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众轩期刊论文网!     

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 > 新农村建设中的标准化战略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的标准化战略研究

作者2019-03-22 16:30未知

前言

  马山县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紧紧围绕两基两城一中心的发展目标,按照工业园区化、旅游产业化、农业特色化、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好三驾马车的牵引、辐射、拉动作用,打好扶贫攻坚战,持续改善民生,奋力开创马山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为提升南宁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首位度作出贡献。主要以县城为核心,打造特色宜居山城,带动11个乡镇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新型农村建设;以环弄拉生态旅游区为核心,抓好特色旅游和生态农业开发,打造特色生态农产品基地和文化旅游美食基地。2013年,马山县地区生产总值发表42. 9亿元,增长7. 5%;财政收入发表3. 26亿元,增长0. 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发表16. 9亿元,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41元,增长12. 42%;农民人均纯收入5508元,增长13. 2%。马山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会鼓之乡、广西民族体育特色之乡。

  1标准化战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其前提是要大力加强现代农业、现代农村和新型农民的建设,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的继续推进,标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个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没有标准,就没有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标准化作为组织现代农业种养、旅游发展、文化振兴的有效手段,为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生产质量和管理水平,建设生态乡村,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拉动经济增长,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实施标准化战略,新农村建设出成效

  2.1打造旅游景色,激活生态经济区

  2013年马山县首次提出构建环弄拉生态旅游区,以弄拉屯为中心,向四周延伸20公里以内,包含白山、古零、古寨、加方四个乡镇38个行政村,总面积660平方公里,将整合全县旅游资源,把生态旅游与农业有机结合,打造以高端度假型农业开发、农耕体验、体闲观光、运动养生、民族文化运动展示为主的旅游目的地,从而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已经确定的环弄拉生态旅游区项目共68个,总投资达15. 65亿元,2014年计划发表投资2. 44亿元。2015年,弄拉景区将全面对外开放,其中,古零镇将成为农耕体验、体闲风光摄影、运动养生的旅游目的地;白山镇定位为旅游、美食及商贸后勤服务基地;古寨瑶族乡主打民族特色旅游品牌。至2020年,具有马山资源优势的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产业规模,环弄拉生态旅游区将成为北部湾经济区和南宁市环大明山旅游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2.2推出特色美食,带动经济消费力

  广西南宁·马山文化旅游美食节一年一度在马山县召开,已连续举办了七届,每年推出千只羊蹄、千米猪龙棒、千碗旱藕粉、千杯百香果汁的四个千特色美食,活动现场数千名游客共品千羊万鱼鲜席宴,其中黑山羊因其肉质鲜美,温润滋补,且具有药用价值而闻名于世。食用黑山羊有个养生的吃法,就是三道饮贯穿其中,即喝百香果汁、饮黑山羊神酒、品金银花茶。饭前饮百香果汁可消除疲劳,有开胃的功效;饭间饮养黑山羊神酒助兴,有助于增进友谊,可延年益寿;饭后品金银花茶,有助于清热解毒、疏利咽喉和凉血止痢,助消化吸收。节日注重体现特色和创新,突出活动广场化、群众化、民俗化、体闲化、原生态的特点,弘扬特色饮食文化,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打造原生态民族文化品牌,拉动第三产业健康发展。

  2.3建设示范村庄,提高居民幸福度

  马山县抓住机遇,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抓好示范村的规划设计,将小都白屯综合示范村纳入马山县环弄拉生态旅游区内,打造成乡村旅游景点,因地制宜建成集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业共同发展为一体的新型农村,2013年12月31日,马山县古零镇乔老村小都白综合示范村开工建设,该示范村是南宁市第一批综合示范村建设村屯。项目总投资达2400多万元,项目规划总面积约561亩,全屯72户292人。在旅游规划上,以山水映农家,诗画小都白为主题,以打造水车之乡为特色,结合环弄拉生态旅游区建设,坚持社区即景区、乡村即旅游的发展理念,打造吃住行、游娱购的一站式时尚生活基地重要节点。该屯已引进广西西能投资集团,在小都白上游投入1亿元规划建设1000亩绿色生态农业基地及会议、旅游、体闲度假山庄。2014年底,马山县古零镇乔老村小都白将呈现江南水乡的风貌。未来的乔老村小都白综合示范村,不仅仅是美丽乡村的典范,也不止步于小规模的乡村旅游,而是更注重结合当地特色,做好生态农业和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文章,发展生态农业,带富一方百姓。

  2.4弘扬文化艺术,绽放民族魅力花

  一是壮族会鼓走入宝岛台湾。2013年9月,台湾高雄市大爱森林文化艺术团团长、布农族艺人邱师义观看马山壮族会鼓表演后,被其洪亮、浑圆、厚重的声音深深震撼,为将马山会鼓与台湾布农族著名的八部合音结合,特意定购8个壮族会鼓。马山壮族会鼓传承超300年,2008年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三声部民歌、扁担舞被誉为马山三宝,中国会鼓之乡的发源地位于白山镇大同村。二是千年欢哈传天籁。2014年4月,一年一度的欢哈节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壮族三声部民歌发源地古零镇安善村唱响。上世纪80年代初,广西作曲家范西姆几经考察,确定马山县祖辈口口相传的三顿欢就是三声部民歌,为此了论文将之推向世界,引起音乐界轰动,打破了西方学者关于东方少数民族没有多声部民歌的狭隘论调。三是广西民族医药协会和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2014年1月19日在马山县永州镇举行骆越长寿之乡认定授牌仪式,这是广西第一个被认定为骆越长寿之乡的乡镇。至2014年1月9日,永州镇5. 35万人,平均每十万人口有百岁以上老人24人,仍远高于联合国世界长寿之乡的标准。

  2.5开展清洁乡村,美化基础生活圈

  开展美丽马山·清洁乡村以来,马山县投入54669万元财力和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工作,探索出诸如村收集一镇运输一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的乔老模式和屯主体一村管理一镇补助一县处理林灯经验等,逐步推进形成清洁乡村工作的长效机制。5年内将投入20亿元建特色宜居宜游山城,完善城乡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选派510名区市县乡四级干部组成151个驻村工作组派驻各行政村,实现村村都有工作组、村村都有保洁员。至今,共举办清洁乡村各类培训班2000多期,培训人员达8万多人次,发放《倡议书》20万多份,签订承诺书15万多份,发动群众参与清洁乡村活动达60多万人次。队员之间交叉联动,以QQ群、公共邮箱、座谈会等为载体搭建经验交流平台,鼓励驻村干部互访互享好经验、好做法。

  2.6做细土地合并,打开农业新思路

  马山县是广西典型的大石山区,山多地少,农民的责任田块小埂多。实施土地流转,小块并大块后实施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激发了农业发展的潜力,使农业获得规模效益,而且对构建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机制有很好的促进作用。2014年由乔利乡街三队成立的马山县盛世生态种植合作社连片租用土地共1005亩,实施共计1737块零散土地的综合整理工作,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农村现代化新面貌,套种在火龙果基地的指天椒有60亩,仅指天椒收入不低于80万元,受益农户达272户。林灯镇黄番村巴界屯连片种植700多亩甘蔗等基地的建设。据统计,马山至今并地7. 2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2. 5%,全年人均工薪收入至少增加840元。

  2.7依靠当地资源,发展项目产业化

  一是马山县统战部、工商、质监、税务、司法、银行等部门交流沟通,积极探索建立符合马山县情的小微企业服务载体和机制,为小微企业提供政策、信息、法律、融资、技术、人才等方面服务,有效地促进小微企业创业、发展。二是广西马山县姑娘江农产品加工厂以公司+农户+基地+工厂的管理模式,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开发花草茶种植基地5000亩,年产花草茶及茶叶100吨。清甘养生茶为2014年首届中国长寿之乡健康产品博览会指定专用产品。三是南宁马山·古寨瑶乡第二届金银花节在马山县古寨乡本立村古朗屯举行,古朗屯是瑶乡金银花公园腹地,有金银花苗圃35亩,可采摘金银花1500多亩,植被覆盖率达85%。四是马山县2014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开竣工共有30个,项目涉及交通、教育、水利、能源、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总投资达5. 04亿元。其中年产5万吨碳酸钙等开工项目14个,总投资2. 4亿元;苏博工业园区7号标准厂房等竣工项目16个,总投资2. 64万元。对于进一步加快县城工业经济发展、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增强经济实力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8依托专业合作,拓展致富好路子

  一是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加显村2014年4月借助广西卫视讲解脱贫致富项目、寻求资助的公益平台《第一书记》,获得广西金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100万元用来建设广西马山瑶寨银花农民专业合作社,建好后可以解决加显村银花的烘干、加工和销售问题,让生花3元/斤,提高到干花70元/斤。二是马山县永州镇宁寿村壮族农民2014年1月合股创办宁寿骆越古道农民旅游合作社,成为广西第一个农民开办的骆越文化旅游合作社,主要依托定乐江旅游景区以特定旅游人群为服务对象。三是乔利街三队在马山县盛世生态种植合作社的带领下,在并成大块的土地上采取科学间种、分区种植葡萄、杨梅、柑橘、金银花等作物,计划建设一座万头养猪场,发展立体种养殖结合,并充分发挥公路沿线的地理优势打造成为集种植、养殖、旅游体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化综合示范基地。四是弄拉屯挂牌成立了广西第一个旅游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把这片土地进行改良,发展特色生态旅游,借力打造当地新经济发展方式。预计到2015年,年接待游客量将保持在20万人次以上,年营业收入也将达到2000万元以上。

  3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措施

  3.1派驻发表指导队员,建设新型农村

  为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推动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表指导员工作深入开展,2014年5月,马山县对全县扎根基层情系群众10位优秀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进行表彰。自2012年3月以来,41名机关干部分别进驻39个贫困村,成为首批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紧紧围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走进村屯发表指导新农村建设,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了农村的和谐发展稳定。两年来,累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868件,培育特色优势产业43个,引进项目371个,引进项目资金和帮扶资金12929万元,修建饮水工程262处,解决群众饮水难2. 1万人,帮助农民实现创业就业2386人,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68起,慰问老党员和困难群众1500多户,联系资助款物265. 6万元。

  3.2建立规章制度,治理干部走读

  自南宁市治理县乡干部走读以来,马山县以实现乡镇干部零走读为目标,狠抓乡镇干部走读行为,让乡镇干部不再当候鸟,从而得到群众的点赞。一是建章立制,规定干部不能走。11个乡镇重新调整《请销假制度》、《挂村工作制度》等制度,提出了班子轮值、双向签到等措施,工作日实行全员住读,周末和节假日实行值带班住读,与年度考核等次、评先评优挂钩,形成从制度上约束走读的长效机制。二是完善设施,让干部安心住读。各乡镇积极完善住宿、廉政食堂等设施建设,采取工作日晚上一二三四齐步走举措,广泛开展夜学、夜议、夜谈、夜访四夜活动,丰富干部职工的住夜生活,让乡镇干部职工不愿走。三是帮困解难,赢得群众点赞多。干部住读夜访,利用白加黑、+ 5+2 ;的工作办法走村入户征求意见,使乡镇干部成了名副其实的亲民官为民官。活动以来,干部走访农户1万人次,为群众办实事500件,提供信息1万条。

  3.3贯彻群众路线,建设精神文明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系着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和群众切身利益。一是切实服务群众,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以评选文明村镇、文明生态村以及农村住宅建设管理及推荐户型奖励办法等为契机,加强农民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和塑造农村住宅建筑风貌。二是紧紧依靠群众,着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一块平整场地、一组亮化灯具、一套音响设备、一批时尚青年带动、一支村干部队伍服务的五个一模式,大力打造村文化活动中心,使文化广场成为农民群众相互交往交流、学习方针政策、体闲锻炼和接受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三是积极引领群众,着力推动乡风文明。开展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重点抓好规范创评活动、突出道德内涵、发挥综合效应等方面深化活动内容,使讲文明、守诚信、快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的追求,在农村形成尊敬、礼遇文明户的氛围。

  3.4建设平安马山,提供安定保障

  多方联动,围绕全县平安建设开展工作,以管理一站式、服务一家人、办事一条龙的运作方式,推行一村一警警务工作模式,选派151名民警进驻行政村。2013年以来,驻村民警走访群众1150多户,开展法律政策宣传67场次,发放警民联系卡1万多张,为群众解决急难事80多件,狠抓矛盾纠纷化解,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制定《重点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责任分工方案》,先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14件,努力建立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全县技防覆盖率大幅度提升,视频监控系统156处,探头总数达1752个,并全部与110指挥中心联网,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单位的监控覆盖率达100%a。全县县、乡、村、屯四级有综治维稳信息员3426人,为平安马山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持久动力。马山县获得2012年度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平安县、2011-2012年度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县、2010-2011年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平安建设活动优秀县。

  结语

  各级党员干部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机制办法,增强实干精神,树立为百姓办实事、干好事的意识,把心思用在发展生产、组织群众、提升服务上,要因地制宜选准优势龙头产业,突出特色发展,与村干部、经济能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探讨经济作物精加工、促增收的办法,深入村屯、深入农户,通过家访、夜访多种形式了解群众所思、所盼,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充分利用标准化战略,大力发展农产品种养规模化,深化产品加工销售,提升乡村文化旅游服务能力,扩展民族文化内涵,在量、精、特、优上下功夫,形成特色组合拳,促进生产发展、群众增收、乡风文明,提升新农村建设核心竞争力。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农业经济]企业成本管理目前状况分
本文是 农业经济毕业论文 ,解析加强成本管理及经济核算效率的途径摘 要:本文结合工程企业,简单剖析加强成本管理及经济核算效率的途径。先来看看企业成本管理目前状况分析。 关键词:固定资金;流动资金;成本管理;经济核算 企业成本管理目前状况 (一)企业缺乏成本竞争意识 成本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价格的竞争。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竞争成本...[全文]
[农业经济]关于农业经济大萧条的最
本文是 农业经济毕业论文 ,关于大萧条的最初争辩。尽管对于经济周期的认识,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的密西西比河泡沫、南海泡沫和郁金香泡沫等事件,但是促使经济学家真正关心经济周期的却是转变了整个世纪人类发展历程的大萧条事件。确实,凯恩斯革命正是19291933年大萧条的产物,由此也产生了以凯恩斯理论为主导的宏观经济学。 在凯恩斯看来,大萧条的根源是投资不足...[全文]
[农业经济]农业经济大萧条产生的理
本文是 农业经济毕业论文 ,对经济周期的不同认识,构成宏观经济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沿着经济思想史的轨迹,对凯恩斯主义、奥地利学派、货币主义、均衡周期理论、和真实周期理论的经济周期的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真实周期理论对大萧条的颠覆性解释进行了重点介绍,同时还对政府干预是否有益于经济危机的解决提出了质疑。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凯恩斯主义...[全文]
[农业经济]实证研究论证农名工经济
关于研究和解决农民工经济状态不佳和及其制度机制问题论文之前有讲,今天就给大家讲讲真正的实证研究论证问题的 农业经济毕业论文 。 一是按分层随机调查原理抽取了分布集中、就业类别代表性强的广州五区一市1638个农民工样本,以深入了解以广州为代表的中国农民工在培训与职业、参加社会保险、权益保障、收入与消费支出和其它情况方面的经济状态不佳和制度薄弱的情...[全文]
[农业经济]研究和解决农民工经济状
本文是 农业经济毕业论文 ,农民工规模庞大,是当前中国制造业和城市产业发展的蓝领大军。农民工经济状态改善及其制度改进事关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事关农村劳动力转移、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农民工外出务工,为中国制造形成了竞争力,为城市建设提供了生命力,为改革开放增添了推动力,为国民素质提高带来了牵引力,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全文]
[农业经济]土地价值核算对水利工程
一、土地资源价值理论 针对土地资源价值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争论,这是由于土地资源价值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具体内容,不仅有效用价值,还有工程价值,同时还有哲学价值以及劳动价值。但是总体来讲,土地资源的本身的效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地资源的整体价值,在此基础上,还受到资源量的影响,如果资源处于稀缺状态,将会使得土地资源价值急剧攀升。针对土地...[全文]
关闭窗口 论文咨询