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众轩期刊论文网!     

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主页 > 理工论文 > 汽车工业 > 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景探讨

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景探讨

作者2019-03-25 11:32未知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变化,人们对于电动汽车的期待和认可度正在不断提高。传统柴、汽油动力汽车对于能源需求量大,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和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新型动力汽车来慢慢取代传统汽车,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广新能源汽车,治理机动车尾气,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这一政策的出台将会在极大的程度上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动汽车技术地飞越、行业地快速发展,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当下世界范围内的电动汽车主要有如下几类:以萨博9-XBioHybrid、特斯拉Roads、三菱MINI 等为主要代表的纯电动汽车(PEV);以丰田卡罗拉、雷克萨斯ESGS 等为主要代表的混合动力汽车(HEV);以雪佛兰Equinox、现代ix35、丰田FCHV-Adv 等为主要代表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还有就是最近一些年研发的在传统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理论基础上衍生出的一种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具有环境污染小、噪音低、行驶效率高、结构简单、维修便利、耗能低、成本低等一系列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大量汽车企业和广大群众的青睐,传统石油能源消耗日益加剧,环境污染逐渐加重,电动汽车以新能源作为动力,给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的伤害和压力小,这些决定了电动汽车行业有着广阔的前景。下表是2014 年纯电动车销量排名,从此表也可以看出纯电动汽车也占有较重的市场份额。

  二、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将成为当下主要研究和应用的重心由于当前技术的限制,高端的新动力汽车目前还处在概念车的阶段,国内外在现一阶段有关电动汽车的研发、投入市场的重心还是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这一块,首先,我们拥有成熟的石油燃料动力汽车技术,而且在电动领域有了一些成果,这样可以减少阻碍,顺利将混合动力汽车投入市场并检验其性能,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要求较低、市场接纳程度较高。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可以说是传统燃料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过渡阶段,只有将这一步走稳、走踏实了,才能为后续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研发打下良好基础。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是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人们必须寻找新能源去替代传统能源,燃料电池和纯电动汽车在汽车工业里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也是最终的目的,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以高效率和近零排放的特点被普遍认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的汽车技术也会向这个方向靠拢,目前,欧美、日韩等汽车工业先进的国家都在花费巨大的人力、精力、财力去研究这一技术,并且在关键性的技术上已经做出了历史性突破。国内虽然在燃料电池和纯电动汽车领域技术相对落后,但是我国仍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去研发,在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主流上,掌握燃料电池和纯电动技术将会成为汽车行业竞争的核心内容。

  ()电动汽车的配套设施和技术会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提升

  随着电动汽车的兴起,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技术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比如充电站的建立将打破传统的加油站的垄断、还有基础电网的建设等等都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新的挑战。电动行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一大批相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行业的兴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由下表可以看到,很多企业愿意用大量金钱去投资电动汽车行业其他领域,我们的汽车制造业、汽车维修技术、汽车零部件、汽车销售等等一系列共生行业和技术也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汽车专业技术会更多地进入高校和技校的课堂上,市场对于各类的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

  三、电动汽车行业前景分析

  ()电动汽车无法打开全部市场,只能从个别领域突破受制于电动汽车行驶里程短、充电时间长、充电站服务少等不利因素,电动汽车目前是没有能力在全行业范围应用的,只能应用与两大类领域,一是特定小场所,比如高尔夫球场的清洁车、大型游乐场的安全车等等;二是政府扶持的公共项目领域,比如公共汽车、市内出租车由燃油燃气耗电的转变进化过程。这两大类领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才给予了电动汽车较为合适的发展土壤,譬如第一类领域,由于他们场地广阔,环境优雅、总里程小,电动安全车、清洁车便捷、环保,成本低,所以很适合小范围使用。在第二类公共领域,首要条件便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统一规划,其次便是公共交通网络庞大,收益群众多,因此采用电动Bus 很有必要,尽管尚未实现公交车电动化的全覆盖,但是很多地方都已起步,总归有实现的那一天。因此,电动汽车有望在这些领域收获成功的经验,进而向全行业市场进军。

  ()私营和政府支持相结合的模式

  在我国,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必然要经过私企资金、技术和政府资源相结合的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汽车企业没有能力去提供全套的电动汽车的能源供给,必须要有政府的资源共享,同时,政府和企业在技术上将会有很多的合作机会,电动汽车将区别与传统汽车的纯市场运营模式,电动汽车行业将会更多地出现国家的影子。但是在多个利益主体面前,电动汽车行业利益分配便成为一个难点,因此,如何让汽车生产商、配件供应商、能源电站建设方、国家电网公司等等不同利益体在这块大蛋糕的分享上通力合作是未来电动汽车行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私营汽车商必须与政府合作,政府提供关键技术、政策、社会公共资源的支持,企业提供人力、技术专研队伍和市场信息,两者结合将会大力推动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

  ()整体行业前景光明且广阔。

  无论多么困难,电动汽车必将跟随时代发展取代传统能源汽车,不管是新能源的形式,还是新动力的形式,电动汽车一定会在历史舞台上发光发热,国家和人民都需要成熟的电动汽车技术和完善的电动汽车市场体系来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电动汽车目前还有一些关键性的技术尚未突破,市场对于电动汽车的容纳程度还较低,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认识还不足,存在很多质疑,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市场的完善与成熟,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电动汽车的进一步认知和欢迎,我认为电动汽车整体行业拥有着无比光明的未来。如下表,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增加,因此可以预见,电动汽车的销售也有更大更高的提升空间。

  四、关于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建议

  我国在汽车领域的发展起步晚,技术不成熟,还有很多地方仍需要求助与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在电动汽车技术领域,我真心希望我国能走在世界前列,首先,要加大相关技术研发的人力和财力,技术走在前列,行业发展才能走在前列,竞争才能掌握主动权和先机。新技术关乎百代,不要吝啬,其次,加大对电动汽车和环保意识的宣传,让消费者更了解电动汽车,只有消费者充分了解了产品的实用性,才能增加购买力,只要增加了购买力,就有更多动力投入到研发生产中,其次要加快推广应用和试点示范,探索合理的商业运营模式,最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网络建设,让电动汽车投入市场后,消费者没有后顾之忧。

  五、结语

  电动汽车拥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电动汽车的关键性技术仍需进一步研发和改进,整个电动汽车产业、行业的发展仍需要更为成熟的技术支持、需要更稳定的市场支撑,同时还需要更好的政策引导,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国内外目前在电动汽车技术方面都有了较为欣喜的突破,实现了电动汽车的大迈步,而我国在汽车工业这一块还有十分艰难的路要走,这就需要我们更加虚心去学习国际上的优秀国家和企业,更加团结努力去实现电动汽事业在我国的腾飞。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汽车工业]有关汽车加油站电气设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新建的汽车加油站越来越多,由于汽车加油站存在爆炸危险区域,因此与普通的工业及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有所不同,设计时应严格遵守GB50156-200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及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有关规定。下面就设计要点进行阐述。 1爆炸危险区域的电气设计 为了安全恰当地选择和安装加油站内的电气设备,合理选择电气...[全文]
[汽车工业]关于数据流分析法在汽车
0引言 作为动力源,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和技术状况对车辆的安全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影响很大。发动机故障在各类汽车故障中占有最大的比例,而且检测诊断和维修的难度大。随着汽车排放法规的日益苛刻,当今的发动机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变得更为复杂,控制精度越来越高。作为控制发动机运作的发动机管理系统,其控制策略更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全文]
[汽车工业]简论内燃机排放测量CVS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2014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372万辆和2349万辆.汽车数量剧增带来的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为了准确评估汽车发动机的排放性能,采用何种排放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世界各国的排放法规中规定机动车排放测试采用定容取样(CVS)系统取样,即将发动机的全部排气排入稀释通道中,用经过空...[全文]
[汽车工业]简谈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
1引言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常依靠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检测技术,并对各种动态信息进行各种分析、处理,辨识故障产生原因、发生部位等,提出针对性的维修措施和处理方法,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动力性和经济性。由于诊断对象的复杂性、测试手段的局限性、知识表达的不精确等因素,故障征兆和故障原因间的因果关系不再是确定性的一一映射关系,而是表现为很强的随机性...[全文]
[汽车工业]简析具有折弯的汽车转向
0引言 汽车转向直拉杆是汽车转向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零/部件,它应具有较小的质量和足够的刚度。为了满足其布置要求,需要将其做成弯曲的,这样就减小了纵向刚度,因此,在对其进行强度校核时就需要同时计算弯曲应力和拉压应力,并将两者合成。Lmax为折弯处到两球铰中心连线的最大落差。 杨国库、刘振成等人和王友钧采用传统的强度分析方法计算了具有折弯的汽车转向直...[全文]
[汽车工业]简议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
1背景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零部件入厂的效率和成本问题日益引起关注。根据国外先进汽车企业的经验,将入厂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循环取货(Milk-run)模式设计优化的运输路线进行零部件配送,可以有效地解决库存减少与运输成本升高之间的矛盾,有效地降低运输费用和包装费用,从而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循环取货的关键目标之一就是降低企业物流的成本,而...[全文]
关闭窗口 论文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