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毕业论文选题与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作者2019-09-19 11:03未知
历史毕业论文是对高校办学水平、教师素质和历史学学生能力的一次综合考察评估,对学生来说也是提高科研能力的基本训练。近几年来,由于学校重视不够、教师疏于发表指导、学生疲于应付,本科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逐渐下滑。在发表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发现最大的问题是学生不知如何选题。选题是解决“研究什么”的问题,是决定论文内容和价值的关键。目前,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存在千篇一律、东搬西抄、平庸浅薄等诸多问题,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来自于对事物的深人把握与缜密思考。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以过去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为基本线索的,具有史和论的高度统一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试方式下,学生只会记住问题的答案,对历史问题的研究没有那么透彻,这就导致学生在选题时无从下手。
一、论文选题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偏向于宏观研究或以偏概全
学生在选题时多会选择一些宏观、宽泛的题目,倾向于“指点江山”。这样的选题会导致研究无法深人下去,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有的学生将“近代中美关系研究”作为题目,其时间跨度之大、涵盖内容之多,岂是本科毕业论文寥寥数千字所能驾驭的?有的学生不知什么叫“小题大做”,对研究内容产生错误认知,认为选题的大小与研究意义的大小成正比。当然,也不是选题越小越好,要做到“小”而“精”。若选取不具有代表性、不能真正反映事物发展趋势的细节,就可能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如将个别地区出现的问题统称全国问题或以有限的资料去论证宏大的问题等,我们要注意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可“一叶障目”。
(二)对热点问题趋之若鹜,创新性不足
很多学生偏向于研究热点和焦点问题,认为这些题目具有很高的社会关注度,容易促成研究创新。这种对前沿和创新的错误理解使学生对热点问题趋之若鹜。他们忽略了这样的题目容易被重复研究。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容易导致题目表述导向不明、概念不清、学术性不强,缺少理论嵌人、地域嵌人、领域嵌入等。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夯实基本功,在此基础上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选题过于平淡
有些选题缺乏应有的前沿性、挑战性和开拓性。我们应当努力避免平稳化、平面化、平庸化,至少从思想上要有超越平淡的意识。比如,“高校教育改革的若干问题研究”,这一选题不能说没有价值,但确实过于平淡。一是容易避重就轻,把理论和学术问题转变为技术性的或应用性的问题;二是容易泛泛而谈,研究对象模糊不清。>>推荐历史论文阅读
二、问题意识的培养及对毕业论文选题的若干建议
(一)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选题的创新性
受传统教育观念、考试模式以及评价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去问题化”教学,用固定化的模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教师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及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长期的教育传统和考试制度的局限。在历史专业本科教学中,由于课时量小的局限,我们往往把通史讲成政治史,而对经济、文化、社会史一笔带过。学生在选题的时候,基本上集中于某个事件或某个重要人物,好像历史就是精英的历史,没有关注社会的发展不仅是朝代更替,还有典章制度的沿革、文化的传承、人民群众的作用、民众的日常生活、价值观念的形成等等。我们在讲鸦片战争时,可以讲解鸦片和政治、军事、文化的密切关系,所反映和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各个时期政府如何对待和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可以弓I人社会史中的社会失范、社会控制、社会治理等相关理论来解读各个时期各届政府的禁政得失。在讲九一八事变时,往往更多地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日本侵华政策的酝酿、实施以及国内政局的变化,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当局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应对,没有太多留意当时民众对此事的关注、舆论的导向等问题。总之,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二)重视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增强学生学术积淀
文献是好论文的材料,也是研究的基础,反映的是学生的专业基础和能力。文献是学术传承的载体,体现了前人的研究和学术发展脉络。因此,在论文之前,要对文献进行必要的收集和整理。选题的问题意识来源于对文献的阅读和分析。问题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既有的研究而发现问题,从而找到突破口。学术问题大多不是一代学人就能解决的,一代学人只能解决那一代学人的认知水平所能解决的问题。即便如此,也存在研究的疏忽、漏洞乃至缺陷。因此,后辈学人需要反复阅读、比较和分析前人的既有研究成果,从中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以弥补或发现学术空白点,真正体现选题的研究价值。
(三)拓宽视野,寻找多学科、多角度的学科交叉点
“论文的创新包括选题的创新、资料的创新、方法的创新、角度的创新,其中最重要的是选题的创新。”[3]想要真正实现研究创新,就必须在知识积累与学术视野等方面有所提高。学科之间相互交叉和影响的地方往往最容易产生新的学术观点。随着研究的日渐深入,各学科间的渗透、交叉日益增多。我们应该积极突破历史研究的传统思路,从全新的角度看待本学科的研究,寻找新的闪光点,以避免选题的平庸和浅薄。比如关于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以往多从政治、军事史角度来研究。江桥抗战爆发后,国内媒体《申报》和《大公报》、苏联的《真理报》和《消息报》、美国的《纽约时报》、英国的《泰晤士报》和《每日邮报》、法国的《法文上海日报》、日本的《朝日新闻》等纷纷在显著位置报道江桥抗战的最新消息,有的专门派记者赴前线采访,如哈雷特?阿班(HallettE.Abend)是《纽约时报》派驻中国的首席记者,在马占山抗战期间共发表相关报道20余篇。这些报道成为当时美国新闻界塑造和传播中国形象的关键文本,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所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新闻传播学与历史学相结合,把马占山江桥抗战放在国际公众视野下来透视,以中外媒体的报道为考察对象’分析当时国际公众舆论对中国抗战的反应以及对政府施政的影响。可见,对同一个研究对象,完全可以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使用不同方法进行研究,老题新做也未尝不可。
总之,毕业论文选题应力求理论性、新颖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统一。初次毕业论文,如果能有新发现、新创造和新突破,当然是难得人才。但一般来说,本科毕业论文只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即可。学生在选题时应扬长避短,选择难易适中、符合自己实际能力的选题。同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社会需要及其实用性,弓I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深入调査研究,这是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基本途径。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历史的
- 本片 历史毕业论文 就历史的辉格解释与科学史论文这一主题开展。就科学编史学来说,其中有若干问题是最为重要的、核心的、本质的,对于任何科学史的研究(乃至于阅读)都是无法回避的,当然,对之有关的争论也是持久的。在本章,我们就将讨论这些问题当中的一个,即对历史的辉格解释的问题。 在当代西方的科学史文献中,象历史的辉格解释(the whig interpretation of hi...[全文]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对历史
- 历史毕业论文 范文:历史主义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则为学界所认同,它在历史主义史学方法论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历史主义发展内涵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历史主义是我们追寻历史本真的一把钥匙。对于历史主义概念的界定至今国内外史学界还未达成一致观点,但历史主义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则为学界所认同,它在...[全文]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新民主
- 历史毕业论文 范文: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并由此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是20世纪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最重大变革之一。之所以发生这种变化,除了社会主义理论局限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对赶超型工业化战略的选择,这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强烈愿望的表现,而新民主主义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体制和公私兼顾政策所形成的均衡发展机制,似乎不能保证这...[全文]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中国传
- 历史毕业论文 范文:全球化已经是一个逃不掉躲不开的趋势了,全世界讨论的,已经不再是全球化的可能性和为什么的问题,全球化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办已经逼迫我们去面对,面对新的世界,同时面对我们自己,到底处在这个所谓地球村中的我们,有个什么样的昨天。 李慎之先生生前一篇文章里分析得很透彻,全球化,实质就是美国化。在我看来,美国化,不是西化,西方文明...[全文]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酒泉地
- 历史毕业论文 范文:酒泉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多次被我国作为重要的地点进行科学利用。其位置处于河西走廊西端,所辖地区有余塔县、玉门市、肃州区、敦煌市等。大家对酒泉的了解大多是通过它与丝绸之路的关系而得知。其实,酒泉的史前文明历史悠久,非常值得关注。众所周知,尼罗河的定期泛滥造就了埃及文明。同理,由于祁连山具有季节性冰雪融水的特点,酒泉地区...[全文]
- [史学理论]【历史毕业论文】德化窑
- 历史毕业论文 :陶瓷是火与土的艺术。德化作为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资料显示,其制瓷业源始于新石器时代,唐宋时期逐渐兴起,明清时期发展至顶峰阶段。特别是明中后期以来,随着窑炉技术的提高和胎釉配方的改良,德化窑陶瓷获得中国白美誉,是中国白瓷的代表,其中尤以观音瓷雕塑像发展最为突出。 1 观音形象的中国化演变历程简述 作为智慧与慈悲象征的观...[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