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视角下区域农业协同创新系统演化机理
协同创新系统构建及演化对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和共生理论,构建区域现代农业协同创新系统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其协同创新稳定性及共生关系演化条件,以北京市现代种业为例,对共生视角的区域现代农业协同创新系统的演化博弈情景参数进行实证分析。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其创新具有滞后性、低效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其协同创新受到农业发展环境不稳定,农业生产风险巨大,创新条件不充分,创新人员能力素质偏低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农业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偏低等问题,从而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水平和创新效果。
区域现代农业协同创新系统是指由各级政府、农业企业、科教机构、创新成果推广单位、创新成果应用主体等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主体共同参与,围绕着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共同开展创新活动、优化创新行为、提高创新效率的系统。陈波(2014)研究认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目标用户等资源要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安排。李霞,宋素玲等(2008)认为协同创新利益分配问题是保持协同创新关系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王子龙,许箫迪(2013)认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初始状态影响系统演化的方向及速度,系统演化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区域现代农业协同创新系统具有地域性、竞合性、协同性、非线性、共生性等特征。
二、研究方法和模型
演化博弈理论结合经典博弈理论及生态理论研究成果,以有限理性的参与人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分析方法把影响参与人行为的各种因素纳入博弈模型之中,以系统论和行为优化等观点来考察群体行为的演化稳定策略和演化趋势。李高扬,刘明广(2014)研究产学研双方在协同创新中的策略演化路径规律,构建联合开发模式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李煌华,武晓峰,胡瑶瑛(2013)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集群内企业和科研院所创新博弈的复制者动态模型,得出预期收益、风险和知识位势是影响协同创新的重要因素;依托。仿真平台,构建了产学研合作非对称演化博弈和仿真模型,分析并验证了差异收益参数下合作系统运行及对策。陈劲,殷辉,谢芳(2013)运用Logistic方程构建产学研合作的创新生态系统内企业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模型,提出优化共生单元、选取共生模式、培育共生环境及建立协同创新共生界面是实现创新生态系统稳定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刘金芳,徐极巍,高波(2011)从成本收益角度建立双寡头企业供应链整合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得出企业稳定策略的动态演化过程是否受竞争对手影响,取决于其供应链的整合成本、整合收益、超额收益和潜在损失。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协同创新及演化博弈理论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将演化博弈和共生理论应用于区域现代农业协同创新系统的研究较少。基于共生理论和演化博弈视角,以区域为基本单元研究现代农业协同创新系统,深刻辨识创新主体之间共生互利关系,构建创新主体的演化博弈机理模型,完善我国现代农业协同创新发展的理论框架,将为区域现代农业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及演化提供决策参考。
三、研究结论和创新
区域现代农业协同创新主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化的共生模式。从共生视角来看,区域现代农业协同创新系统的创新主体在演化稳定均衡状态下具有共生性,这种共生性是共生单元/创新主体之间相互结合的形式,并反映共生单元之间竞争合作的方式、强度以及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互关系。任何共生主体在适应上所做的努力就是要去适应别的适应性主体,并且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去选择合适的共生对象参与创新,这构成现代农业协同创新系统构成竞合共生复杂动态模式的主要根源。根据主体创新行为一致性和创新能量对称型的差异,可以将区域现代农业协同创新主体的共生关系划分为寄生型点状共生、偏利型间歇共生、非对称互惠型连续共生和对称互惠型一体共生关系。
区域现代农业协同创新系统尤其是现代种业协同创新系统存在着演化博弈规律。演化博弈分析表明,在加强区域现代农业协同创新系统核心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同时,增强创新主体间的信任关系、降低合作成本与风险、提高创新效率和绩效,能够鼓励创新主体间进行知识的创新和转移,需要对区域现代农业协同创新系统构建给予相应的激励政策和保障条件,以加强创新单元知识创新和转移的能力和动力。北京市现代种业于2010年确立了种业之都的发展目标,由政府支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科教和中介机构支撑,初步具备了协同创新系统构建的条件,正处于由非对称互惠型连续共生向对称互惠型一体共生的阶段演化,协同创新主体之间学习模仿、知识转移和分配激励的力度越大,协同创新的网络化效应越明显。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农业经济]企业成本管理目前状况分
- 本文是 农业经济毕业论文 ,解析加强成本管理及经济核算效率的途径摘 要:本文结合工程企业,简单剖析加强成本管理及经济核算效率的途径。先来看看企业成本管理目前状况分析。 关键词:固定资金;流动资金;成本管理;经济核算 企业成本管理目前状况 (一)企业缺乏成本竞争意识 成本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价格的竞争。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竞争成本...[全文]
- [农业经济]关于农业经济大萧条的最
- 本文是 农业经济毕业论文 ,关于大萧条的最初争辩。尽管对于经济周期的认识,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的密西西比河泡沫、南海泡沫和郁金香泡沫等事件,但是促使经济学家真正关心经济周期的却是转变了整个世纪人类发展历程的大萧条事件。确实,凯恩斯革命正是19291933年大萧条的产物,由此也产生了以凯恩斯理论为主导的宏观经济学。 在凯恩斯看来,大萧条的根源是投资不足...[全文]
- [农业经济]农业经济大萧条产生的理
- 本文是 农业经济毕业论文 ,对经济周期的不同认识,构成宏观经济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沿着经济思想史的轨迹,对凯恩斯主义、奥地利学派、货币主义、均衡周期理论、和真实周期理论的经济周期的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真实周期理论对大萧条的颠覆性解释进行了重点介绍,同时还对政府干预是否有益于经济危机的解决提出了质疑。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凯恩斯主义...[全文]
- [农业经济]实证研究论证农名工经济
- 关于研究和解决农民工经济状态不佳和及其制度机制问题论文之前有讲,今天就给大家讲讲真正的实证研究论证问题的 农业经济毕业论文 。 一是按分层随机调查原理抽取了分布集中、就业类别代表性强的广州五区一市1638个农民工样本,以深入了解以广州为代表的中国农民工在培训与职业、参加社会保险、权益保障、收入与消费支出和其它情况方面的经济状态不佳和制度薄弱的情...[全文]
- [农业经济]研究和解决农民工经济状
- 本文是 农业经济毕业论文 ,农民工规模庞大,是当前中国制造业和城市产业发展的蓝领大军。农民工经济状态改善及其制度改进事关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事关农村劳动力转移、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农民工外出务工,为中国制造形成了竞争力,为城市建设提供了生命力,为改革开放增添了推动力,为国民素质提高带来了牵引力,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全文]
- [农业经济]土地价值核算对水利工程
- 一、土地资源价值理论 针对土地资源价值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争论,这是由于土地资源价值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具体内容,不仅有效用价值,还有工程价值,同时还有哲学价值以及劳动价值。但是总体来讲,土地资源的本身的效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地资源的整体价值,在此基础上,还受到资源量的影响,如果资源处于稀缺状态,将会使得土地资源价值急剧攀升。针对土地...[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