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众轩期刊论文网!     

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主页 > 历史论文 > 古近代史 >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的思考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的思考

作者2019-09-04 16:18未知
  作为中文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毕业论文,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有诸多问题有待思考。比如,比较法的使用问题,解放思想、具体分析的问题等。
  
  一、关于比较法的使用问题
  
  文学史具有一切“史”的共性——历时性,又有它本身的特殊性——错综复杂的文学现象。可是,由于长期受到阶级观的影响,目前的文学史只讲正面的,不讲反面的;只讲反对或不满当局的,不讲肯定或赞扬的;重视“点”的介绍,忽视“面”的概括;重视知识描述,忽视知识的继承与发展……这样把史这条“线”变成了互不联系的“线段”和“点”,既不能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实践中,在教材尚未作较大的调整之前,为了弥补教材的不足,可采用纵横比较法,加强对文学现象源流、继承与发展的线型联系,这样,既突出了史的特征,又保证了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尤其是调动了学生互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课外阅读的自觉性。
  
  所谓比较,就是通过纵横对勘,找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点,找出其历时性的继承、创造与发展变化。共性是基础知识,差异性是加深与提高。具体做法简介如下:
  
  (一)操作方法举隅
  
  首先谈正反(负)对比。在这方面教材严重不足,批其坏是空对空,学生仍然茫然,印象不深。比如宫体诗,究竟如何浮靡,如何没有现实意义,因为没有具体的作品就成了无的放矢。讲课时,可以拿出一两首“示众”,就更能彰显乐府诗的现实意义。
  
  同时,对乐府诗也不能一概而论,不少乐府诗是作者模拟的,作者根本不了解人民生活,纯属无病呻吟。如张牵的《长相思》:
  
  “长相思,名别离,美人之远如雨绝。独延伫,心中结。望云云告远,望鸟鸟飞天,空望终若斯,泪珠不能绝。” 课件下载
  
  再如八股文,究竟有什么特征,历来说法不一,令人莫衷一是。课上,可以给学生印发一两篇例文,让学生课下学习、讨论、归纳,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让学生学习柳开的《问说》(原高中教材选为自读教材),学生归纳出了如下特征:一是为圣贤立言,没有作者自己的创见;二是表达上先破题(解题或者阐释定义),然后分开四段,每段两股,正反对说。这样学生对形式主义文风的认识和理解就加深了。再看问题比较。比如关于咏梅诗,从南北朝到明清甚至现代,经久不衰,但风格、感情都有很大区别。以苏轼与陆游相比,他们都了大量咏梅诗,苏轼至少三十余首,陆游有四百余首。苏轼只限于咏梅的外形美,虽也涉及人格美但不突出;而陆游不仅了人格美,把它成“高士”、“仙子”、“第一妃”,而且表现了其在“已是层冰积雪时”,仍傲然挺立、绽开的风骨,达到了梅我一体之境。进而可以看出毛泽东的《咏梅》正是继承了陆游的咏梅立意而的,并不像郭沫若所说,毛诗意境与陆诗的意境“截然不同”。
  
  再说串联比较。这种比较最能体现“史”的特色。如骈体,可以说孕育于先秦,滥觞于两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和唐宋,并达到颠峰。明清又有兴盛,至今各家散文仍有骈体遗迹,成为中国文学中语言美的一个重要代表。再如像“过街老鼠”一样的八股文,由于明清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大张旗鼓的声讨,声名扫地。但是它作为一种文学现象,萌芽于宋代中期科举制,废诗赋,采用义和策科取士(即制义取士),发展到元明清而登峰造极。其中明代唐宋派茅坤编《八大家文钞》,并加以评点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近代高发瀛编《唐宋文举要》仍仿于此。在八股文泛滥之时,有识之士如顾炎武等曾多次予以批判,但他本人的文章也未完全脱离八股气,如他的《与友人论学书》。“文革”中的小报大报抄“梁效”不也是八股的死灰复燃吗?要真正肃清老八股和“新八股”气,恐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二)比较的类型
  
  1.正反(负)对比。正反对比既包括不同观点的对比,又包括积极面与消极面的对比。如宫体诗、台阁体(贵族文学)反映的社会生活与乐府诗反映的社会现实的对比;八股文与一般论文的对比;把关于对某种文学现象的不同观点进行对比;等等。
  
  2.同材对比。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方面的题材类型是相同的,但同时又因时代、作家的风格和反映现实深度的不同而不同。如关于婚姻爱情、田园风光、边塞生活、咏物抒怀等传统题材,表现的主题因时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推荐阅读:法国再次拍卖圆明园文物古近代史毕业论文
  
  3.同体对比。体,指狭义的表现形式,如五言、杂言、七言、骈体等等。
  
  4.同题比较。题目相同,但因时代、作家个性不同而不同。如关于昭君(明妃)、牛郎织女、咏梅、西厢故事等等。
  
  5.同法比较。法,一指创作方法,如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的等;二指表现方法,如象征、类比法等。
  
  6.同人比较。一个作家,由于遭遇不同,前后创作变化极大。如曹植、陶渊明、谢?、庾信、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煜、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等,他们的创作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7.同代比较。同一个时代,由于兴衰变化,引起文学风貌的改变,如汉赋、唐代边塞诗、无代杂剧与散曲…… 课件下载
  
  8.同时比较。大致同时的作家的作品创作风格和内容也不同。如李杜、元白、小李杜、苏黄之间的比较,也包括同时不同域的比较,如南北朝时的诗等等。
  
  9.中外比较。中外小说、诗歌、戏剧的不同特征的比较。
  
  10.串联比较。找出渊源、继承、发展的关系,如赋、骈体、八股文之间的关系等。
  
  二、关于解放思想、具体分析的问题
  
  新文化运动特别是“五四”运动,在反封建的洪流中,对扫荡文言文及旧文学中的封建主义,的确有其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其分析问题的偏激、方法上的形而上学也留下了深远影响。截止目前,不少中国文学史教材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情况:只强调反压迫反剥削反礼教和“不平则鸣”的作品,而鄙视歌颂文学;重视封建大一统的儒法观念,轻视佛教思想;重视宣传封建正统的“爱国主义”一面,而忽视了中华多民族的共同利益;重视反映现实、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人定胜天”观念,而忽视了保护自然、关怀环保和人生保健的一面;重视文学,忽视幻想文学、“贵族文学”;崇尚“改革”,鄙视保守或“守旧”;重视散文、诗歌、小说,轻视骈文、汉赋……
  
  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概念化、标准化,给学生以残缺不全的知识,不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独立创作的能力。再加上教材和教师只讲流行的专家的观点,并没有将其放在现实中分析其现实意义,长此以往,就丧失了师生的个性,造成观念老化。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王朝的沿革,政治的兴废,经济文化的长消都是很复杂的,同时,对文学与经济的关系、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都不能“一刀切”式地做出结论。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中,解放思想、具体分析十分必要。以王安石变法而论,不能凡是不支持或反对变法的就是“壬人”,其言论就是“邪说”(《答司马谏议书》中语)。其实,反对和不支持变法的除司马光、文彦博、曾巩、苏轼等以外,连王安石的两个弟弟也不予支持,能说都是“壬人”吗?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教训恰恰证实了苏轼的预见性。开始积极拥护变法的王的学生李定等人不久就诬陷王安石,就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而当有人全面否定变法时,恰恰是苏轼站出来替王安石说话,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再如帝王贵族文学,也不能一概而论。李世民和梁武帝的诗迥然不同,诸葛亮、曹操、上官仪的诗文也不乏佳作。而汉武帝的《求贤诏》虽然不长,不也应置之于优秀文学之列吗?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政治经济战线上的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工作落实较快,收获有目共睹,而文学方面的解放思想却明显滞后。古近代史毕业论文因此,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也必须解放思想、具体分析,尤其对古代的作品,不仅要看其在当时的地位、作用,也要看其在今天的意义。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古近代史]浅谈大慈寺历史文化保护
毕业论文 分析了成都太慈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现状情况,探讨了其保护与更新的手段,并延伸出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思索。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是一项广泛涉及的工作,衙要全民的自觉意识与行动.名城及其文化才会世世代代相传,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留下一块历史的足迹。 1前言 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城市空间新陈代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是,那些存在...[全文]
[古近代史]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
作为中文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毕业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有诸多问题有待思考。比如,比较法的使用问题,解放思想、具体分析的问题等。 一、关于比较法的使用问题 文学史具有一切史的共性历时性,又有它本身的特殊性错综复杂的文学现象。可是,由于长期受到阶级观的影响,目前的文学史只讲正面的,不讲反面的;只讲反对或不满当局的,不讲肯定或赞扬的;重视点的...[全文]
[古近代史]法国再次拍卖圆明园文物
古近代史毕业论文 提要: 1.在世界上,有文物争议的国家很多,当都没有因此影响两国关系,没有导致民族间的仇恨和排外事件。文物追索,只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历史让我们更加理性,而不是越来越情绪化; 2.我们也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我国现在声明追索新中国成立前被盗的文物,并不被国际法所接收,这是我们的单方面声明,没有约束力。 3.关于文物海外追索,我的三个建...[全文]
[古近代史]万州余家河墓地发掘主要
古代史毕业论文 :万州余家河墓地发掘东周、两汉等各时代墓葬145座,并发现同时期的房屋基址、灰坑、陶窑、水渠诸类丰富的遗迹。其对研究三峡地区东周墓葬内涵与特点及巴楚文化交流、两汉墓葬结构特征、埋葬习俗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余家河墓地位于重庆市万州区高峰镇朝阳村余家河自然村。其地处长江左岸二级阶地,古代史毕业论文分布在由三条自然深沟阻隔的...[全文]
[古近代史]近代来华传教士藏区传教
古代史毕业论文 :天主教新教在藏区历时三百多年传教最终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是藏区基督宗教传教力量的薄弱所致,加以教会在传教策略方面的一些失误;二是清政府和藏区僧俗当局的防范阻挠;第三藏传佛教基督教两种排他性较强的宗教之间冲突;最后异质之间存在冲突的先天可能性。 古代史毕业论文这对今天全球化时代的各各宗教间跨文化多元平等包容的对话...[全文]
[古近代史]唐代的黜陟使毕业论文
古代史毕业论文 :黜陟使是唐代中央对地方进行行政监察的重要官吏。本文通过论述和分析黜陟使在唐代的职责、其监察官吏的标准及其在唐代中央对地方统治中的作用,揭示了唐代地方行政监察的状况。 唐代是我国古代封建发展的极盛时期,无论在、、对外交往,还是在关系上,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毕业论文而唐代的兴盛与其各种官制的发展也有重要关系。黜陟使制度,是...[全文]
关闭窗口 论文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