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众轩期刊论文网!     

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空间构成》课程教学方式与效果

《空间构成》课程教学方式与效果

作者2019-03-28 16:56未知

 摘    要: 《空间构成》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对后期的专业课程有着重要的承启作用。本文通过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视角, 探讨《空间构成》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 并对团队合作、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等教学方式进行总结。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空间构成; 教学方式; 教学成果;

《空间构成》课程教学方式与效果

  1、 课程教学方式

  1.1、 课堂讲授方式

  《空间构成》不同于传统必修学科, 是对立体空间的想象、对美的设计创造。教师在这门学科中扮演的是策划者的角色, 职责是点拨、唤醒、鼓舞, 激发学生潜能。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空间构成》学科传达的是对美的认知, 对美的塑造。教师展示作品, 简述灵感来源, 不仅告诉学生作品的美, 也要简述设计者在设计时美感的来源, 为学生提供思想路线发表指导。随后提出需要进行练习的设计主题, 剩下的任务交给学生即可。这种方式, 对学生的创作思维给予了极大的自由。设计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 比的就是创意, 拼的就是动手能力。

  1.2、 团队, 共谋发展

  设计是需要团队的, 单打独斗式的设计总会存在各种问题, 合作是当代社会的基本生存技能之一, 尤其是设计类学科, 因此, 教师强调团队合作, 给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给出主题, 由学生自由组队, 进行头脑风暴、思维撞击, 共同协力发表方案设计, 图纸绘制以及模型制作等。

  2、 课程教学效果

  2.1、 设计思维的启蒙

  在接触风景园林专业以前, 大部分学生是没有美术、设计专业基础的, 他们对于“美”虽然有着自己的认识, 但认识很薄弱, 没有理念、没有逻辑。通过课程的学习, 通过对于“美”的理念的传达、作品灵感来源的讲述等, 体会到作品带来的心理感受、作品带来的启发以及作品的实际用途。创造的“美”不仅来自于对自然、生活的观察, 也来自于经验。通过观察、体悟名家大师的作品, 在心里形成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

  2.2、 团队协作的新认知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 互相启发, 思想间的碰撞是成“幂”次上升的。团队合作的流程应该为倾听———质疑———评价———整合———行动。

  倾听是思想火花的导火索, 导火索甚至可以引发一场“思维大爆炸”, 一个绝佳的设计由此诞生, 不经意间创造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成果;质疑不是批评, 是对他人思想方法的改进, 完善其不足之处, 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 在质疑的同时, 自己的思维逻辑必然也会有所提高;评价, 团队经过一番思想碰撞, 必然不可能只产生一个方案。对方案集中讨论、评价, 选择最佳方案, 提高团队合作的效率;整合, 方案确立之后, 分工。人才各尽其职, 发挥个体优势, 量变引起质变, 完备团队优势;行动, 方案是否具有可实施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意再好, 思路再广, 其最终的目的是要能够通过图纸和模型表现出来。只存在于脑海和语言中的方案, 不是一个成功的设计。团队设计、创造出的价值要高于个人设计的价值。

  3、 课程教学建议

  3.1、 设计主题应贴合学生

  课堂上, 教师提出的设计主题应更“接地气”, 更加地贴合学生的学习、生活, 勾起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其学习兴趣, 可以更多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这样会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高, 设计出的作品质量则会提升。

  3.2、 作品评定要打破思维定式

  许多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没有创新意识, 创造力差。因此, 在冲破思维定式, 打破思维上的“枷锁”, 大胆开拓、放手去创造, 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作品以后, 希望对于作品的评定也能够打破传统的审美, 打破常规的思维认知, 从而获得肯定。当然这不意味着作品就会肆无忌惮, 为所欲为。在设计时, 仍需要注重作品的和谐, 颜色、形状、构成讲究平衡, 在给人视觉冲击的同时又具有舒适感。作品也是有灵魂的, 节奏美、韵律美就是灵魂元素。

  4、 结语

  《空间构成》不同于传统学科, 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有着明显区别, 不存在“标准答案”。《空间构成》强调“美”带来的心理感受、对“美”的理解、对“美”的创造。将元素在三维空间中按某种规律或理念进行组合, 给受众带来视觉冲击和心理感受。《空间构成》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锐意创新, 通过作品展示、作品解读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通过任务的下达及分配,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祁萌.空间构成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 2013, (12) .
  [2]金萱.浅谈环境艺术设计《空间构成》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 2007, (07) .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高等教育]思政理论课第二课堂活动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活动是理论课堂之外的教学实践活动,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第一课堂相互配合, 相互补充, 一起构成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强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活动认识, 着眼于教师队伍的选拔、教学内容的筛选、教学方式的选用、考评和保障体系的建立来构建一套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活动运行机制...[全文]
[高等教育]《空间构成》课程教学方
摘 要: 《空间构成》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对后期的专业课程有着重要的承启作用。本文通过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视角, 探讨《空间构成》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 并对团队合作、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等教学方式进行总结。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空间构成; 教学方式; 教学成果; 1、 课程教学方式 1.1、 课堂讲授方式 《空间构成》不同于传统必修学科, 是对立体空...[全文]
[高等教育]中职计算机Word教学现状与
摘要: Word Office软件是中等职业学校必修的基础课程, 不仅具有理论性, 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要求也很高。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严峻, Word课程需要加强实践设计, 结合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 创新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 中职; Word教学; 教学探索; The Exploration of Computer Word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bstract: Word office software is a compulsory basic course for secondary vocatio...[全文]
[高等教育]移动机器人比赛项目对职
摘 要: 移动机器人是集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动作控制与规划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 代表机电一体化的最高成就。移动机器人竞赛过程中, 除了要求选手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 对选手个人的职业素养也有相当高的要求。这些职业素养的具体要求可以借鉴到日常教学管理中, 以此提升教学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 竞赛; 标准; 素养; 2013年7月, 德国莱比锡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全文]
[高等教育]解析美国“研究三角园”
产业园,是美国制造业向高端转型的代表,堪称美国区域性高等教育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典范。园区成立于1959 年,占地面积约4.25 万亩,在现代医疗健康、农业生物技术、分析仪器、生物制剂与传染病、物流、纳米技术、环境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研究三角园总共有200 多家企业,其中有170 多家是世界顶尖级的企业,包括著名的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院、北...[全文]
[高等教育]浅谈单位制与项目制:高
配格局与高等教育系统整体发展态势。 一、单位制与项目制: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两种制度机制 纵览新中国社会发展,单位制和项目制不仅是两种国家治理制度模式,同时也是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制度。单位制下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以计划、指令等方式对高等教育进行宏观建设,项目制下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以竞争为特点对高等教育进行微观建设。在国家治理体制由单...[全文]
关闭窗口 论文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