愿望的表现,而新民主主义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体制和公私兼顾政策所形成的均衡发展机制,似乎不能保证这...[全文]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中国传
- 历史毕业论文 范文:全球化已经是一个逃不掉躲不开的趋势了,全世界讨论的,已经不再是全球化的可能性和为什么的问题,全球化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办已经逼迫我们去面对,面对新的世界,同时面对我们自己,到底处在这个所谓地球村中的我们,有个什么样的昨天。 李慎之先生生前一篇文章里分析得很透彻,全球化,实质就是美国化。在我看来,美国化,不是西化,西方文明...[全文]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酒泉地
- 历史毕业论文 范文:酒泉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多次被我国作为重要的地点进行科学利用。其位置处于河西走廊西端,所辖地区有余塔县、玉门市、肃州区、敦煌市等。大家对酒泉的了解大多是通过它与丝绸之路的关系而得知。其实,酒泉的史前文明历史悠久,非常值得关注。众所周知,尼罗河的定期泛滥造就了埃及文明。同理,由于祁连山具有季节性冰雪融水的特点,酒泉地区...[全文]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德化窑
- 历史毕业论文 :陶瓷是火与土的艺术。德化作为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资料显示,其制瓷业源始于新石器时代,唐宋时期逐渐兴起,明清时期发展至顶峰阶段。特别是明中后期以来,随着窑炉技术的提高和胎釉配方的改良,德化窑陶瓷获得中国白美誉,是中国白瓷的代表,其中尤以观音瓷雕塑像发展最为突出。 1 观音形象的中国化演变历程简述 作为智慧与慈悲象征的观...[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