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毕业论文】《故事新编》与《史记》的创
作者2019-09-20 09:50未知
古代历史毕业论文:鲁迅的《故事新编》与司马迁的《史记》存在诸多异同, 故本文试图通过对两者进行比较, 探究其“变异”背后的深层原因。通过简单的比较, 我们可以看出《故事新编》只是沿袭了《史记》的基本故事框架, 在情节、人物、题旨等方面则大异其趣, 而且这种增添变动并非得自民间传闻, 而是与鲁迅的现实处境息息相关。
关键词: “油滑”; 英雄的失路; 《理水》; 《出关》;
鲁迅在他的各类作品中, 故事人物等都可以在《史记》中寻找渊源, 比如《故事新编》中的《采薇》, 取材自《伯夷叔齐列传》;《理水》套用了《夏本纪》大禹治水的故事;《出关》中演绎的老子故事来自《老庄申韩列传》。但《故事新编》只是沿袭了《史记》的基本故事框架, 在情节、人物、题旨等方面则大异其趣, 而且这种增添变动并非得自民间传闻, 而是与鲁迅的现实处境息息相关。故本文试图通过对《出关》、《采薇》、《理水》等小说的分析, 探究其“改编”背后的深层意蕴。推荐阅读>>>>儒学的人文精神毕业论文
一、“油滑”的手法
《出关》与《老庄申韩列传》的最大不同是, 一为小说, 一为史传, 其主要差异皆由此而来。较之《老庄申韩列传》中的老子, 《出关》中有更多故事性、情节性, 更注重细节, 更富于传奇色彩。
“寓庄于谐”是鲁迅《故事新编》常用的手法, 司马迁的文章常有“滑稽”的行文笔法, 而与司马迁的“谈言微中, 亦可以解纷”不同, 鲁迅是通过“油滑”来表达一些蕴藏在社会和人生中的深刻哲理, 用诙谐的语言和喜剧的形式表现, 用以讽刺。
鲁迅在《故事新编·序言》里说:“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书上的根据, 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而且因为自己对于古人, 不及对于今人的诚敬, 所以仍不免时有油滑之处。”“油滑”是《故事新编》的重要特色。以《出关》为例,
“老子毫无动静的坐着, 好像一段呆木头。”1“大家显出苦脸来了, 有些人还似乎手足无措……老子仿佛并没有觉得, 但仿佛又有些觉得似的, 因此他从此讲的详细了一点……为面子起见, 人们只好熬着, 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斜, 各人想着自己的事……”2
老子在《史记》中、在中国历史上, 均为道家学派先祖, 他的至尊地位无人能撼动, 甚至“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也广为流传。而此处, 对于老子讲经片段的却截然相反, 大家都昏昏欲睡、如坐针毡, 似乎毫不在意, 甚至这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
“一面自己亲手从架子上挑出一包盐, 一包胡麻, 十五个饽饽来, 装在一个充公的白布口袋里送给老子做路上的粮食。并且声明:这是因为他是老作家, 所以非常优待, 假如他年纪轻, 饽饽就只能有十个了……关尹喜才用袍袖子把案上的灰尘拂了一拂, 提起两串木札来, 放在堆着充公的盐, 胡麻, 布, 大豆, 饽饽等类的架子上。”3
《故事新编》与《史记》的创作比较
在这里, 知识和学者不被尊重, 老子的“大道”在他们看来一文不值, 我们如今奉为圭皋的“圣贤”, 在他所处的时代, 也许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教书匠, 所以真正的老子, 说不定只是一个教书匠, 而现在我们所推崇的也许只是一个被官方“粉墨化”了的“政治老子”, 所以, 鲁迅借此也许是来讽刺当局者的思想统治, 又或许他是想借此来讽刺那些只知道挪用刻板知识、而不知自己思索的学者。
又如《采薇》一文, 伯夷、叔齐, 认为武王伐纣是欺君犯上的, 是不道德、不仁义的, 他们坚决的反对周, 当周在攻打商成功之后, 他们为了表达所谓的正义, 决定不食周朝的任何东西, 因而后来他们进入深山, 以采薇为生, 最后当他们被告知任何食物都属于周天子的时候, 他们就采取绝食的方式来反对周, 维护所谓的“礼”, 结果他们在深山中被饿死了, 还得不到别人的好评, 认为他们笨且傻, 而事实好像也正是如此。这也是一种“油滑”, 从某种程度来说, 可以看作是对儒家思想中保守思想的批判。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理水》改编自大禹治水的故事, 隐晦的联系现实, 文中提到的“文化山”是该文一个主要的讽刺对象, 即大禹实干, 而“文化山”只有空谈的学者和昏庸的官员。鲁迅在《理水》中暗指国民党统治区的百姓悲惨地挣扎在“洪水滔天”的生活中, “文化山”更是对1932年10月北平文教界江翰、刘复、徐炳昶、马衡等三十余人向国民党政府建议明定北平为“文化城”一事的讽刺。江翰等为了阻止仍有价值的古文物转移到南京, 提出了北平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没有重要性这种荒谬论调, 请国民党将军力撤出北平, 并将北平重新定为文化区。这恰恰满足了国民党不抵抗的真实想法, 给日军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禹要回京的消息, 原已传布得很久了, 每天总有一群人站在关口, 看可有他的仪仗的到来。并没有。然而消息却愈传愈紧, 也好像愈真。一个半阴半晴的上午, 他终于在百姓们的万头攒动之间, 进了冀州的帝都了。前面并没有仪仗, 不过一大批乞丐似的随员。临末是一个粗手粗脚大汉, 黑脸黄须, 腿弯微曲, 双手捧着一片乌黑的尖顶的大石头一一舜爷所赐的‘玄圭’, 连声说道‘借光, 借光, 让一让, 让一让’, 从人丛中挤进皇宫里去了。”4
……
“但幸而禹爷自从回京以后, 态度也改变一点了:吃喝不考究, 但做起祭祀和法事来是阔绰的;衣服很随便, 但上朝和拜客时候的穿着, 是要漂亮的……”5
《理水》更为精妙的一点就是颠覆性的结尾, 大禹这样的实干家, 在革命成功后, 也似乎变得平庸, 虽然衣服吃喝仍然如过去一般简陋, 但在做祭祀等事时时十分大方和浮夸的, 甚至上朝和见客的穿着也是要讲究的。大禹最终也与旧世界妥协, 时代的英雄最终也会被自己所服务的庸众同化而堕落, 也讽刺辛亥革命后, 虽然有了崭新的国民政府, 国家似乎要“变天”了, 但政府中所用之人竟仍是从前的乡绅官僚, 官场文化仍然承袭着几千年的旧习, 鲁迅先生在这里用一种“油滑”的手法为大家敲响警钟, 给人以当头棒喝。
鲁迅的“油滑”不仅仅是读来“滑稽”, 它蕴藏着更深层面的精神意义,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这种“油滑”的手法, 实际上也是一种“曲笔”, 鲁迅和司马迁都喜欢运用“曲笔”, 他们都受到了时代的压制, “曲笔”是他们冲破文网的有效方式, 避免了文章的直白、浅露, 暗合了艺术含蓄性的审美要求。所以说, “油滑”所营造出来的喜剧气氛实际上是鲁迅在现实中斗争的外衣, 这是鲁迅独特的表达方式, 其余人也没有如此的觉悟和智慧, 是中国历史题材创作中极具现代意义的创造。
二、英雄的失路
《故事新编》和《史记》都展现了悲剧英雄的生命历程。《史记》中的英雄, 他们多才华横溢, 有卓越的才智和丰功伟业, 却命运多舛, 或遭酷刑被害, 或无奈自杀, 悲惨的结局。如项羽如不是因为仁慈和不决断放走了刘邦, 落得“乌江自刎”, 他的死是他的性格弱点造成的。而在鲁迅的创作思想中, 也存在悲剧情怀, 被暗喻的一些如英雄般的人物在风起云涌的时代中斗争着, 但大都也落得一个悲情的结局。
譬如鲁迅在《奔月》到的, 后羿是一个为民奉献且剑艺高超能够连射九日的神话英雄人物, 却因“剑法太巧妙了, 竟射的遍地精光”而众叛亲离。这是鲁迅安排的一个典型的环境, 出了后羿的孤独心境, 用来暗喻自己当年的情形。鲁迅先生因看到了“国民性”的弱点, 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评, 导致许多人对他产生了误解, 致使他也同后羿处在了同样的“众叛亲离”的状况中。
鲁迅与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相距两千多年的两位文化巨擘, 《故事新编》与《史记》也分别是二人的珍世佳作, 他们在作品中渗透和倾注的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反抗中, 司马迁更多的揭示了中国现实社会的“病因”, 对统治者的真实和批判, 大胆揭露封建统治集团的罪恶;而鲁迅的《故事新编》不仅揭开了旧社会旧中国的黑暗现实, 抨击了统治阶级及其走狗的丑态与罪恶, 更多的是想唤醒国民的自觉性和真理, 给人民带来战斗的力量。二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探究其背后原因, 可以看到两人较为相似的经历:都是被时代的黑暗所压制, 都有敏锐的洞察力, 都有尖利的笔锋, 都渴望社会能有所改变。面对污浊、面对难题, 他们没有退缩, 而是迎难而上, 入木三分的刻画出时代的病因, 这样的文化巨人, 值得我们景仰。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历史的
- 本片 历史毕业论文 就历史的辉格解释与科学史论文这一主题开展。就科学编史学来说,其中有若干问题是最为重要的、核心的、本质的,对于任何科学史的研究(乃至于阅读)都是无法回避的,当然,对之有关的争论也是持久的。在本章,我们就将讨论这些问题当中的一个,即对历史的辉格解释的问题。 在当代西方的科学史文献中,象历史的辉格解释(the whig interpretation of hi...[全文]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对历史
- 历史毕业论文 范文:历史主义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则为学界所认同,它在历史主义史学方法论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历史主义发展内涵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历史主义是我们追寻历史本真的一把钥匙。对于历史主义概念的界定至今国内外史学界还未达成一致观点,但历史主义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则为学界所认同,它在...[全文]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新民主
- 历史毕业论文 范文: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并由此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是20世纪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最重大变革之一。之所以发生这种变化,除了社会主义理论局限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对赶超型工业化战略的选择,这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强烈愿望的表现,而新民主主义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体制和公私兼顾政策所形成的均衡发展机制,似乎不能保证这...[全文]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中国传
- 历史毕业论文 范文:全球化已经是一个逃不掉躲不开的趋势了,全世界讨论的,已经不再是全球化的可能性和为什么的问题,全球化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办已经逼迫我们去面对,面对新的世界,同时面对我们自己,到底处在这个所谓地球村中的我们,有个什么样的昨天。 李慎之先生生前一篇文章里分析得很透彻,全球化,实质就是美国化。在我看来,美国化,不是西化,西方文明...[全文]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酒泉地
- 历史毕业论文 范文:酒泉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多次被我国作为重要的地点进行科学利用。其位置处于河西走廊西端,所辖地区有余塔县、玉门市、肃州区、敦煌市等。大家对酒泉的了解大多是通过它与丝绸之路的关系而得知。其实,酒泉的史前文明历史悠久,非常值得关注。众所周知,尼罗河的定期泛滥造就了埃及文明。同理,由于祁连山具有季节性冰雪融水的特点,酒泉地区...[全文]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德化窑
- 历史毕业论文 :陶瓷是火与土的艺术。德化作为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资料显示,其制瓷业源始于新石器时代,唐宋时期逐渐兴起,明清时期发展至顶峰阶段。特别是明中后期以来,随着窑炉技术的提高和胎釉配方的改良,德化窑陶瓷获得中国白美誉,是中国白瓷的代表,其中尤以观音瓷雕塑像发展最为突出。 1 观音形象的中国化演变历程简述 作为智慧与慈悲象征的观...[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