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际经济法中的识别问题
国际经济法中的识别问题是必然存在着的,国际经济法中的识别问题属于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理解和重视国际经济法的识别问题对做好国际经济法的识别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前提条件,重视国际经济法的识别问题也是确保国际经济法这一理论体系走向成熟的关键。通过本文对国际经济法中识别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以便提高人们对国际经济法中识别问题的重视程度,实现国际经济法的良好发展。
一 国际经济法中存在的识别问题
所谓国际经济法,就是指根据一定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性概念,对相关事实构成的性质做出定性或者分类,再将其进行范畴内的定义化和归类化,最终明确规定应该援用其中哪一个冲突规范的法律性认识过程。为此,可以看出,正确认识国际经济法中相关性事实的定性问题,对这些事实的理解和认识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也只有认识国际经济法中相关性事实的定性问题,才能对一些事实进行充分理解,并确定出相适应的可援用冲突规范。根据可援用冲突规范的定位正确化以及一些相关性的国际经济法律,可最终解决相应的法律问题。
国际经济法中的识别问题大多都是因为在认识方面没有正确认识本质属性和定位错误、归类措施引起的。国际经济法中的识别问题是一个十分广泛化的问题,其中所包括的认识内容具有广泛化和具体化的特点,其中蕴含着关于法律事务的识别问题,也蕴含着相关性范畴和判断方面的识别问题,也就是指法律理论方面的识别问题。
国际经济法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属于“跨部门法”,其包含的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所以,在实际生活中就应当时刻注意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真正是针对国际经济法中的哪一个方面或者哪一个领域,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另外,国际经济法是一个比较巨大且极其繁杂的规则性体系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工作人员在认识方面的困难性,所以,在进行识别的过程中,应当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并且以实际生活为依据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研究,以便正确理解问题。国际经济法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体系结构,一些理论性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也无法保证定位的准确性,国际经济法还受到语言文化差异性的影响,很可能在同一件事上产生不同的歧义,所以,应当结合实际生活,必要情况下应当理解和认识法律的特点和内涵。
二 国际经济法中关于法域和法律关系的识别问题
(一) 国际经济法中关于法域的识别问题
“法域”是指不同的法律部门。国际经济法与其他法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其属于“跨部门法”,所涉及的面积较为广泛,针对这一现象来说,应当对国际经济法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化界定。国际经济法一般被视为是调整国际上经济关系的法律内容,关于这一关系的界定应当结合当事人的相关关系进行考虑。国际经济法可具体分为国际服务贸易关系、国际货物贸易关系、国际投资关系以及国际金融关系等等类型,国际经济法需要根据这些关系进行具体定位,以便确保相应法律的使用。关于国际经济法的“跨部门法”特点,应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进行正确判断,要充分理解我们所要面对的是什么部门法的问题,并以这一部门法的特点和领域为依据,有针对地解决问题。
(二) 国际经济法中关于法律关系的识别问题
所谓国际经济法的法律关系识别,就是整个国际经济法识别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经济法中,关于法律关系的识别应当与其他法律有着本质的不同,比如针对国际司法方面,法律关系的识别一般就是指正确解决冲突规范方面的一些问题,而从国际经济法的角度分析,其法律关系的识别旨在针对法律关系的自身性质,二者之间的研究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针对国际经济法这样一个如此庞大的法律体系结构,其研究人员如果自身的认知能力有限,就应当时刻保持谨慎认真的态度,对实际的案件进行系统化、全面化的识别。
三 国际经济法识别的方法和立场
国际经济法中涉及的识别问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当如何做好国际经济法的识别工作呢?第一,坚持实质重于性质的重要原则。针对国际经济法的识别问题,既要详细翻看文件的具体内容,还需要仔细阅读文件的题目以及文件内容的相关规定。往往文件中很有可能会出现文字方面的错误,如果不加以严格处理,那么很有可能会引起之后不可预知的一些问题。国际经济法中的识别问题需要仔细考虑文件的内容是否存在缺陷和问题,以便做出适当改正,确保文件的准确无误。
第二,坚持分析的重要方法。分析就是指要将
一整件事分散开来,将其拆碎了看,国际经济法亦是如此。国际经济法属于一个较大的法律体系,需要对其进行细分和总结,在细分的过程中还需要同时理清国际经济法与其他各个领域法律之间的关系,二者是否存在地位的高低,在特殊情况下哪一部法律具有优先权利,这些往往都是国际经济法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所以,单单将“国际条约优先于国内立法”这一结论分析出来,往往存在一定的不确切性。
第三,重视考察国外的实际经验。如果一件事
情难以对其进行确切的判断,那么最为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参考国外的实际经验过程。国际经济法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往往在其他国家也都会有所出现,我国如果在针对此类问题时,无法找出真正的处理对策,那么就可以参考国外针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解决问题。另外,国际经济法中经常会出现涉及价值判断方面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有一个关于立场选择的问题,也就是简单的站队问题,我们在这一规则的考虑上面,其实施效果往往注重其是否符合立法标准,为此,每次站队都应当以规则的创造者的角度出发,进行问题的分析和判断。比如,针对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方面,如果国际受到了负面的消极影响,则会认为这项规则会造成不良后果,是不好的规则,那么在评估该规则实际效果的时候,应当重点以制定该规则的国家为出发点,进而考虑该规则的有序开展是否会实现该规则制定中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美国主张开展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其目的在于维护本国的权益,一旦它发现无节制地主张域外适用而无法实现自身立法的目标时,它则提倡管辖方面的“合理原则”,从而确保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得以得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国际经济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法律体系,国际经济法中的识别问题属于一项十分复杂且综合程度较高的问题,国际经济法所涉及的面积既广泛又丰富,如果认识人员的认知能力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正确掌握,因此,关于国际经济法的理解和认识实际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也就需要认知人员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进取、积极探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证认识过程的顺利进行。另外,国际经济法与世界的关系极为紧密,在认识过程中应当不断保证与时代的联系,确保认识与时代接轨,从而提升自我的认知能力,满足现实世界的发展需要。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经济法]浅析以婚姻险为代表的新
- 一、我国婚姻险的概念厘定 (一)婚姻险的概念 婚姻保险主要指经过法定形式结合的夫妻,每年或每月以固定的期限的设置方式向保险公司缴纳一定的费用,该费用作为保险人所存储的保险基金。如果夫妻感情出现破裂,则法院根据双方的协议亦或其在此次离婚事件中的过错程度来分割这笔保险金。相反,倘若夫妻二人在一定的期限之后依然举案齐眉,该笔保险金则作为夫妻的共...[全文]
- [经济法]探究法人制度存在的功能
- 一、问题的提出 无疑,刚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 以下简称《民法总则》 ) ,是我国理论界与实践界对中国几十年来行之有效的民商事理论、立法与司法的结晶。整体而言,其内容、结构都比较科学、合理,而且比较符合中国国情。但其中设置的一些制度,特别是与商事有关的制度,如《民法总则》第 75 条关于设立中的法人制度的规定,就很是值得商榷。 如何看...[全文]
- [经济法]探究分析股东对公司财产
- 一般认为,公司财产的毁损灭失,必然会影响到股东的利益。但是这种影响或者说是可能的损失风险能否成为保险法上所认可的保险利益,各国 ( 地区 ) 的立法意见和审判实务并不一致。美国的保险规则认为, 股东获得股息的能力取决于公司财产的持续存在。如果清算的话,股东对其在公司财产中的比例股份之估价具有保险利益 。英国判例则否认股东对公司具有保险利益。在...[全文]
- [经济法]针对保险利益原则法律进
- 一、保险利益原则存在的必要性 保险利益指的是: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于其投保的标的能够具有的在法律层面上的利益,也就是说,当保险事故发生的时候,被保险人其人身或者是财产将要遭受的损失或者失去的利益。保险利益必须或基于法定原因或因当事人的约定而发生,其约定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社会公共利益。保险利益是保险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和法定条件,...[全文]
- [经济法]针对民间金融利率法律规
- 利率是金融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必然,也已经为西方许多国家金融发展的实践所证明。 但利率市场化绝对不是利率完全自由化, 如果不对利率加以适当的规制,就会物极必反,导致系统性风险,破坏金融秩序,影响经济发展,产生社会问题。对于利率的适当干预, 自产生利率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在国内外的法治实践中,也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以...[全文]
- [经济法]研究货运险合同纠纷案谈
- 一、案情概述 2013 年 5 月 29 日,某物流公司 ( 本案原告 ) 与保险公司 ( 本案被告 ) 签订了《海运货物 / 运输预约保险单》,约定被保险人为包括原告在内的七名 / 类企业的客户 ; 保险期间从 2013 年 5 月 25 日至 2014 年 5 月 24 日,预计年投保额人民币 2 亿元。该保险合同规定: 被保险人必须在每月 15 日前,或自前次申报 45 天内 ( 以两者中先发生者为准 ) ,向保险公司书面申报所有...[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