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众轩期刊论文网!     

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 > 关于照搬西方主流经济理论是行不通的分析

关于照搬西方主流经济理论是行不通的分析

作者2019-05-10 12:09未知

理论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为目的,既源于实践,又发表指导实践。但是,理论的适用性取决于条件的相似性。实践证明,根据西方主流理论发表指导转型和发展的国家并不成功,而少数成功国家的转型和发展道路却违背了西方主流的经济理论。把西方主流的经济理论全盘照搬到发展中国家,常有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缺憾。

  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实践中的失败

  结构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结构主义主张的进口替代战略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得以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尤其是消费品工业的发展,增强了这些国家独立发展经济的能力,降低了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但这一战略在发展现代化大工业的努力上却遭遇了挫败。阿根廷、巴西、印度、墨西哥、巴基斯坦、菲律宾和许多非洲国家的工业化发展经验表明,进口替代战略大幅降低了经济效率,抑制出口,加剧失业,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和危机不断。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东亚的一些经济体,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则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进口替代工业化过渡后,采取了出口导向战略。

  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广蔓延,并没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繁荣,反而弊端不断暴露,消极影响日益凸显,给众多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俄罗斯推行新自由主义的教训非常惨痛。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批欧美派理论经济学家在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休克疗法,包括价格自由化、国有资产私有化、财政稳定化等。由于在改革上急于求成、忽视国情,休克疗法给俄罗斯带来了恶性通货膨胀、国有资产被大规模侵吞等极其严重的后果。拉丁美洲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由于推崇新自由主义,并在西方国家的压力下,推进贸易自由化,放松资本账户管制,实行大规模私有化,减少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导致国家经济严重衰退。

  新自由主义或华盛顿共识的失败在于,它以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制度及其发展模式为圭臬,认为后进国家要实现经济的起飞和现代化,在经济制度和政策安排上必须向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看齐,实施全面的、彻底的甚至是过度的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改革。过度的自由化导致东欧和拉美国家民族经济凋敝,国内经济和金融大多被外国资本所控制;过度的私有化导致拉美国家储蓄率大幅下降,进而导致其经济深陷中等收入陷阱”;过度的市场化导致多数拉美、中东和东欧国家基础设施得不到有效改善,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这就在事实上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

  西方主流理论难以解释成功经济体的发展实践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更是西方主流经济理论所无法解释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同于苏东国家采取新自由主义所主张的激进式休克疗法,中国不搞全盘私有化,不搞缺乏政府宏观调控的过度市场化,不搞没有资本账户管制的盲目自由化,形成并坚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就在于中国从实际出发,找到了一条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道路,形成了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在持续深化改革中不断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实现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回首30多年,正是当时被西方主流经济理论认为是完全行不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目标和路径,使得中国实现了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中国道路的成功秘诀,就在于打破新自由主义所谓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神话,在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都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中国家转型和发展现象需要新解释

  为何中国发展如此成功,有些国家却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倒退?依据笔者多年的经验观察,认为关键之处在于发展中国家在转型和发展中不能照搬西方主流理论,而要用适合自己的理论解释和发表指导实践。

  在发展中国家,通常是资本比较稀缺,但劳动力与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因而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资源密集型产业。在发达国家,资本相对丰富,劳动力资源相对短缺,更有利于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国家要提高收入水平,应当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发展各种产业,从而最大地创造剩余和最快地进行资本积累,以改善本国的要素禀赋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本国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的发展与转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发展中国家若要使其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除了发挥要素生产成本的优势外,必须降低交易成本。这就需要根据各种产业的资本需求量和风险,以及规模经济和市场范围的特性,为其发展提供相适应的金融、法律和基础设施。按照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能够最大地创造剩余和最快地积累资本,但前提是存在能够准确反映各种要素相对稀缺性的有效市场,以及使制度环境和基础设施能够随着资本的积累、比较优势的变化和产业的升级进行相应完善的有为政府。建立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并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健康发展和成功转型的制度前提。

  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发表指导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在结构主义倡导的进口替代赶超战略下,发展中国家政府要优先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但这不符合发展中国家资本相对短缺的现实。因而,此类产业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缺乏自生能力,企业家不会自发投资,只有依靠政府给予各种保护补贴才能发展。这样的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必然走向失败。新自由主义的失败则在于对政府失灵的原因缺乏正确的认识,用看不见的手片面否定以致取消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存在于市场中的各种扭曲,实际上是因政府保护赶超战略下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而出现的。为避免社会动荡和国防安全的需要,转型中国家的政府在推行华盛顿共识的改革中,取消了原有的保护补贴之后,又引进各种新的、隐蔽的保护补贴,其效率往往比原来的保护补贴更低。

  违背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渐进式、双轨制改革为什么会成功?主要是因为:这一改革方式对原来优先发展的缺乏自生能力的资本密集型产业部门给予转型期保护,有效维护了经济和社会稳定;同时,政府放开原先受到抑制的、符合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部门的准入,因势利导促其发展,使经济得以保持可持续增长。而符合比较优势部门的快速增长积累了资本,使原先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获得自生能力,转型期的各种保护补贴随之减少直至取消。比较优势部门的发展还创造了大量就业,使得一些并非国防安全和民生所必须、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破产后失业人员再就业成为可能,避免了社会动荡,为经济转型赢得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经济理论]经济理论毕业论文:循环
经济理论毕业论文 中所提及的质循环其实不单单是因为自然作用,更是因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从本质上来讲,他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和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能让自然过程和经济过程相互作用的生态经济发展过程。确切地说,生态经济原理体现着循环经济的要求,正是构建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物质循环是生态经济的基本功能 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人...[全文]
[经济理论][经济理论毕业论文]循环经
从 经济理论毕业论文 中了解,其实生态经济就是循环经济的本质,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可以表示是生态经济理论。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是生态经济学,经济学原理为主导,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从最广泛的范围研究生态和经济的结合,从整体上去研究生态系统和生产力系统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揭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改变...[全文]
[经济理论]循环经济理论毕业论文的
本文是一篇 经济理论毕业论文 ,主要是对现在的经济模式和传统模式的分析,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由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所构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其基本行为准则是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再利用(reuse),提高产品和服务...[全文]
[经济理论]经济理论毕业论文:浅谈工
经济理论毕业论文 范文: 工业的发展牵动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并且工业也是国民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处于核心的位置上。对工业形式发展的分析和研究能够找出更多的对策和建议,对未来的走势进行估测,以此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经济增长指数和经济效益指数。基于此,本文对工业经济发展形式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以此完善企业的政策和建议。 工...[全文]
[经济理论]经济理论毕业论文:新时期
本篇 经济理论毕业论文 主要新时期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与提升机制论文。论述工业是带动国家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是促国家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的内燃机。不过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对现今产业结构布局、内在影响因素、持续发展机制等方面的质疑与研究逐渐广泛与深入,学界、政府、民间均在区域工业经济改革与工业行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展开了探究。当前,...[全文]
[经济理论]经济理论毕业论文范文:我
经济理论毕业论文范 文:一、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1、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工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建国以来工业经济发展的道路一直处于探索的状态,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工业经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就微观来看,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式没有转...[全文]
关闭窗口 论文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