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重说中国近代史毕业论文
作者2019-07-16 15:14未知
古近代史毕业论文摘要:张鸣教授的《重说中国近代史》对我产生了很大的感触,让我以往的历史观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原来我们的历史还是这样的。本文我就着重介绍了自己对本书的感受,分析了本书的特点,并与蒋廷黼先生的《中国近代史》进行比较说明。阐明本书所介绍的历史,还原一段被扭曲的历史。
关键词:历史;中国近代史;历史观
最近又读了一遍张鸣教授的《重说中国近代史》,感触良多。历史对大多数人来说,也许只剩下历史课上只言片语和教科书上的陈述,我很庆幸自己成为一名历史的研究生,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近历史,感受历史。毕业论文
这本书的封面说了这么一句话:还原一段被扭曲的历史,挖掘国人今日问题之根源。我就是被这句话深深吸引的。这句话中 扭曲 一词乍一看让我有所触动,难道我们之前认识的历史都是错误的?现在的主流价值观对我们的历史观进行错误的导向,张鸣教授不主张对待近代史仅仅用我们是落后的受欺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是更多的是就事论事,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去按着当时社会人们的心理去分析事情发生的由来,分析战争双方的斗争心态,党派结盟的组织形式以及从官僚到民众的历史心理。
我记得有人问过我为什么学历史,我当时很庆幸看了这本书,我便很自豪的引用了本书的一段话:一天早上你起来忽然失忆了,忘记了自己是谁了,想想看你今后该怎么生活――你谁都不认识,这意味着忘掉了自己的历史。历史看起来好像没什么用,但实际上我们是离不开它的。书中一开始便指出了中国人的三种心态: 怨妇 心态, 泼妇 心态, 情妇 心态。开始我对这个观点并不赞同,所以就感觉一些问题作者太偏激,可是后来随着不断深入的阅读,我发现了自己就是带着这个 三妇 心态去看待中国近代史的。作者不仅深刻揭露现代中国人对近代历史的历史观,而且自己则用客观的态度去揭示近代中国历史。这让很多 爱国者 对此非常不满,毕竟,不管中国人如何掩盖,事实就是这样,我们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我们感到那是屈辱的,出于一种 爱国主义 ,便大肆宣扬外国人如何如何狡诈,蛮横,而对中国自身的原因则是轻描淡,这便让大部分人的思想里有这样一种误区,思考问题也变得片面起来,觉得中国人是很无辜的样子,一切都是外国侵略我们的错。可是如果当时的中国是与时俱进的,强大的,那么又有哪个国家能够侵略我们,如果当时中国能够及时认清时事,采取正确的措施,那么也不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古近代史毕业论文
在我的印象中,一提到林则徐,第一反应就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近代中国一直被人崇拜的人。而在张鸣教授的讲授中,我意识到林则徐也是在到达战争前线时才临时抱佛脚开始观察西方世界。书中提到林则徐之前对英国人腿是直的,没有茶叶和大黄就会撑死的说法也深信不疑,这些观点都让我有所难以接受,一直认为林则徐是那种非常开明,对西方社会了如指掌的人,原来他和传统的士大夫没什么差别,只不过他比较务实,所以才会显得他什么都懂。在民间,林则徐是大忠臣,洋人们都怕他,就拿洋人当时没有打广州而是去打南京来说,大部分的民众都认为是洋人怕林则徐,而事实并不似这样,洋人只是觉得南京比广州更能威胁到清政府,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根深于大部分的人心中,所以就把鸦片战争的失败归咎于那些奸臣。古近代史毕业论文
太平天国是一次古老的旧式的农民起义,这是张鸣教授对其的概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动者洪秀全起初并没有想反叛,只是创立了一个拜上帝教,由于客家人与土籍人的冲突,导致了太平天国起义,本来是个很小的农民起义,结果由于地方政府的隐瞒加上宗教使太平军凝聚力强,最终导致了天平天国的成立。在本书中,对于太平天国运动中,张鸣教授对其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主要有:1抗腐败能力差,禁欲精神逐渐瓦解。2统治者内部有分歧。3天平天国运动不仅扫荡民间信仰还把儒家信仰扫荡殆尽,这使天平天国运动失去了士大夫们的支持。清朝作为一个异族统治下的王朝,士大夫们在政治上确实受到很大的压迫,但是太平天国运动却不经意间连儒家的领袖孔子也给摧毁了,这就直接导致士大夫们对天平天国运动的反感与不支持,后来曾国藩就是靠着这点来号召人们来打击天平军。天平天国对于中国历史的贡献之一就是改变了中国当时的政治格局,使汉族士大夫地位不断崛起。正如张鸣教授所说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正是天平天国运动才把中国汉人士大夫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毕业论文
一提到洋务运动,我们就会认为是一场失败的运动,立刻想到甲午战争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在本书中,张鸣教授则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第一次自主的变法,整体上还是取得了很多的成就。至于后来的失败,张鸣教授就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就把中国比作中等生,把日本人比作优等生,同时向西方学习,中国学的也不错,但是倒霉就倒霉在中国并排的同桌比自己学习好,所以一比较,我们就失败了。甲午战争一败,唤起了中国的危机意识,以前的英国,法国这些国家只是想扩大市场,增加通商口岸,而这次日本直接就展示出吞并中国的意图,这让中国社会一下子危机意识分外严重。这就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变法。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一直解释为顽固派太强大,资产阶级软弱性,这些在张鸣教授看来都不是,他认为在当时,资产阶级是不存在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过早的触碰了满族贵族的利益。
古近代史毕业论文张鸣教授总结了义和团运动的发生的背景,归结为一是戊戌变法失败后,朝廷政治反动和保守势力的回潮,其次是民教冲突。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了士大夫对洋教的反感,其次天主教的部分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这些就导致了义和团运动兴起,从反对宗教开始,得到了无论从士大夫还是农民的支持。最终义和团运动越闹越大,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中国的结局很悲惨,签订了《辛丑条约》。新政是清朝政府最认真的一次改革,新政取得的成就也是不错的,但是后期载沣开始搞收权活动最终导致了其不了了之。
对于辛亥革命,彻底改变我历史观的是张鸣教授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归结到资产阶级软弱性的不同态度。过去我们一般都认为辛亥革命的失败就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果实才被篡夺了。因为革命党一是不敢发动群众,二是不反封建,三是不反列强。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他们根本就没想要发动群众,主要是为了减少社会的剧烈动荡。地主士绅是他们的支持者,列强是他们的老师。这些观点之新颖,让我忽然眼前一亮,完全把我说服了。按照传统教科书的说法,辛亥革命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然后他又复辟当了皇帝,完全破坏了民主共和。而本书完全不是按照这个思路,而是去考究严谨的史料并作细致的分析,认为袁世凯复辟并不是个人的问题,是多种原因导致的。本书对袁世凯的评价很高,认为是当时中国唯一一个有希望统一中国的人,所以袁世凯一去世就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动乱,出现了北洋时期。毕业论文
本书的最后一章讲的是五四运动,张鸣教授认为五四运动的确是一场重要的运动,它的意义和价值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而不是表面说的那些。
古近代史毕业论文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这段历史,冷静的审视过去,然后去期待未来,尽早学得聪明些,不要总在一个坑里反复折腾,应该吸取教训,避免过去的悲剧,也许只有在心理上走出我们的中世纪,才有未来的前途,过去的辉煌历史才有价值。
- 上一篇:中国古近代史毕业论文
- 下一篇:浅析古近代史毕业论文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古近代史]浅谈大慈寺历史文化保护
- 毕业论文 分析了成都太慈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现状情况,探讨了其保护与更新的手段,并延伸出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思索。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是一项广泛涉及的工作,衙要全民的自觉意识与行动.名城及其文化才会世世代代相传,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留下一块历史的足迹。 1前言 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城市空间新陈代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是,那些存在...[全文]
- [古近代史]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
- 作为中文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毕业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有诸多问题有待思考。比如,比较法的使用问题,解放思想、具体分析的问题等。 一、关于比较法的使用问题 文学史具有一切史的共性历时性,又有它本身的特殊性错综复杂的文学现象。可是,由于长期受到阶级观的影响,目前的文学史只讲正面的,不讲反面的;只讲反对或不满当局的,不讲肯定或赞扬的;重视点的...[全文]
- [古近代史]法国再次拍卖圆明园文物
- 古近代史毕业论文 提要: 1.在世界上,有文物争议的国家很多,当都没有因此影响两国关系,没有导致民族间的仇恨和排外事件。文物追索,只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历史让我们更加理性,而不是越来越情绪化; 2.我们也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我国现在声明追索新中国成立前被盗的文物,并不被国际法所接收,这是我们的单方面声明,没有约束力。 3.关于文物海外追索,我的三个建...[全文]
- [古近代史]万州余家河墓地发掘主要
- 古代史毕业论文 :万州余家河墓地发掘东周、两汉等各时代墓葬145座,并发现同时期的房屋基址、灰坑、陶窑、水渠诸类丰富的遗迹。其对研究三峡地区东周墓葬内涵与特点及巴楚文化交流、两汉墓葬结构特征、埋葬习俗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余家河墓地位于重庆市万州区高峰镇朝阳村余家河自然村。其地处长江左岸二级阶地,古代史毕业论文分布在由三条自然深沟阻隔的...[全文]
- [古近代史]近代来华传教士藏区传教
- 古代史毕业论文 :天主教新教在藏区历时三百多年传教最终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是藏区基督宗教传教力量的薄弱所致,加以教会在传教策略方面的一些失误;二是清政府和藏区僧俗当局的防范阻挠;第三藏传佛教基督教两种排他性较强的宗教之间冲突;最后异质之间存在冲突的先天可能性。 古代史毕业论文这对今天全球化时代的各各宗教间跨文化多元平等包容的对话...[全文]
- [古近代史]唐代的黜陟使毕业论文
- 古代史毕业论文 :黜陟使是唐代中央对地方进行行政监察的重要官吏。本文通过论述和分析黜陟使在唐代的职责、其监察官吏的标准及其在唐代中央对地方统治中的作用,揭示了唐代地方行政监察的状况。 唐代是我国古代封建发展的极盛时期,无论在、、对外交往,还是在关系上,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毕业论文而唐代的兴盛与其各种官制的发展也有重要关系。黜陟使制度,是...[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