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析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生骨科临
2015年,教育部将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调整为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即5年本科阶段合格者直接进入本校接受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也随之发生变化,既不同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也不同于原先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因此,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生骨科临床实习既不能完全采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带教模式,也不能采用原有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带教模式。因此,探讨一种适合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带教模式迫在眉睫。笔者通过对我校2015—2016 年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生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体会的总结,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巩固学生基本理论知识
骨科学具有非常强的专业属性,且理论内容繁杂、抽象,不易于理解,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生在骨科实习的时间通常只有1~2个月。实习生在短短的实习期内,不可能遇到所有种类的骨科常见疾病,所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巩固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由于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交互性,已经成为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辅助教学方法。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例如播放PPT 课件和教学视频等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易于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出现,如PACS 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等。PACS系统是一种可以对医学影像资料进行数字化采集、储存、管理、传输和重现的系统。将PACS系统运用于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中,可以提高学生骨科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提高骨科实习质量。也有学者试图将智能手机引入骨科教学中,通过开发骨科教学相关APP,激发学生对骨科理论知识学习的热情。此外,还有学者认为互联网和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会逐渐成为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
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临床实习是连接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桥梁,是医学生走向临床岗位最重要的一步。因此,临床实习教学应作为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生本科阶段实习结束就会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要直接面对患者,承担一定的医疗责任,所以本科实习阶段加强对其基本技能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骨科查体专科性极强且较复杂,很少有院校专门开设骨科基本技能训练相关课程,这导致实习生骨科查体基本功相对较差。因此,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学生熟练掌握骨科相关临床技能的重要前提。教学内容应紧扣人才培养方案,侧重多发病、常见病,强化骨科物理检查“视、触、动、量”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3 选择恰当的教学病例,培养学生临床思维
临床思维是医生对疾病的认识过程,是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也是决定医生医疗水平的关键因素。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是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师的教育模式,因此加强对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本科实习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目前医学院校扩招、医疗环境恶化、疾病复杂化等因素使得典型教学病例资源越来越短缺,加之患者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导致很多患者不愿配合甚至拒绝实习生操作。因此,在选择病例时,不仅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典型病例,也要考虑患者的依从性。与此同时,临床带教教师还应重视对骨科相关慢性病病例的积累,保持与某些典型疾病如骨质疏松、颈椎病等患者的联系,必要时可将他们发展成为教学病例。
4 营造和谐的医疗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人文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集中体现为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既往生物医学模式“重病轻人”的医疗观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疗环境。现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我们不但重视患者身体上的病变,而且重视患者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改变,认真聆听患者及其家属的倾诉,耐心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关心和爱护患者。临床实习期是医学生成为正式医师的过渡时期,是实践在学校学习的人文知识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临床带教教师应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如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主动安慰和感谢患者,营造良好和谐的医疗氛围,从而有效提高实习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5 构建和谐的实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医生的职业道德简称为医德。医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一定社会道德观念的影响和制约。环境在“认知、情感、意向、行为”4个维度均对医德产生明显影响。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将在学校里学习到的医学伦理学知识首次运用于实践的阶段,有学者认为,医德教育可以通过以下3个途径实现:社会舆论、职业良心和行为反馈,所以构建和谐的实习环境对培养医学生的医德尤为重要。首先要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医德水平,临床带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均影响着实习生的情感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实习生的医德水平;其次要加强对医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其抵制社会不良信息的干扰;最后要建立实习生职业道德长效考评机制。综上所述,在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生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中,既要加强对学生医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的培养,也要大力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职业道德,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为学生未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临床医学]探究临床医学检验中心的
- 21世纪的市场营销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全球范围内市场营销结构与环境的变化对传统营销观念及方法造成了很大影响。网络营销、信息技术、电子商务以及国际化竞争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极大影响着企业及其营销人员的营销活动。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影响,与人类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生物医药行业近年来一直...[全文]
- [临床医学]探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
- 1998 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颁布,规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需有较强的临床分析、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内常见病,能发表指导下级医师业务,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专业学位相对科学学位而言,其核心在于临床能力的培养,更加突出实践性和特定的职业指向性,从而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为更好满足国家经济...[全文]
- [临床医学]探究提高传染科临床教学
- 医学临床实践过程本身要求医师和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尤其语言沟通特别重要。医患之间的沟通就是患者为了治疗疾病、解除病痛、满足健康需求,在诊治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沟通。医患沟通是医疗服务的核心环节之一。医患双方的有效沟通被认为是保证医疗质量、确保患者满意度的前提。如何有效地和患者及家属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每个医务人员都必须具备的...[全文]
- [临床医学]探究现如今乡镇医院检验
- 验仪器在医院检验科得到了普遍应用,显著地提高了临床检验工作的速度和准确性,为临床医生对患者更快、更准确地做出诊断提供了帮助,这是可喜的一面。但我们也发现,由于乡镇医院检验科人员偏少,存在人员积极性不高、医院重视不足、管理和质量控制欠缺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基层医院检验科的健康发展,现分析如下。 对检验科的认识误区 现状:许多临床科室人员...[全文]
- [临床医学]调查分析临床医学本科学
- 临床实习教学是医学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是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医学生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的过渡阶段,而这一阶段的质量取决于实习的教学水平。本研究旨在调查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满意度的水平,了解可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提供参考数据及意见,以期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临床实习的积极...[全文]
- [临床医学]微信新媒体在临床医学英
- 医学院校学生科室轮转实习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因此,临床医学英语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显得捉襟见肘,且学习过程相对枯燥、乏味,传统死记硬背和机械式教学训练方法收效不甚明显。目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日新月异,可在网上搜索到越来越多国外医学发展新技术及新业务的相关文献,因此,掌握医学英语就显得日趋重要。作为临床学科带教教师,除要教授到...[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