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
作者2019-06-18 17:48未知
【摘要】职业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主要平台之一,而汉语言文学是职业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主干学科,对于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目标,为达成目标,此文学论文需要深入思考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途径,这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必要过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面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有着明确的专业指向性,汉语言文学是其中一个专业分支,而汉语言文学学科是这一专业的主干课目。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提升;就业指向
(一)汉语言文学科目概述
汉语言文学,是职业教学体系中的一个专业分支,也是该专业的主干学科。这一科目的教学,关系到学生未来在文艺出版部门、媒体领域以及教学领域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是这些领域人才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其培养目标是为了让专业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素养。其一是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以及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包括汉语言的发展史以及语言应用要点等。其二是要掌握关联学科的知识,包括历史、新闻、教育、艺术等等。其三是要具备文学鉴赏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文学创作能力等。其四是要掌握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趋势,了解各个时期的汉语言文化研究成果。其五是掌握古今表达的不同技巧,掌握文献应用的要领。其六是要具备自主开展汉语言文化研究的能力与热情。其七是要一定程度了解教育法规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基本理论与语言沟通技巧。可见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要点体现在许多层面,意在培养综合性高素养人才。为了真正让学生在毕业前具备这样的水平,就必须要从多个层面去思考教学目标,进而确保学生对于语言知识与应用技巧的理解更深刻,且形成与多个领域相关联的更加完善的认知网络。为此必须进一步分析提升教学质量的途径,明确教学手段,保证教学的推进更顺利[1]。
(二)高职业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提升途径
2.1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职业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不能永远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在高职阶段,多数学生已经成年,作为一个独立的成年人,自然应当具备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知识、独立开展汉语言文学研究的能力,即是说要有主观能动性,不能只是被动的受教师牵引,因为教师不可能时时伴随学生,自己的学习热情,才是支撑学生进步的原始动力,自己的能力,才是竞争中致胜的筹码。为此必须要以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为目标去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思考、表达、质疑的自由,掌握主动权,进而学的更加深入,更加专精。为此应当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教学规划。1)身份的调整,教师不能再一味以自身思想为转移去引导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学着掌握主动权,甚至可以将自身的身份转换成教师,以教师的角度去思考,去表达。为此应当适当转换定位,教师可以适当让学生去开展课程试讲,参与试卷的制作,自主选择理论切入点或是知识点,甚至可以挑战教师的观点,学生被赋予了更大的自由,学习热情自然更高。2)是评价基准的转变,语言不是非对即错的,每个人都有权利以自己的角度进行理解与创作,这也正是语言的多元化魅力所在,所以单纯的追求正确并无意义,教师如果以对错与好坏去评价也是有失公允的。在课堂上,教师要站在更加客观的角度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展开评价,实质上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评价,应当更加倾向于学术探讨,教师进行评价,但同时也要给学生反驳的机会以及与其他同学进行互评的机会。3)要更加注重研究,应当激励学生自主开展汉语言文学知识的研究,这是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养成研究的意识,教师应当注重对课下时间的分配,可以将课后的作业,设置成研究作业,例如对于某个作者个人背景的调查,或是对某一首诗词产生背景的调查等等。通过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学习研究才能摆脱被动局面[2]。
2.2强化学科关联
汉语言文学知识存在于所有的学科当中,渗透各个领域的发展,各个领域的工作与研究,都离不开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支撑,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也都在汉语言文学知识范畴内。所以实际引导也要注重汉语言文学知识与其他学科与领域知识的关联。历史、地理、教育等不同科目的学术研究过程中,文献当中都包含了许多专业名词、历史背景等。所以要体现出学科交叉的特点,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了解汉语言文学知识,鉴于汉语言文学教材当中不能全面融合各个领域的知识,教师应当通过一定的启发让学生去从不同起点出发拓展认知。例如关系到历史领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要从历史背景出发进行分析,其他领域的知识也是如此,只要有关联,都可以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开展进一步研究分析。
2.3明确就业指向
就业是职业院校学生的主要发展导向,特别是对于汉语言专业的学生来说,虽然就读于同一专业,但是未来的就业方向选择却可能完全不同,因为汉语言文学与多个领域。多个岗位都有关联,都可对口,包括教学领域、科学研究领域、文艺出版领域、影视媒体领域等等,这使得学生有更大选择面,但是最终学生必须要确认其中一个方向,而无法同时就职于多个行业,多个岗位。所以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也必须要融入就业发表指导相关内容,通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力、鉴赏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养出发,为学生指出方向,例如主持方向(口语表达能力为主)、文字老师(学能力为主)等,学生会最终明确自身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进而更有针对性的去学习[3]。
(三)结语
汉语言文学在职业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体系中是一门基础科目,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素养,决定其未来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在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改革,也成为了必要的目标之一,必须要明确教学要点,找到优化教学质量的途径,以保证发表教学目标,培养更多语言素养优秀的学生。为了培养更多高素养的人才,此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分析了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提升的要点,以确保教学方向更加明确,得到理想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晓慧。浅析职业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理念与实践[J].职业,2014(21):137.
[2]黄玉英。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管理探析[J].赤子(中旬),2014(1):169-170.
[3]罗发香。浅析如何提升职业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J].中国培训,2016(16):190.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浅析汉语言文学的学生发表作能力培养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
-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本科院校的传统专业,独立学院在成立的时候往往照搬母体院校的课程设置,沿用传统的教材,师资大多也是借助母体,因此形成了与母体院校一般无二的教学体系。这导致了独立学院在转型为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后,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此 文学论文 从多方面探析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还请大家细细品味...[全文]
- [汉语言文学]语文教学中汉语言文学运
- 摘要:汉语言文学作为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之一,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而且能够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学鉴赏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语文奠定了基础。因此,该 管理论文 指出语文教师要重视汉语言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保证汉语言文学教学价值的发挥,提高学...[全文]
- [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的语言意境研
-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校的一个文科类专业,具有着明显的人文气质,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中,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其更是蕴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代表着我国的历史传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依靠语言来发表,而理解语言意境则能使人们彼此之间产生更为深刻的共鸣,同时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更加深入情境的感受。因此,这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全文]
- [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中的散文解析
- 摘要:汉语言文学在我国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地位,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汉语言文学发挥着独特的价值。而散文是汉语言文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散文能够有效的体现出汉语言文学的魅力。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比较缺乏,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没有较高的兴趣学习散文的鉴赏。此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具体论述汉语言文学中的散文赏析教学工作。 关键...[全文]
- [汉语言文学]浅析汉语言文学的学生发
- 【提要】汉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于现代传播的媒介,汉语言通过文字的形式来向世人传播信息以及留存实物。能力是汉语言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能力,将我国的汉语言文化发扬光大。本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将着重探讨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创新机制。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能力;教学 汉语言文学 专业的就业方向较多,在专业的培...[全文]
- [汉语言文学]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
- 【摘要】职业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主要平台之一,而汉语言文学是职业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主干学科,对于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目标,为达成目标,此 文学论文 需要深入思考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途径,这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必要过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面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有着明确的专业指向...[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