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财政收入虚增的成因与治理策略
一、财政收入虚增的成因
一是由于考核机制不合理,以GDP 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导致财政收入虚增。从财政来说虚增是“挣了面子、丢了里子”,一方面得不到真正的“实惠”,掩盖了真实的收支矛盾,也导致上级转移支付减少;另一方面还面临着巨大的审计、纪委追责风险。如某省在对经济强县和非经济强县测评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税收收入增长速度的权重分别为7%、6%、5%,远高于其他指标的权重。
二是由于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基数比例法预算编制方式的内在驱动导致财政收入虚增。部分地方财政收入预算编制一直采用的是基数比例法,即以上年财政收入实际发表数为基数,按照上级下达的增长率考核指标来确定本年的收入计划,该方法将当年一次性、超常规及政策性收入等纳入下年度增长基数,势必导致收入预算脱离地方实际,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一些经济不发达、财源匮乏的地区,依靠挖潜无法发表收入预算,只能采取空转的模式虚增财政收入。
三是由于财政管理不规范、虚增的行政成本和经济成本偏低导致财政收入虚增。其一,部分财税政策执行中自由裁量权过大,地方有选择性地执行政策,“合规”虚增。如,按照条例“实际占用”应缴纳耕地占用税,但未批先占使用耕地的基本上都是地方的政府性项目,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为减轻资金压力,地方不愿也不缴纳耕地占用税;经济下行时,为发表收入目标,就成了地方政府清理欠税的主要对象,财政列收列支垫款缴税和滞纳金,收入支出同时虚增。其二,地方独享税与非税收入由于不需要分成上解,虚增收入的直接成本低,成为了虚增的重灾区;共享税由于分成的原因,虚增会被上级财政拿走一部分,直接成本太高,空转比较少见,空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情况基本没有。
四是由于监管不到位、处理处罚对地方难有实质性的触动导致财政收入虚增。监管存在死角,外部监管没有常态化,审计署审计监管滞后,部分县(市)很多年难得遇到一回,风险成本偏低;同级政府内部监管流于形式,部分地方审计部门年度预算执行审计中,反映出了很多有关收入质量方面的问题,但罕见整改或追责。
二、治理收入虚增的几点建议
首先,规范地方财政收入管理行为。一是淡化对财政收入增长率的考核, 不再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及增幅进行排名,下达的财政收入指标应当以发表指导性、预期性为主,弱化指令性和任务性,杜绝强制性,确保财政收入指标科学可行和客观真实。二是规范收入征管。依法实施收入征管,纠正越权减免税和随意批准缓征、欠税、包税、征收“过头税”、收入混库等违规行为,坚决防止和查处“引税”行为,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增强自我保障能力。
其次,优化年度收入预算编制方法。一是改革基数比例法,探索建立综合投资、消费、政策等多种因素,科学编制财政收入预算的新方法。地方在下达收入任务时,应客观认识和判断本地区经济状况与发展趋势, 切合实际进行测算、预测,科学定位年度财政收入增长目标和收入结构,合理确定本地区财政收入增速、税收收入增速、占GDP 比重、非税收入比重等指标。二是推动编制中长期财政预算,规避因考核产生虚增等短期行为,实现财政收入与GDP 相适应。
再次,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虚增的成本。一是促使地方适当调整财税体制,对虚增行为多发的税种和非税收入项目,实行比例上解,增加地方虚增收入的直接显性成本。二是将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与收入质量因素挂钩,增加地方虚增财政收入的间接成本。将专员办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监管、地方收入质量监管、地方债务监管等监管工作的成果综合利用于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特别是县级财力奖补资金的分配,对财政收入不真实的县,扣减相应的奖补资金,充分发挥奖补资金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最后,完善财政收入质量监管机制。一是建立地方财政收入运行监督系统和定期分析报告制度, 通过对非税收入占比、非税收入增长率、地方独享税种增长率、主体税种增长率等指标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 及时发现收入质量领域出现的问题,对异常变化省级财政部门应进行详细说明。二是充分发挥专员办贴近基层的优势, 将地方财政收入质量监管作为专员办的一项重要日常监管职责,完善监管制度,明确工作职能,定期不定期组织核查、检查。三是创新处理处罚方式,在行政处罚之外,可以将查处的问题抄报省级政府、纪委、组织部门等,强化对地方政府,特别是市、县政府的约束。
- 上一篇:浅述可持续投资议程下的财政支柱———以“一
-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财政税收]浅述财政收入虚增的成因
- 一、财政收入虚增的成因 一是由于考核机制不合理,以 GDP 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导致财政收入虚增。从财政来说虚增是 挣了面子、丢了里子 ,一方面得不到真正的 实惠 ,掩盖了真实的收支矛盾,也导致上级转移支付减少 ; 另一方面还面临着巨大的审计、纪委追责风险。如某省在对经济强县和非经济强县测评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全文]
- [财政税收]浅述可持续投资议程下的
- 2016 年 6 月 3 日下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伯恩大学高级研究员 Syed Ehtisham Ahmad 教授,做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新知大讲堂,做了题为 可持续投资议程下的财政支柱 以一带一路为中心 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傅志华主持。 Ahmad 教授回溯了中国可持续发展和结构性改革的历史,总结了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他系统分析并肯定了中国财税体制...[全文]
- [财政税收]浅析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
- 一、营改增的重要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致使社会分工更加专业化和细致化。营改增改革以后,由全额征税向层层抵扣方向发展,实现了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形成,促使整体产业链的税收成本降低,加快了企业设备的更新和产业的继续升级。而对于地方财政而言, 2012 年营改增在上海进行试点,将交通运输业,邮政业和电信业纳入到...[全文]
- [财政税收]探索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
- ( 一 ) 经济增速的变化 经济增速的变化是经济发展新常态最明显也是最主要的特点。在经济总量较低、经济结构还不完善的发展初期,我国主要追求经济增速的最大化,这是由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决定的。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经济总量仅为 3650 亿元 ( 在当时相当于等量美元 ) ,约等于同时期日本的 1/3 、美国的 1/8 ,此时经济发展中最迫切的任务就是通过高速发展扩大经济规...[全文]
- [财政税收]分析个人所得税流失问题
-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 ( 自然人 ) 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个税种 . 是国家调节公民收入的重要经济杠杆 .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是由 1994 年以前的个人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和个人收入调节税三个税种合并而成的 .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以来,对于个人收入水平的调节、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 ; 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的合作与交流,缓解社会分配不公平...[全文]
- [财政税收]简评现有财政税酬存在问
- 我国的财政税酬体制改革经历了一定的时间,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改革的过程中财政支出的倾斜方向需要保持适当的结构,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的安定和谐,因此在进行财税政策的制定时,需要进一步提升政策的安全性,科学合理的对目前的财税政策进行制定,严格按照国家的各项政策进行财税制度的制定,敢于进行改革,更好的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我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